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师范生“3+X”师德师风培养路径研究①
林承杰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350007)
[摘 要] 依据高职高专师范生培养模式出发,根据高职高专师范生的特点,进而探索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机制和改进策略,从而设计贯穿高职高专学生三年的培养体系,采用多维度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方案,试行一条完整的师范生培养路径(暨“3+X”)。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师范生培养模式;师德师风
2018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目标和十大行动。其中“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是首要目标任务。[1]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职业的“灵魂”。作为走向各级学校岗位的未来人民教师,师范生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训练,才能奠定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实现从学生时代到入职教学的有效过渡。师范生师德师风的培养对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及培养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四有好老师”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师范生的特点与不足
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有着区别于本科及研究生更高学历层次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四个特点:(1)从生源角度来看,高职师范生来自初中、中专、职高、高中等多个教育领域,较以高考生为主的本科师范生乃至研究生来说,生源构成复杂。(2)从招录层次及文化素质来看,高职师范院校是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最后招录批次,生源多数是成绩不理想、学业成绩较低,从而转入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学生,由此导致学生人文基础素养不足,但同时也意味着高职高专学生有更高的提升空间。(3)在校表现情况来看,高职师范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责任意识缺失、集体观念淡薄等问题非常突出,此外还有严重的逆反心理。(4)不同于本科四年制培养,高职高专在师范生培养上只有三年时间,因而在师范生职业教育时间上更趋紧凑迫切,要将师德培养建设融入日常的教育教育教学工作中,营造浓厚的师范性校园文化,实现高职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培养,有着更大的压力和更迫切的要求。以上四点可以看出,高职师范生的培养具有诸如生源多元化、招录层次及基础成绩低、主动性不高、心理问题多、培养时间少等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高专的师范生具体培养路径上要迥异于本科乃至研究生师范生培养,走出一条有自身高职特色的师范生师德培养模式。
二、“3+X”培养模式
高职师范生在学校教育接受三年的师范教育,但在每一年的师德师风培养目标应是有所不同的,师范生在大学三年学习中,其思想意识、价值观、职业取向都是不断变化的,对师德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从最初的模糊认识到初步认识,再到总体认识这样的一个过程。[2]因此设计贯穿高职高专学生三年的培养体系,采用多维度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方案,试行一条完整的师范生培养路径(暨“3+X”)。
(一)大一学生侧重广度培养
针对高职高专师范生生源构成复杂、招录成绩低、人文基础素养薄弱等现状,大一开始要加强课堂内外对师范生的共性培养,课堂内可以传授师德师风相关知识,开设“大学”等饱含师道精神的传统文化课程,开展通识教育,传授中华师道;课堂外可以以社团活动及兴趣小组的方式开展相关崇德尚礼的活动,提高高职高专入学师范生的人文素养。针对一年级师范生主动性不强、责任意识薄弱等情况,加强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正常教学计划外,加强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帮助高职高专师范生从入学伊始就形成正确的政治理念,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增强学生主动性及肯担当的责任意识;同时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学习,让师范生从入学伊始就知法懂法;还可以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师范生大一开始就形成良好习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未来中国特高压电网结构形态与电源组成相互关系分析//杨海涛,吉平,苗淼,张桂红,姜宁,宋云亭//(6):9
(二)大二学生侧重深度培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天凌晨,几百名警卫在柏林勃兰登堡门的分界线上各就各位,一道横贯东德和西德的冰冷墙壁隔绝了人们的交往。1984年,艺术家特里·诺尔趁守卫不注意,偷偷在灰白的柏林墙上涂鸦,开启了柏林墙的彩色生涯。十几年里,特里·诺尔和其他艺术家用长达一公里的涂鸦把柏林墙变成了艺术品,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冷战结束后,柏林墙被推倒,但在艺术家们的奔走下,涂鸦的部分被保留下来,这就是著名的“东边画廊”。
(三)大三毕业生侧重功能性培养
三年级主要以培养师德实践能力的目标为主。由于三年级学生面临着毕业升学就业的压力,其中第一个学期重在就业实习,第二个学期重在教师招考、专升本、求职等。因而要根据学生需求及培养计划制定相应的师德师风培养方案。(1)三年级师范生应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锤炼自己,把握教学实习和见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班级的能力,处理好与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同事的关系,不断按照工作需求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三年级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时刻都与人打交道,随时可能会遇到道德善恶、是非曲直的问题,这就会使师范生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的必要性。如果师范生行为符合规范,则会产生积极情绪体验,促进该生内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实践中对师德师风的需要,是促使学生迅速成长的最大动力。(2)针对三年级学生实习就业的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师风相关的礼仪、道德、法规学习,具体可采用实习前的动员会、定期不定期举行实习反馈会等。另外要根据当年教师招考、专升本等政策的转变相应调整师范生培养及要求,为三年级学生量身订做急需改善的笔试、面试的技巧及注意事项,从而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发展机会。(3)要有更多的内省和慎独。“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强调人每天要对自己进行反省,以此力求进步。而三年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更应该要加强对自己教书育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查。[5]倘若有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则应及时修正。这样可以使毕业生逐步养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在实际需要中进一步完善工作所需要的师德师风等道德修养。
二年级生逐渐以师德情感、师德意识方面的培养目标为主。根据学生的专业,有导向性地进行专业素养的培养,如师范类学生进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意识培养。(1)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师范生在进入二年级后,要有意识地对师范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加强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开设必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课,使师范生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增强文明素养和感恩意识。[3](2)提升师范生服务奉献意识。二年级师范生应有着更为明确的职业了解及职业奉献精神,应鼓励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校园内外发光发热,并积极创造见习下乡、农村支教等机会。在志愿者活动中不断锤炼青年学子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将会使师范生确立更远大的理想。(3)提升师范生专业素养和教师气质。根据小学教育文理科方向、科学教育等不同方向,进一步深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的培养路径,在相应学科、专业的深度和广度的知识结构上均有所拓展,并强化教师职业认同。(4)增强师范生扎根基层意识。出于国家政策导向要求及我系学生培养目标要求,要积极加强对师范生的职业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解决当代学生“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普遍问题。[4]
(四)部分共同性培养贯穿三年始终
除三个年级不同的培养方式外,还有一些项目需贯穿三年始终。如,(1)在校教师在课堂内外需发挥师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是灯,照亮前方的路。榜样是尺,规范为师的尺。充分发挥教师在师范生师德教育中的言传身教作用,邀请师德先进典型、一线名师等,传授教学经验心得。真正发挥“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一作用。(2)师范生技能及基本功是师范生培养的核心。离开师范生技能谈师德师风犹如空中楼阁。(3)将师德师风培养纳入考核,依行学校现有规定,如操行成绩、思品课成绩,并形成诚信档案,以此激励鞭策学生发展。(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党爱国教育,要贯穿培养计划,开展并创造与师德主题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每个学期以运动会或五四歌会为代表的先进道德风尚教育,寓师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并进而发展有自身系部特色的文化氛围。(5)要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并抓好教育实践环节,强化师范生师德知行统一。(6)鼓励师范生参加社会服务,在实践中深化教师职业情感、磨砺教师职业意志。
课堂是学生求知、创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激励机制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在课堂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新颖的看法,独到的见解,对于那些发表不同想法的同学也应加以表扬,给予鼓励,提升他们的信心,给学生以无限的思维空间。一个人总是会跌倒的,但关键是要鼓励他能够迅速爬起来,这种激励不是针对一部分人,而是对所有的学生。通过导语激励,目标激励,创新激励和评价激励等,慢慢消除职高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生才会感动。
三、高职师范生师德师风培养的辩证关系
师德师风培养,需课程培养与校园文化、理论实习与实践教育两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脱离课程谈师德师风,是忽视了课程在学生培养计划中的核心作用;脱离校园文化对师德师风的浸润,课程培养则显得推力不足;脱离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推动,则会使得师范生培养沦为理论或单纯的盲目实践,无法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竞争力。因而师德师风的培养,总归需要多方面的培养协作而成。
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师德水平高低对学生的道德和个性发展有巨大的影响。[6]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更应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培养,为学生成长成才及祖国发展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裴晓涛.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路径探究[J].教育导刊,2018(7).
[2]熊刚.彭智平.师范生基本素养与师德养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3]彭智平.试论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文化自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
[4]王晓雪.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7).
[5]吴华.师范生师德养成途径的若干研究论述[J].科教文汇,2016(8).
[6]余华.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培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042-02
①本文受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Z180441)资助。
作者简介: 林承杰,男,福建古田人,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编辑 张 慧
标签:高职院校论文; 师范生培养模式论文; 师德师风论文;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