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景观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510610
摘要:生态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实现城市物质的循环再生,而且还可以使能量得到高效的利用,使城市生态系统得到协调的发展,确保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使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刀菜,确保为城市人们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方法
1.植物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1.1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1.1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使得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净化城市空气的角色,被称为城市生态中最廉价的 “空气净化器” 首先,植物通过吸收空气中的CO2通过内部作用最终释放出O2,对现实中的CO2和O2起到平衡的作用。其次,园林植物也能将空气中大量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和消化,尤其对CO、HF、Cl2等有害气体的吸收效果显著,有时还利用部分植物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来检测现场环境,对空气质量进行评测。除此之外,绿色植物对吸尘,灭菌也有良好效果。
1.1.2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
植物是生态环境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叶片对空气中光线的辐射也能有效地吸收,对太阳的高温直射也起到隔绝作用,是天然的空气调节器,对城市小范围生态良性循环意义重大,园林是植物群体,其因高温产生的蒸腾作用实现了对空气中湿度功能,且植物群落也有净化水质,保护水土的功能。
1.2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绿色总给人以轻松,自在,愉悦的感觉,对城市高节奏、快速率的生活模式带来了消遣娱乐的环境,植物的美使人赏心悦目,清透心脾;植物间的相互配合,协调作用更是一种城市文化的体现,是文人墨客的创作佳境。因此植物科学配置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处,对其的研究是社会发展所必需。
2.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及种类的选择
2.1观花和观叶植物的搭配,注意环保要求
在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时,也要考虑环保的要求,有些植物的栽种不仅仅能够起到美化的效果,而且对环境还能起到维护和改善的作用,对于有毒害气体排放的地区在植物栽培时应该考虑对这些毒气有较强吸收的植物,白皮松、银杏和华北卫矛会是不错的选择。观花和观叶植物的结合也会让观赏期延长并且能够突出观叶树的主景作用,例如,红枫、银杏和云杉等就可以和观花植物相配置。
2.2植物配置应该注意层次,符合地域的土壤条件
进行植物的配置时首先就要对地域的土壤条件进行测试,pH值在7.5~8.5之间时,适合栽种木槿、丁香、连翘和黄杨等植物,而pH值在5.5~6.5时,就需要栽种喜欢弱酸性环境的植物,例如海棠类、樱花、以及绝大部分观叶类植物。另外,地域的矿物质不同,适合栽种的植物也有所差别。植物的配置应该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叶色、花色的配置,以使色彩和层次更为丰富。
2.3配置植物需要讲究季节,讲究阳光的强度和气候条件
为了使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和四季的更替变化,在植物的配置上还应该考虑到季节的变化,总的配置效果应该遵从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原则。当地气候环境的改变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也是必需要考虑的,阳光照射的强度会随着季节而改变,北方和南方的差异,需要配置的植物也有所不同。在配置时,常绿植物的比例应该在1/3左右,在搭配的过程中,阔叶树、草坪、乔木和灌木应该互相搭配,以避免单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方法
3.1生态功能优先
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是生态设计的最终实现目标,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此外,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3.2生态植物的选择
3.2.1乡土树种的选择
乡土植物的抗性、适应性均比外来种强,能够确保植物组团的成活率。通过运用植物素材的特性,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
3.2.2多采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3.3重视植物景观的养生功能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设计师可以设计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银杏林、香樟林、柑橘林等;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栀子花丛、月季灌丛、丁香树丛、银杏—桂花丛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鸟类的植。这些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3.3.1利用植物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创造保健型景观环境
利用植物枝叶干花能分泌一些有益化学物质,通过呼吸系统吸收以后,起到一种药疗效应。利用有些植物可以释放出一些杀菌素和灭菌素,杀死空气里细菌和病原菌,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增强人们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3.3.2景观园林养生保健型群落设计
为了营造芳香疗法群落,植物配置应选择适应气候土壤条件的芳香花卉树种。应用桂花、香樟、白玉兰、含笑等不同花期的地带性树种为主体树种,有些树种植在人们休息活动区的周边,满足儿童老人的需求;有些树则有规则排列在道路两侧,提供行人需求;如在活动休憩区,乔木层一般运用鹅掌揪、白玉兰、广玉兰等落叶或常绿的树种;小乔木层大多配置含笑、梅花、桂花等;灌木层则以杜鹃、蔷薇等为主,一般是成片配置于林下。这些花果还可以招来蝴蝶,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依赖于物种多样性。
3.4注重植物配置与海绵城市建设的配合
现代社会追求建设节约型的生态园林,所以在其景观设计和施工管理中,必须遵循经济性和环境友好型原则。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海绵城市,就需要绿色植物与调蓄池子、路面、透水铺装等基础设施的配合,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植草沟、下凹绿地等都是优秀的案例。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可观的成效,证明了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雨水利用和处理的研究具有正面价值。雨水花园是指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这是一个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与绿色植物合理搭配的成功典例。
结束语:综上所述,生态园林景观中植物的有效配置,提高了植物景观观赏性,完善了生态性能,同时也是困扰设计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植物配置没有唯一性,没有对错,最终是由效果决定的。因此,我们应从园林植物配置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生态园林景观的打造能力。
参考文献
[1]苏雪痕.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王颖.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0).
[3]丁笑菊.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江西建材.2016(21).
论文作者:左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植物论文; 生态论文; 树种论文; 城市论文; 景观论文; 作用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