新加坡国际物流中心启示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启示录论文,物流中心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年前,面临亚太地区各国激烈的竞争和中国及印度日益强大的制造产业和制造水平,新加坡对其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评估,致力于通过转型升级将其打造为全球化的知识经济。当时评估小组给新加坡政府的建议是以发展制造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把新加坡打造为全球经济网络的重要节点。鉴于物流服务能力在这一发展战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新加坡政府开始全力发展物流业。新加坡不仅进一步打造全球领先的硬性基础设施,完善贸易便利化政策,还通过吸引全球领先的物流企业投资,发展物流人才,培养物流从业人员技能来支持物流产业的发展。尽管面临亚太其它物流枢纽城市包括上海、东京、香港、曼谷的竞争,新加坡政府采取的上述全方位综合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措施成功地使新加坡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保持了其重要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近些年来,新加坡又采取了类似政策措施发展生物科技、医疗保健、金融、信息通信技术等产业,这使得新加坡开始致力于将自身打造为区域供应链的神经中枢和指挥控制中心。
诚然,中国不是新加坡,但我们希望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策略、方法、理念的研究思考有助于我国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经济贸易中心。
竞争力的核心
十多年来,亚太地区在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方面的表现一直强于世界其他主要地区。随着亚太地区吸引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进入并拓展亚太市场,特别是在亚太地区设立公司地区总部视为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以下十大因素被中国欧盟商会会员企业视为其选择设立公司总部的最重要因素,包括:与客户/市场的接近程度,法律和政策环境,政治环境是否稳定,商业环境,税收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市场环境,运营成本状况,市场准入是否透明、便捷,与生产设施的接近程度,分销渠道是否通畅。为吸引跨国公司进入并设立其公司总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竞相提升在上述十个方面的竞争力。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不仅可以带来新的就业机会、资本、管理经验、专业知识、技术和国际最佳做法,还有助于各国和地区向价值链上游转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新加坡在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新加坡的跨国公司总部数量超过4000家,其中财富500强企业总部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今天,许多希望到中东、印度等新兴市场投资的跨国企业还在利用新加坡作为进入这些市场的跳板。
几个基本因素是新加坡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方面不断取得成功的保障:新加坡作为东南亚门户的独特战略地理位置、有利的商业环境、社会政治稳定、高技术劳动力、优越的基础设施、全球连接性、为设立企业总部的跨国公司提供的财政激励措施。
新加坡的全球连接性和一流的物流服务能力是其竞争力的核心,这一核心因素使得新加坡更加接近客户、市场和生产设施,市场准入更加透明、便捷,人力资源和分销渠道的获取更加方便,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考虑到良好的物流和连接性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新加坡政府在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遗余力,其中包括物理性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港口、机场等)和软设施的建设,即支持其与全球市场连接的政策和法规。
除打好基础外,新加坡还致力于吸引世界领先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同时将其自己定位为物流方面的思想领袖。这使得新加坡在与其他国家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着其世界领先物流中心的位置。
提升全球连接性
新加坡的全球连接性和其出色的物流环境是其竞争力的核心。这种核心竞争力使新加坡在拉近与客户、市场和生产设施的距离,获得透明与便捷的市场准入,同时更好地获取人力资本和分销渠道。这极大地降低了商业运营的成本。考虑到良好的物流和连接性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新加坡政府在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遗余力。
新加坡采取三方面的措施来打造世界领先的物流中心,包括建设基础设施,加强连接性;吸引世界级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打造其思想领袖地位。
基础设施是保持新加坡竞争力的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基石和催化剂。它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基会,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考虑到其重要性,新加坡政府尽全力使其具备世界顶级的基础设施,以满足商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新加坡的海港和空港每年支持1.2万亿美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构成了其超级物理性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占地仅707平方公里,但在其境内有五个自由贸易区。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包括两种,四个主要是处理海运货物,均处于或相临海港;另外一个处理空运货物,位于新加坡樟宜机场。这些自由贸易区为途经新加坡的货物进行制造、组装、处理和转运提供便利,货物可临时在自由贸易区进行处理,然后再装上出口的船只或飞机,而无需海关手续或关税。因此,该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新加坡的供应链连接性,加强了其与其他市场的贸易关系。
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有限,必须依赖其邻国提供消费市场和资源供给。同时,随着制造业向其邻国转移,新加坡将自己定位为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制造企业的分拨中心。因此,新加坡自身并通过东盟来加强它与其邻国的陆路连接性。
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固然重要,但还不足以成事。基础设施还需要与各项配套政策和安排相配合,才能实现全球贸易和商业的无缝连接。新加坡作为一个严重依赖出口和全球贸易的小国,实施广泛的开放政策,以确保货物的有效流动和进出境,对其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为利用其完善的国际空港基础设施,通过广泛的航空网络将新加坡与世界其他市场充分连接,新加坡政府实施了自由开放的航空政策。目前,新加坡已经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航空服务协定,包括四十多个开放天空协定。开放天空协定的签署使得航空公司享有无限航权,从而可以利用新加坡作为其航空转运枢纽将网络拓展至周边及世界市场。此外,该安排还使得航空公司可以进一步拓展非协议签署国航空市场,提高网络运营效率。新加坡不仅一贯积极与各国签订双边航空服务协议,还主张在各区域之间通过开放航空服务来支持贸易的发展。
为加快货物运输和便利贸易,新加坡对于货物清关实行了提前申报和事后审查制度。新加坡海关使用货物到达前提交的货物信息对货物进行预清关,货物进口后,海关还制定了一套清关和审查体系来减少现场对清关文件的详细审核。如此一来,货物在海关现场则可以快速通关。对于通过海运和空运出口的非管制货物和免税货物,新加坡自1976年起还允许贸易商在货物出口后三天内再提交此类货物的报关材料。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通关过程中对贸易造成的不便,同时又确保政府税收和贸易安全,新加坡还实施了风险管理制度,并将货物免税进口额上限定为400新元,这也是世界最高的现行标准之一,意味着更多进口货物可以享受简化清关程序,大大缩短通关时间。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海关可以集中力量对高风险货物实施检查。新加坡还实施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通关操作,这对于清关便利化来说也至关重要。此外,新加坡还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单一窗口”清关计划的积极推动者,主张在区域内实现高效通关。
要实现全球供应链的有效连接,关键在于货物流和信息流能否实现有效配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提高新加坡供应链的连接性和竞争力,新加坡贸易发展委员会牵头负责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起一套覆盖全国的电子化贸易文件处理系统,即TradeNet系统。通过这一系统,贸易商可以在网上提交进出口许可申请,各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受理和审批。
为把货物运输文件和贸易文件结合,TradeNet系统又被连接到PORTNET系统,这是世界航运界首个全国性的单一信息系统,这一门户系统把船公司、承运人、货运代理和政府部门全部连接起来,为其提供广泛的网上服务,例如预定舱位,船或卡车预订,账单管理,海关清关,与政府部门进行信息交换等等,从而提高个整个信息流的效率,实现了各方的同步操作。同时,PORTNET系统也是2007年世界银行将新加坡评为世界第一物流枢纽中心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加坡致力于建立广泛的自由贸易网络,以促进全球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新加坡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使用者。由新加坡贸工部负责牵头,新加坡建立起了一个广泛的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网络。自1993年新加坡在东南亚国家联盟框架下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议以来,新加坡已与24个贸易伙伴签订了18个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包括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欧盟成员等世界重要经济体。目前,新加坡与中东和南亚经济体的自由贸易谈判正在进行之中。
自由贸易协议如同超级高速公路,把新加坡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新兴市场连接起来。根据这些协议,新加坡的贸易伙伴做出了降低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促进清关便利化和开放物流市场的承诺。新加坡广泛的贸易网络意味着更加方便快捷的市场准入和更加发达的贸易活动,从而为物流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并有助于新加坡成为世界领先的物流枢纽和跨国公司的主要投资地。
吸引领先的物流服务商
2007年,新加坡政府还开放了其基本信件市场,包括国内和国际信函和明信片的揽收和递送。此前的15年间,新加坡邮政在该业务领域享有专营权。外资物流企业也借此获得了充分市场准入,并得以灵活地控制其在新加坡国内和国外的各项物流活动。
新加坡提供多种税收优惠,以鼓励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和国际物流运营商将新加坡作为其货运和物流服务的基地。例如,新加坡对经政府批准的货运和物流企业执行优惠的企业所得税率,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根据该项政策安排,在五年内获批准的公司因提供核准的货运和物流服务所获得的营业收入可享有不低于10%的优惠税率。有些情况下,经批准企业从其他附属网络企业获得的营业收益也可以享受类似的税收减免优惠。新加坡还出台了“经认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方案”(Approved Third Party Logistics Company Scheme),该方案规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政府认证的新加坡公司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所创造的增加值也可以获得税收减免。此外,物流企业采购物品和设备,也可以享受税收减免。
为促进中转贸易,将在新加坡中转的货物或复出口货物临时进口到自由贸易区内,消费税可以暂缓支付。此外,不仅在货物进口和运输环节,在为相关进出口货物提供装卸、传送、搬运和保险等服务的环节也可免除消费税。
作为世界最亲商的政府之一,新加坡实施了一揽子政策,以确保其对国际物流企业的吸引力。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作为主管机构,牵头负责制定和执行物流产业发展战略,吸引世界领先的物流公司。同时,它与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紧密合作,以满足企业在土地、基础设施、科技、税收优惠、住房、教育和培训等各方面的需求。经济发展局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负责统一协调所有可能的资源,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由于政府全方位的支持政策,世界排名前25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中已有17家进驻新加坡,其中大多数已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
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新加坡的全面战略性物流发展策略使其在物流和经济竞争力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贸易促进指数和世界银行公布的物流绩效指数排名中,新加坡一直稳居前三名。尽管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新加坡强烈意识到必须不断变革创新,才能保持自身的价值主张和竞争优势。新加坡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在成本日益增加,供应链和制造业模式不断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它作为理想投资地的地位。
新加坡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与主要贸易枢纽和生产制造基地的紧密连接,稳定的政治局势,健全的法律机制和有利营商的经济环境使其在吸引外资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新加坡也没有忽视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包括高昂的经营成本,特别是土地租赁和人力成本,狭小的地理空间和国内市场,缺乏与内陆市场的陆路连接,缺乏技能型劳动者。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反复无常的国际经济气候,新加坡通过充分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成功将挑战化为了机遇。
过去几年中新加坡的商业成本有显著的增加,特别是物流成本。据相关报道,新加坡通货膨胀在2001年8月达到三年以来的新高,在经济减速的情况下运输成本激增了12.5%。工业地产价格继第一季度增长8%后第二季度再度增长6%。根据城市再开发局公布的价格指数,新加坡第二季度工厂和仓库的平均月租成本从每平方米1.7美元涨至2.1美元,增加了24%。从2007年至2008年,新加坡的单位劳动成本增加了22.8%,而同期日本仅增长了0.4%,美国增长了2.8%。美世咨询在对世界消费最高城市的调查显示,相比较2004年的第46位,新加坡在今年被列为十大消费最高城市中的第八位。
面对持续增长的商业和物流成本,新加坡通过为企业提供多样的财务激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成功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为给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所得税率,新加坡的企业所得税已从1997年的26%降至现在17%。
中国的制造水平和庞大的制造规模使得对制造业的投资多集中于中国及周边地区,从而使企业更加接近采购和销售市场及分销渠道。
新加坡通过继续向制造业和服务业价值链的上游转移来应对该挑战。例如,它专注于吸引高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投资,如对生物技术,绿色科技和下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投资。2010年,新加坡上述产业获得的外商投资总额为100亿美元。新加坡还致力于打造自身的研发中心地位,从而保持它在整个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2006年至2010年,新加坡政府筹备了130亿美金作为研发经费。2010年,新加坡政府的研发支出占GDP总值的3%,新加坡的目标是到2015年将其提高为3.5%。
新加坡作为物流中心的竞争力分析图
为加强其在全球物流体系中的作用,新加坡一直努力提高它作为一个科技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的竞争力。通过吸引对上述重点产业的投资和国际物流企业,新加坡开始将自身定位为控制全球商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
新加坡在很多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周边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推出了众多投资激励政策来吸引外资,竞争日益激烈。例如,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也将自己定位为物流中心。中国香港创建了如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通过促进物流链中各站点之间的交通连接和协作来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国台湾制定了打造全球物流中心的发展蓝图,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推动海关改革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也在调配更多的资源来提升它们的物流基础设施,提升竞争力,从而吸引国际领先的物流服务商。
从竞争中受益的最好办法是与竞争形成优势互补,追求双赢,而不是消灭竞争。新加坡一直通过与印度尼西亚巴旦岛和马来西亚柔佛岛的紧密合作来促进制造业发展。新加坡、巴旦岛和柔佛岛也被称为成长三角。为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许多高科技公司将新加坡作为从事研发、设计和精密工程活动的基地,在马来西亚和印尼进行产品生产、组装后再运回新加坡,利用新加坡完善的全球分销网络和基础设施将产品配送到世界各地。
新加坡为确保其物流竞争力而作出的另一努力是发展专业物流服务能力。例如,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新加坡本土的物流企业CWT已成长为亚洲最大的化工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巴斯夫、杜邦和美国国际特品公司等提供包括场内物流管理、运输、仓储、库存管理、配送在内的一整套物流服务。通过建设新设施和使用冷链管理技术,物流公司能够通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安全的方式来运输、储存包括医疗器械、临床诊断仪器、药品及生物科技产品等在内的各种产品。此外,新加坡也在不断发展与航空航天、电子、奢侈品等其他行业相关的专业服务能力,使得物流业与上述行业实现更紧密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