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济合作展望_apec论文

亚太经济合作展望_apec论文

亚太经济合作的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合作论文,亚太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太地区的地域概念有大有小,大可包括整个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连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在其中,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就包括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加、墨三国,小则指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日本、俄罗斯东部地区、“四小”、东盟和印支国家(有时还延伸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而亚太地区经济最活跃、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在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尤其是邻近我国的东亚地区。

亚太地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很快。投资、贸易、技术转让、劳务输出等各种双边和多边合作活动十分红火。就贸易来说,1992年美国同APEC成员的双向贸易额为5340亿美元,同东亚的贸易额为3480亿美元,同加拿大与墨西哥的贸易额为2650亿美元,均远远超过同欧洲的贸易额2270亿美元。尤其是亚洲地区,80年代区内各国(地区)的相互贸易翻了一番,占全区对外贸易的比重已由80年代初的大约30%上升到目前的40%左右(其中东亚地区各国和地区的相互贸易占其全部对外贸易的比重则由1980年的33%上升至1992年的41%)。亚洲地区内部的相互投资增长更为迅速,在80年代翻了两番。1985-1991年亚洲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而外资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亚洲本地区(其中东亚地区在1986-1992年期间所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60%来自东亚本身。同期,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来自东亚地区的比例更高达80%)。外国直接投资在带动贸易、技术转让和其他经济合作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内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强。这一地区不仅有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和资源丰富、市场巨大的头号经济大国美国和资金充足、技术先进而资源短缺的二号经济大国日本,还有劳动力资源极大丰富、工资成本低廉、自然资源品种较全且掌握某些尖端技术,但一般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且缺少资金的中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劳动力稀缺、资金不足、民用技术比较落后的俄罗斯东部地区和资源短缺、劳力相对不足而资金比较充足、技术进步较快的“四小龙”,还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比较充足,而缺少资金和技术的东盟和印支国家。更有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技术比较先进而劳力相对不足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亚太地区这些生产要素各具优势的国家(地区)在以往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已形成一种动态的不同层次国家间产业结构不断依次传递转移的国际分工格局。

上述这种由不同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层次形成的各国(地区)经济上的互补性为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区内国家(地区)在冷战后政治关系的改善又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实际进展不慢,但全地区建立经济合作组织的进程却相对滞后。目前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在大区域主要建立了两个影响较大的经济合作组织。一个是在1980年建立的、现有20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由官、商、学三方人士组成的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即PECC。它作为全地区高层次的非官方论坛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再一个就是1989年成立的、现有17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即APEC。按1993年西雅图会议的决定,APEC1994年将吸收智利加入,从而使其成员增加到18个。APEC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官方(部长级)论坛和磋商机构在前几年主要起着论坛的作用。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APEC第五次部长级例会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了《贸易和投资框架宣言》,并决定建立常设的贸易和投资委员会来协调和促进亚太地区及全球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在西雅图首次举行的APEC成员领导人的非正式会议在就21世纪的前景、亚太经济合作的优先领域及促进合作的手段和机制等问题交换意见之后,发表了《经济展望声明》。预期APEC在继续作为亚太地区的高级官方论坛起作用的同时,其官方磋商机构的功能将有所增强,从而在促进亚太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二)亚太地区已有的一些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东盟(ASEA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拉美的南锥体共同市场(MERCOSUR)、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和南太平洋论坛(SPF)也不同程度地在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东亚地区经过进一步的酝酿协商,还可能在近期建立起最初由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建议组织的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EC),作为东亚全地区的高级官方论坛。建立EAEC现已成为东盟国家的共同倡议,并得到中国的明确支持。1992年4月于北京召开的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EACAP)第48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文件在谈到今后将建立的各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时已将EAEC列入。原先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反对,东亚有些国家在是否加入的问题上态度犹豫。现在美国对建立EAEC的反对有所减弱,东亚地区建立EAEC的呼声增强。估计在1994年11月印尼召开APEC第六届部长级例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后,有关建立EAEC的事先协调和酝酿工作将趋于成熟,从而将进入建立该组织的具体准备工作阶段。EAEC建立后与APEC配合,将能更好地促进东亚和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在其他次区域如东北亚地区已经有许多建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倡议,也有可能在不太远的将来正式建立起该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在已有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应当说东盟的成效最为显著。1992年东盟国家已决定在15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AFTA),目前正在酝酿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期限缩短为10年,即在2003年前完成建立AFTA的工作。东盟的范围也将由现在的6国逐步扩大到包括全部印支国家和缅甸在内的10国,但实现这一“大东盟”的设想将需要有较长的时间。

(三)东亚地区正在蓬勃发展的还有一批“经济增长三角”。如东盟内早在1990年已建立由新加坡和印尼廖内省巴坦岛及马来西亚的柔佛州组成的“黄金增长三角”,在1993年7月建立了“东盟北部三角”(包括马来西亚北部、印尼苏门答腊和泰国南部),今年3月又建立了“东盟东部三角”(包括菲律宾南部、印尼东部、东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区和文莱)。其他如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下正在逐步形成的由中国吉林省延边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朝鲜的罗津、清津地区组成的“图们江流域增长三角”,由中国大陆的华南地区与港、台形成的“华南经济增长三角”和将由中国沿黄海、渤海地区、朝鲜半岛及日本九州地区构成的“黄海增长三角”等等。这些“增长三角”(或称“小区多边合作”,其合作对象不一定限于三方)已成为近期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形式。

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由于亚太地域辽阔和其复杂的政治经济情况表现出明显的与欧洲及美洲地区的经济合作不同的一些特点:

(一)松散性与开放性。亚太地区覆盖面宽,包括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众多国家(地区)。这些国家(地区)不仅社会制度不同、经济运行体制相异,而且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相互间还存在不少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纷争与现实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因而在亚太全地区不可能建立类似欧共体和自由贸易区那样的相对紧密的经济合作实体,而只能建立起比较松散的类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那样的合作机构。现有的亚太全地区的官方论坛性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短期内也很难由目前的论坛转变为制度化的合作机构。预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APEC还只能是一个松散的官方论坛和协调机构。

同时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平行发展的条件下,许多人担心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滋长会对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消极影响,认识各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不应搞成封闭性的贸易集团,而应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亚太地区集中了世界2/3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大约3/4的人口,在推动全球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中将能表现出足够的力量和影响。开放性应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对外开放要求首先在亚太区内实行相互开放,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在此基础上对区外国家实行非歧视原则。

(二)政府主导的契约型合作与市场驱动的功能型合作并存。在亚太地区既存在由有关国家政府出面协商,达成协议,通过签订相关的契约实施的多边经济合作(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北亚的图们江流域开发计划),也有参与各方并无明确的政府间协议,而主要由市场功能驱动的经济合作。突出的例子便是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间的两岸三边合作。如今大陆华南地区与台、港之间的投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世人瞩目的“华南增长三角”。两岸三边有关当局虽在各自范围内作出了一些关于投资贸易往来的规定,但“华南增长三角”经贸和合作活动的发展基本上是由市场机制驱动的功能型的地区经济合作。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将继续保持这种政府主导的契约型合作与市场驱动的功能型合作并存的局面。

(三)多层性与渐进性。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已形成一种小区域与次区域、大区域、全区域多种层次的经济合作相互配合的格局。譬如,东亚地区相对于亚太全地区来说,是作为其一部分的大区域,而东北亚次区域又是东亚的一部分,在东北亚酝酿中的“环日本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涉及的均是东北亚的一部分,而在“环日本海经济圈”内,“图们江流域增长三角”又是范围更小的小区多边合作。这种大圈套小圈、不同层次的经济合作相互促进确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一大特色。而在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合作范围由双边到多边,小圈到大圈,合作内容由关税互让、共同开发到自由贸易,再到资金、商品、劳务和人才的自由流动,形成经济共同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种渐进性即使在亚太次区域(如东盟)的合作进展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四)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交叉。在亚太地区虽有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它们之间的分工包含较多的水平分工,但在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之间基本上是垂直分工。这种由经济发展水平悬殊而形成的互补性正是亚太地区(包括各个次区域)现阶段构筑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基础。我们不能否定这种分工合作的现实必要性与其积极影响,但是这种以垂直分工为主的局面如长期存在,将会影响平等互利合作原则的更好体现。因此,随着经济与合作的发展,发达国家应通过投资与技术转让,帮助后进国家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使水平分工得到发展并逐渐取代垂直分工成为亚太地区未来国际分工的基础。但这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在这转换过程中,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交叉并存将成为本地区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另一个特点。

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前景很好,预期在90年代余下的年份中和下世纪初,亚太地区各国(地区)的相互投资与贸易将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亚太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量将进一步增大。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就全地区来说还不可能很快。1994年11月在印尼雅加达召开的APEC第六次部长级例会和在茂物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就APEC贤人小组提出的实现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方案进行讨论。从长远看,实现亚太地区和全球的贸易自由化当然是好事,有关国家应当积极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但从现实看,要在亚太大区域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很大,无论是从政治条件或经济条件看,要在可预见的未来达到这一目标均是难以想象的。即使从美日等发达国家看,要克服保护主义,真正实施贸易自由化原则也非易事。APEC贤人小组的建议为区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贸易自由化规定了不同的时间要求,应当说具有很大的合理性,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但估计在1994年11月的APEC会议上也难以就此达成共识,较为可能的是从原则上肯定贤人小组建议的方向和一些具体建议的合理性,表达促进亚太和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共同愿望,而不一定会就实现自由贸易的时间表作出最后决定。其主要原因是:目前亚洲不少国家对由美国来领导亚太经济合作存有疑虑,深怕APEC变成大国推行经济和政治霸权的工具,因而不赞成把APEC建成一个机制化的经济集团,也不愿承担有关的具有约束性的义务。比较现实的是:如果东盟能提前在2003年完成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工作。在此基础上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在东亚国家有共同要求时,可考虑扩大为东亚自由贸易区(大AFTA)。而将要成立的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EC)在促进东亚地区的贸易自由化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来在已建成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将其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或扩大后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及澳新自由贸易区(或扩大后的南太平洋自由贸易区)联成一气、组建亚太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自然将会提到日程上来。这可能是在未来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另一种路子,是否可行,还有待探索。

从近期看,在亚太地区发展较为迅速的将是次区域和小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增长三角”)。由于涉及国家(地区)较少,易于达成共识,并在合作实践中见效快,因而次区域和小区域的多边合作在未来的若干年中将会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亚太经济合作的主流。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大国,与亚太尤其是周边国家有着紧密的经济交往。中国离不开亚太,亚太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国也为亚太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和促进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不仅要重视亚太全区域的经济合作,更应关注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活动。

标签:;  ;  ;  ;  ;  ;  ;  

亚太经济合作展望_apec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