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理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3)05-0010-05
历史往往是这样,一种价值的失落只有到了使人深感切肤之痛时,它才会引起人们的 关注与重视。人类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收拾残局的偏好。的确,也正是在市场化、现代化 运动导致工具理性过分张扬、价值理性边缘化并产生诸多负面效应的今天,价值理性的 价值方才获得人们的重视。在今天,人们越来越形成这样一种共识,这就是对于人和社 会的全面发展来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鉴于价值理性低迷的状 况,有必要在继续弘扬工具理性精神的同时,重视弘扬价值理性精神。那么,究竟什么 是价值理性?它有何规定性和独特功能?它如何才不致走向自己的反面呢?搞清这些问题 ,对于我们健全理性精神,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颇有意义的。
一
理性,一切理性都是人的理性。理性,不论是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都是人之为人 的重要表征,都是支配人的行为的精神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诚然,动物也生产。 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 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 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 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 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 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 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pp.46-47)人懂得按照任 何一个种的尺度进行生产,表明人的生活实践受工具理性的支配、规约和范导;人懂得 处处都把自己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表明人的生活实践又受价 值理性的支配、规约与范导。
那么究竟何为价值理性呢?尽管定义对于科学来说,“它们总是不充分的,唯一真实的 定义是事物本身的发展,而这已不再是定义了”(恩格斯语),但我们还是必须对价值理 性给出一个定义。不然,我们对问题的讨论就失去了基础,我们的论域就失去了起码的 范围。
在通常的理解中,价值与理性是有不同的意指、旨趣和致思方向的。正如杨国荣先生 所说,“在相对的意义上,理性与价值亦有各自侧重的一面。如果说,理性的探索更直 接地指向求真的过程,那么价值的关怀则较多地关联着向善的过程。……自哲学思维萌 发之日起,理性与价值及其所内含的真与善之维便与智慧的探索结下不解之缘。”[2]( p.2)而当理性与价值交融而凝成价值理性时,这种理性便获得了新的质的规定,便成了 区别于工具理性的具有独特意义的理性。这种理性即价值理性,实际就是作为主体的人 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它在实质上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 价值和存在意义的体认、忧患、呵护、憧憬、建构与追求的自觉意识。价值理性是一种 理性,因此它不同于感性(如人的七情六欲等)。“理性是人化(文明化)的产物,感性则 更多地带有自然(天)的痕迹。”[2](p.52)但是价值理性又不是完全脱离于感性的,否 则它就走向了自我否定,就是非人化或神化的理性了。价值理性是对感性的适应与调控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扬弃与超越。比如,价值理性并不否定人的物质需要的重要性,也 并不否定满足人的当下需要的必要性,但它并不总是为人的物质需要、当下需要辩护, 它至少要追问这些需要的满足,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倘若不利,它 就不会保持沉默,它就要提出质疑,它就要作出告诫和规劝。由此可知,价值理性实际 上也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智慧、价值良知。正如吴增基先生所说,价 值理性是“人类所独有的用以调节和控制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3](p.2) 这种智慧、良知、精神力量所诉求的是人自身的价值,是人存在的意义,是人的社会的 全面协调发展,是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在现实中表现、确证、欣赏自己的 完满性,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 质。”[4](p.123)
价值理性,既指向终极关怀,又指向现实关切,其中凝结着历史反思的结晶。价值理 性有个体主体价值理性和社会主体价值理性之别,两者的生长、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 平衡未必总是值得欣赏的,但这样一种平衡始终是进步人类孜孜以求的,这就是进步、 先进的个体价值理性的社会化,进步、先进的社会价值理性的个体化。
二
价值理性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理性,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价值理性是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尽管泛主体论者认为人与万物都是主体,但我 们依然认为人是世界的唯一主体,主客二分决不是历史的错误,没有主客二分就没有真 正意义上的人。但我们反对主体面对客体的任意妄为,而赞成二者的对立统一。张载的 “民胞物与”说包含着天才的思想,但“民胞物与”从来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贯彻到底, 倘若陷入贯彻到底的偏执,人就势必不再是人,人就终将失去“民胞物与”的自信和能 力。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不同,它是以主体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客体为中心的理性。它不 在于求得对客体本质、属性的正确把握,尽管它不能脱离这种把握,它的旨趣在于为主 体而忧虑、呐喊、运思、谋划、服务,它恪守“人是万物的尺度”,它关注世界对于人 的意义,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执著于人的幸福。
价值理性是一种目的理性。它追求行为的合目的性。它并不忌讳功利,并不回避功利 目的,但它并不以功利为最高目的,而是肯定功利又超越功利。它并不反对满足人的当 下需要,但它强调当下需要的合宜性,并兼顾人的长远需要。它并不反对个体的需要, 但它并不囿于个体需要,而是谋求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共赢。它并不否定人作为手段的 意义,但它强调,“人本质上是目的而不是手段”[2](p.51),人作为手段,只有在以 人为目的,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由此可见,价值理性所诉求的合目的性,既是指合乎人的目的,更是指合人本身这个目的。在价值理性视野中,人是终 极目的,人是各种努力的终极关怀。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合理性需要,都是为了 维护、发展、实现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都是为了维护人的尊严、提升人的价值 、凸现人存在的意义,促进人更好地生存、发展和完善,趋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价值理性是一种批判理性。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社会的发 展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社会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而 人又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因此,在任何特定的时空中,人总是有缺憾 的,人的生存、发展状况都是不完满的。而这恰恰是与“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 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的人的本性相违背的[5](p.486)。因而,人 总是面临着“是”与“应当”的矛盾、“是如此”与“应如此”的矛盾。价值理性对此 有极其深刻的领悟,因此它总是要不失深沉地告诫人们: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存世界是 不完善的,是需要改变的。面对现存世界,价值理性所扮演的不是辩护者、守护神的角 色,而是批判者、超越者的角色。价值理性作为人类的批判理性,它关注人的现实处境 和前途命运,它既为人的生存发展状况的每一点改善而欢呼,同时又针砭时弊,正视现 实中的缺失,为人生存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不幸缺憾而“扼腕”,并致力于解构、治疗 现存世界。价值理性的这一规定性表明,它不失为人类的清醒剂。
价值理性是一种建构理性。价值理性不是“没有目标而造反,没有纲领而拒绝,没有 未来应当如何的理想而又不接受当前的现状”[6](p.47)。价值理性对现存世界的反思 、批判,蕴涵着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它渴望通过反思、批判、变革,从而实现超越,建 构一个理想的、应然的、合乎人的本性和目的的美好世界。价值理性总是要为人类设置 实然与应然、现实与理想、是如此与应如此、是其所是与是其当是的矛盾,即在观念上 建构一个理想的世界作为人类前行、趋赴的目标,给人以鼓舞、以引领。价值理性不只 观念地建构超越于现存世界的理想世界,而且支撑、鼓舞、引领人通过实践去变革现存 世界,建构应然的理想的世界,致力于使理想世界转变为现实世界。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7](p.183)人正是在价值理性构建的理 想的支持、鼓舞、引领下不断地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改变、超越的,世界也由此而变得越 来越美好,越来越使人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
价值理性是一种信仰理性。价值理性具有宗教维度的规定性,含有形而上的意味。人 立于天地之间,生活于茫茫的宇宙之中,而且每个个体的存在总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不 可避免地要走向生命的终点。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世俗世界的逻辑。然而,人何以 能不恐惧、不悲观、不迷失、不漂泊,而是虽则充满劳绩还能诗意地安居在大地(荷尔 德林语),保持内心的宁静、灵魂的安顿、充满信心地趋赴无限的未来呢?个中的奥秘在 于价值理性为人构筑了一个不断更新、充盈的意义世界,为人提供了信仰,并获得了人 们的文化认同,从而使人们拥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并不代表一切,但人不能 没有精神家园。张曙光先生如是说,“‘家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比亲切 、无比温馨的所在!家园能够使我们遮风蔽雨,还能供给我们稻米菜蔬;家园能够使我 们享受天伦之乐,还能让我们得到乡邻之谊;家园是一个打开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书, 那上面记载着祖祖辈辈的业绩;家园还是一个生命的摇篮,子子孙孙都将在这里养育; 家园建基于大地,便有了大地的稳重安定;家园覆被于天空,便有了天空的宽阔明亮。 将身心浸润于家园之中,我们就仿佛栖息于无限的绵延和绝对的存在之中,实现了终极 价值,而再无所求。”在物质家园、社会家园和精神家园这三种不可或缺的家园中,精 神家园对于人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人有了精神家园,他即使没有物质家园、社 会家园,也不难为自己创造出来;反之,如果人失掉了精神家园,其物质家园和社会家 园就会有丧失之虞,或者即使存在也难以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意义。”[8](p.28)
价值理性是内涵上述诸多规定性的独特理性,它正是以其诸多的规定性而成为支配人 的生活实践的深层理念,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发挥着不同于工具理性的独特作用。
三
在当代中国社会,究竟要不要、该不该倡导、弘扬价值理性呢?对此,诸多人文学者以 自己鲜明的态度作出了回答。他们针砭时弊,著书立说,倡言价值理性,干预社会生活 。然而也有人对人文学者的努力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中国社会的思想具有早熟的毛病 ,“本该童心灿烂,打的却是成熟的‘官腔’。本该生机蓬勃,忧患的却是人类的命运 。好像一个尚未学步走路的孩子,听到别人说走路、跑步也有危险,也会跌倒,便就停 止学步,改为学爬”。在他们看来,中国社会的工具理性还远未达到西方社会那样发达 的程度,还没有资格像西方人文学者那样对工具理性的张扬并挤压价值理性的现象说三 道四,倡言价值理性的条件还没有成熟。
我们认为,因噎废食是滑稽可笑的。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社 会的确出现了工具理性崇拜,工具理性挤压价值理性,价值理性边缘化的问题,并产生 了一系列负面现象,如人为物役、道德危机,非理性市场行为等。但是我们决不能把问 题归因于工具理性从而否定、拒斥工具理性。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工具理性不是过了 头而是还很不发达。中国要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时代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 ,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继续重视、弘扬工具理性尤其是体现时代特点的科技理性。对 工具理性的力量、价值,我们决不能漠视。否则,如果否定、拒斥工具理性,就必然阻 碍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没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速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 、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 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1](p.86)。如此,价值理性的承诺与期待就势必化为 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价值理性就势必走向自己的反面。
但是,我们在继续重视、弘扬工具理性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弘扬价值理性。在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价值理性建设,不只要防 止工具理性的话语垄断,使价值理性有一席之地,而且要用价值理性规约、引领工具理 性,以健全的理性支撑、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决不是什么早熟,决 不是什么“官腔”,决不是什么庸人自扰。因为我们不应重蹈西方那种“一切现代性的 酸已经使过去各种宗教式的笃信溶解了”的社会发展过程的覆辙[9](p.6)。我们必须吸 取教训(这正是我们的后发优势之一),必须未雨绸缪。何况,当下中国社会的情况已是 细雨蒙蒙,甚至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已是大雨淋漓,我们倡导价值理性在一定程度上 已具有“亡羊补牢”的意味。
当然,价值理性本身应该是健全的。价值理性的健全,首先意味着它不应成为工具理 性的阻滞力量,而应成为工具理性的激发与导引力量。同时,价值理性的健全还意味着 它必须体现而不是违背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和表 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样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比如,我们今天正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制度安排、政策选择等无疑必须体现初级阶 段的特点,因此社会不可能没有诸多局限、缺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价值理性无疑 应当揭示、挑明这些局限、缺陷,并指明发展、变革的前景,但我们的价值理性决不能 走向否定现实、拒绝现实的偏执。再如,我们强调加强道德建设,但道德建设必须以健 全的道德理性——一种典型的价值理性为支撑。道德理性必须体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的科学精神。如果视千人一面,搞千篇一律,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达到崇高的道德 境界,否则便横加指责,或者无视社会发展要求,无视诸多先进分子体现崇高意味的道 德实践,一味强调用“底线伦理”规约人们的实践,而不是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 结合起来,保持必要的张力,那么这种道德理性、价值理性就偏离了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的科学精神,势必流于偏执。应该说,在当下中国社会,这两种偏执都是客观存在 的。这说明,加强价值理性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交汇处。在 这样一个发展时期,给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以合理的定位,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令人欣慰的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条件已经生成,问题在于我们的抉 择与努力。
收稿日期:2003-03-03
标签:价值理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