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的照片是什么?_美国教育论文

外国人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的照片是什么?_美国教育论文

老外送孩子来中国留学图个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老外论文,孩子论文,图个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不少中国家长纠结于国内的学业负担、升学压力,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出国当“小留学生”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却开始把孩子送到中国来接受中式教育。而这已经成为时下中国一个非常有意思而又耐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冀望孩子拥有“中国式智慧”

      马雪亚是一位70多岁的美籍华裔,定居纽约40多年。最近他们一家正在办手续,要把两个出生在美国的小孙女送到北京读幼儿园。

      马雪亚的儿子在美国出生,如今已经是一名注册会计师;儿媳是意大利人,服装设计师。按照常理,他们的两个女儿,应该和爸爸一样,接受美国的开放式教育,成长为国际化人才,延续一个家族在美国的繁衍发展。

      不过,这家人正在打破思想和距离的藩篱,送孩子到中国接受启蒙教育,学习中文,这已经成为举家共识。老外送孩子来中国,“图”的是什么呢?马雪亚的回答是——中国严格的教育方式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国正在经历的崛起和未来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正在触动更多海外人士,他们冀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中国式智慧”。

      拿到美国绿卡、在耶鲁大学拥有教职和访问学者身份的王伟(化名)和刘梅(化名),三年前带着出生于美国的儿子回到中国。孩子目前已经结束幼儿园生涯,在北京清华园附近上小学。

      刘梅说,严格的中式传统教育和集体主义氛围,避免了自由散漫的西式教育可能养成的过于放纵的习性。如今,他们的儿子是一名成绩优异、人格健全、体格强壮的优质学生。他因为不断获得的认可而更加努力,这种身处优越环境而能持守的勤奋、拼搏精神,正是他的父母所期待的。

      这些观点,和不久前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题为“美国夫妇:我们为什么送女儿来中国?”的文章不谋而合。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中国籍妈妈和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美国爸爸,阐述了他们举家移民中国的理由——让女儿Kay接受中国教育。“美好的校园回忆”、“中国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Kay妈妈列出的理由。

      “通过努力获得成绩对于孩子是更深刻的快乐,这种经历会进入更持久的精神层面”、“美国社会阶层固化,流动性很低,这种大环境对人的心智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障碍”、“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中国认识世界的智慧是绝对值得深入了解的。不在中国长大,会错过这笔宝藏”,她在文章中这样解释。

      虽然有读者质疑文章中列举的美国等级观念、教育模式是否真的那么糟糕,但为Kay爸Kay妈“点赞”的读者更占多数。

      “小学、中学在国内好,知识全面,基础扎实,将来深造基础好。”网友“其土”说。

      “中国教育相对公平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穷孩子,还是富孩子,只要成绩优秀,就能进入重点班,而参加高考就有机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网友“天马良驹”说。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人在教育方面对美国趋之若鹜,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向往中国教育。”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北京分社执行总编辑凯雷指出,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文化认可,是中国经济实力跃升带来的全面影响。

      “九九乘法D诀”比中国功夫更关键

      随着海外对中国的兴趣点不断拓宽深入,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在提升。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对面不到一公里,仅有100多户人家的少林新村,常年住着一批学习中国功夫的外国人,多时可达几百人。他们和中国农民同吃同住。但如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再只是“功夫”。中国人人背得滚瓜烂熟的“九九乘法口诀表”,被英国专家认为是关键的“武林秘籍”,赋予了中国孩子神奇的数学能力。2014年2月,英国教育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赴上海“取经”,了解“如何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上找到平衡”。课堂上,孩子们的快速运算能力让代表团惊讶。而在最近两次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计划)测试中,代表中国大陆参加的上海市中学生在数学成绩上连续位列第一,且分数遥遥领先。

      回国后不久,特拉斯就向上海教育部门发函,希望中方派出60名数学老师赴英短期执教,帮助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而英国伯明翰纽曼大学二年级学生卡尔·布朗此刻正在山东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包括他在内的70名英国大学生,在孔子诞生地齐鲁大地展开为期3周的“体验动感中国”的学习。

      从基本汉语培训,到中国书法、太极拳、京剧、茶艺等文化课程体验,到区域经济发展实地考察、名胜古迹参观,甚至走进济南市民家庭体验生活……这一切让卡尔·布朗和他的同学们感到新鲜刺激。

      大部分送孩子来中国的外国父母,希望孩子对中国的了解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要彻底融入这片土地的文化,尊重中国的风土人情,从根本上去理解中华民族。在上海的中芯国际学校就有近2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近十年来,求学海外的中国学生人数增加到原来的三倍,势头有增无减;但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第三大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国家。

      据统计,2013年,共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6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华学习。他们所学专业,不再局限于汉语言、中医、戏曲等传统文化专业,而是遍及文、理、工、医、艺术、体育等百余个专业。

      交融对话、批判吸收、继承改造

      2013年年初,美国成立了“十万人留学中国”基金会,希望进一步改善和增加美国学生学习中文和留学中国的机会。“去中国留学能够改变一生,这会打开通向未来的视野和大门。”基金会总裁卡罗拉·麦吉弗特说。

      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严苛育儿经”《虎妈战歌》曾经引爆了全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讨论。人们认为,未来的教育方式,应该在结合各自国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譬如数学教育,凯雷认为,中国应试教育中的数学学科在奥数比赛中被推向痛苦的极致,而崇尚自由的美国孩子,对数学学科的天然反感也被推向放任的极致。“这是中美教育体系的极端表现,长此以往,对两国教育,乃至民族发展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伤。”他说,双方互相借鉴融合,就会得到很好的“中和”。

      当然,中国的教育体制也有一些弊端,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以及不均衡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家长和老师为升学奔忙,疲惫不堪。如今,中国正在教育领域掀起一场长期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并不意味着中国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否定,而是充分吸纳西方教育中尊重学生个性、智商情商全面发展的特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模式。

      事实上,文明间的交融对话、批判吸收、继承改造,是推动彼此进步的最好方式。可口可乐公司大中华区及韩国区董事长鲁大卫的故事就是这种对话、融合和进步的最好注释。

      1975年至1977年间,中美关系融冰后,大卫随当外交官的父母在北京居住了两年多,成为北京五十五中唯一的外国孩子,也是京城里少见的洋学生。

      在中国,大卫经历了学工、学农、学雷锋;跟着解放军做体操,课前做眼保健操;骑着自行车在长安街上到处跑……身边的一切都让他好奇不已。

      “中学时代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爱上了中国和这里的人民。”大卫说,今天的中国给了他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他把孩子送到三里屯的北京五十五中,让孩子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汉语。如今,孩子的中文比他还好。

      “融合本土历史文化精华、接轨世界先进理念的中国,理应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正在美国波士顿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杜嘉伦说,正在成长的祖国,让海外学子“倍儿有面儿”,也将迎来更多学子的回归与到访。

标签:;  

外国人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的照片是什么?_美国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