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分析论文_黄金英,丁燕玲(通讯作者)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对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vaginitis,AV))的临床情况和微生态特征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妇科接受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的36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临床诊断及阴道微生态检测情况。结果:本组3613例患者中,检出AV患者112例,占比3.1%,包括单纯性AV有27例(24.1%),AV混合感染85例(75.9%),其中,AV+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50例(44.6%),AV+滴虫阴道炎(TV)30例(26.8%),AV+细菌性阴道病(BV)3例(2.7%),AV+TV、VVC有2例(1.8%)。AV患者的阴道乳杆菌功能均存在异常,伴炎性反应,以优势菌群居多,占到84.8%。结论:AV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阴道病症,易合并其他感染;微生态表现为需氧菌增多,乳杆菌功能异常伴炎性反应,在临床诊断中应加强阴道微生态评价。

【关键词】需氧菌阴道炎;临床诊断;微生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R7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009-02

AV是临床妇科常见的生殖道炎性病症,主要是因阴道内乳杆菌群减少,需氧菌感染引发的[1]。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加,且有气味,伴外阴瘙痒、灼热等症状,给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当前,临床上通常是根据症状、盐水湿片检查等进行诊断,尚未形成标准检验法,本文主要对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和微生态特征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检查的3613例不同阴道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表现为阴道瘙痒、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排除生殖系恶性病变、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近2周内阴道未用药。年龄18~51岁,平均(33.8±2.6)岁,病程5d~14个月,平均(3.6±1.1)个月。

1.2 方法

微生态分析系统Comet-800及配套试剂检测。具体操作:(1)标本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由临床医师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自不同部位取材,一般采用一次性女性阴道拭子于阴道深处穹窿后部、宫颈口等处采集。(2)制作样品液将稀释液滴入试管中约4~6滴,把标本置于试管中与稀释液混匀、挤压得样品液,与标准比浊管(5.0McFar land)对照,继续滴加稀释液将样品液调整至与标准管大致浓度。(3)制作盐水悬滴片(即湿片)吸取1滴混匀的样品液于湿片专用玻片上,加盖玻片(24mm×50mm),尽量减少气泡产生或标本溢出,制成湿片。将制好的湿片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静置约1分钟,待检。(4)制作革兰染色涂片(即干片) 吸取1滴混匀的样品液滴于干片专用玻片中间,并把样品液涂成10mm×15mm大小、厚薄均匀的膜状区,制成干片。将制好的干片放置于TKY-TA涂片干燥器上烤干,待染色。(5)干化学检查。

1.3 检验指标

1.3.1阴道微生物生态情况 (1)PH值:利用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度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的原理。(2)过氧化氢(H202)浓度:反应液中H202经过氧化物酶作用,释放出新生态氧,后者在氨基安替吡啉存在下,使TOOS氧化呈红色或紫红色,呈色深度与H202浓度成正比。(3)白细胞酯酶(LE)活性:白细胞酯酶水解X-乙酸盐,释放出溴吲哚基,后者在氧存在的条件下呈蓝色,呈色深度与白细胞酯酶活性成正比。(4)唾液酸苷酶(SNA)活性:唾液酸苷酶水解X-乙酰神经氨酸,释放出溴吲哚基遇重氮盐起反应呈红色或紫色,呈色深度与唾液酸苷酶活性成正比。

1.3.2诊断标准[2] (1)AV,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呈阳性,;(2)BV,阴道出现炎性反应,且分泌物pH值在4.5,镜检线索细胞在20%以上,唾液酸苷酶(SNA)活性阳性;(3)VVC,分泌物革兰染色后,镜检显示革兰染色阳性卵圆形芽生孢子或者管状假菌丝。(4)TV,镜检下可见活动滴虫及大量白细胞。

2.结果

2.1 本组AV患者检出情况

本组3613例患者中,检出AV患者112例,占比3.1%,<40岁34例(0.9%),≥40岁78例(2.2%);其中,单纯性AV有27例,占比24.1%,AV混合感染85例,占比75.9%);在混合感染中,AV+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50例,占比44.6%,AV+滴虫阴道炎(TV)30例,占比26.8%,AV+细菌性阴道病(BV)3例,占比2.7%,AV+TV、VVC有2例,占比1.8%,见表1。

表1 需氧性阴道炎的基本情况

3.讨论

AV是一种因阴道菌群正常微生态失衡,需氧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性病症。当前,临床上关于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研究表明淋病、衣原体感染、滴虫等与AV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有学者指出,AV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阴道分泌物性状变化,也就是呈黄绿色、稀薄脓性状。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可进行有效判断,但是对于合并感染患者,分泌物性状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为确保AV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对其临床及微生态特征进行深入了解。

当前,AV仍无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对其发病率尚无明确报道。临床上提出的显微镜湿片诊断标准,较容易辨别基地旁上皮细胞,有效中毒性白细胞与正常白细胞,并且不需应用固定与着色技术,能相对准确地诊断乳杆菌分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伴随阴道微生态的出现和认知深入,预成酶法在AV诊断中逐步应用开来。白细胞酯酶是AV诊断和敏感度较高的指标,本研究采取阴道微生态检测和评价进行诊断,即通过显微镜检,辅以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测定诊断,判断病原菌类型和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从结果看,112例AV患者,75.9%病例存在混合感染,以合并VVC、TV占比最高。表明需氧菌是繁殖对阴道微生态有很大影响,对乳杆菌造成很大抑制,使得过氧化氢生成减少,难以维持所需的酸性微生态,无法有效抑制革兰阴性杆菌,甚至被替代,和相关研究报道一致[4]。此外,从临床情况看,AV患者年龄分组中,≥40岁患者的占比要高于<40岁,原因可能是在40岁后女性的卵巢功能会逐步下降,阴道内的优势菌乳杆菌会逐步减少或被取代,使得对外源需氧菌的易感性提升。

综上所述,AV易合并混合感染,在临床诊断中,要重视并做好阴道微生态检验,以明确是否合并其他感染,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楠.分析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及微生态特点[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4):111-112.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八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896-897.

[3]王晓.需氧菌性阴道炎阴道微生态环境及临床特征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4):93-94.

[4]尹璐瑶,祝洪澜,彭二玄,等.需氧菌性阴道炎临床微生态研究及治疗效果的探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15(05):417-421.

论文作者:黄金英,丁燕玲(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分析论文_黄金英,丁燕玲(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