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四届中国舞蹈“莲花奖”的得失_舞蹈论文

论第四届中国舞蹈“莲花奖”的得失_舞蹈论文

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得失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四届论文,得失论文,中国论文,舞蹈论文,荷花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奖作品《霸王别姬》从威武雄壮的沉甸甸历史话剧,变成了一首缠绵悱恻、儿女情 长的轻飘飘的情诗。

《梁山伯与祝英台》也难逃三角关系的俗套。

《末代皇帝》繁杂的事件,湮没了人物,冲淡了性格。

相比上届“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决赛,本届作品在题材的“三贴近”方面有很大进 步。在近年来的舞剧创作中,现实题材,尤其是农村题材的作品非常少。舞剧《篱笆墙 的影子》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改革开放后,山村妇女枣花不堪忍受富裕起来的丈夫 的束缚,最终毅然决然离家出走。封建观念的残余在今日的农村,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 问题。因此,对农民,尤其是对富裕起来的农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中进行精神 文明建设,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虽然该剧还存在一些如小山村改革开放前后对比不强 烈,枣花思想观念变化缺少铺垫等不足之处,但综观全剧,仍不失为近年来一部难得的 “三贴近”现实题材舞剧力作。

同属“三贴近”的舞剧《额吉》,虽是歌颂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和高尚情操,但失之于 其创作理念。这种落后于时代的创作理念主要在于剧本结构的平铺直叙和对人物性格塑 造的表面化。

获舞剧金奖的《霸王别姬》是此次决赛的重头戏,其显著优点是运用高科技舞美灯光 手段产生的震撼力,舞台装置及灯光设计均属国内一流。舞蹈编得场景分明,剧情脉络 清晰,人物关系清楚,叙述明白晓畅。群舞较好,双人舞则较差。本可以十分感人的项 羽初识虞姬和二人生离死别的两段双人舞编得很平常,演员也没跳出情感来。女舞队最 后的持剑群舞有些画蛇添足。乌骓马拟人化本是创造性的手法,但遗憾的是“别姬”一 场“时不利兮骓不逝”,完全可以在马身上大做文章,却将马推到了幕后。

比形式更要紧的应是内容。这个戏的剧本大大值得商榷。首先,今天搞历史剧(不单舞 剧,所有门类的戏剧都一样)的目的是什么?“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需要从历 史中找出对于今天有用的能引起借鉴或给人以启迪的东西,否则,老翻腾故纸堆,或老 “发思古之幽情”有什么现实意义?《霸王别姬》本是中国戏曲的名剧,创作者接触之 初,首先便应想到我能从中告诉大家哪些新的、有意义的东西?说实话,我没有从舞剧 《霸王别姬》中看到什么新的、有意义的东西。我看到的是:原本一出叱咤风云、威武 雄壮的沉甸甸的历史活剧变成了一首缠绵悱恻、儿女情长的轻飘飘的情诗。尤其是霸王 项羽入主关后不想坐江山而眷恋虞姬,想回到故乡去与虞姬相会更是不妥之极。因为既 不符合历史真实又不符合人物性格。项羽完全不是爱德华那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人(如 该剧节目单上所说“不当皇帝,宁做情郎”)。如果是那种小儿女,做不出乌江自刎的 壮烈举动,也值不得李清照赞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 东!”

对于项刘之争,历史的事实是:灭秦后,出身于旧贵族的项羽入咸阳后“烧秦宫室, 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并且割地分封18个王。这种军阀割据的做法,完全 违背了广大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同时也违反了地主 经济发展的要求,刘邦及其集团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建立统一政权,这是符 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因而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再加上项羽自身存在严重的自 以为是和刚愎自用的缺点,日益陷于孤立,终于彻底失败。编剧忽略了本不应忽略的东 西。

音乐方面用琵琶原曲《十面埋伏》并将其主调发展成管弦乐,聪明而讨巧。只是演员 持琵琶(准确点说是“曲项琵琶”)上场却不妥当,曲项琵琶是自中亚、西亚等国输入的 龟兹,经改造再传入中原,大概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秦汉间的“秦琵琶”形如“拨浪鼓 ”,完全不是通常所说的琵琶这个样子)。编导将其出现提早了约700年。对于历史题材 剧来说,“细节的真实”还是要强调的。

对于另一部历史题材的舞剧《末代皇帝》,应该肯定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笔 者在评论近10年来芭蕾创作的一篇文章中曾提道:近10年来,我们至今没有一部现代芭 蕾舞剧的作品。《末代皇帝》在这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在今日世界的芭蕾舞坛上,现 代芭蕾已占据相当重的位置,我们如果还不重视自己的现代芭蕾创作,必将拉大落后的 差距。但值得商榷的是,这部戏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溥仪的一生要告诉人们什么?末代皇 帝一生经历甚多,如果紧扣主题选材而不成为历史的流水账就理想了。可惜编剧没有做 到。事情太多了,情节太复杂了,舞剧承载不了。演员们手忙脚乱,也无法用脚尖讲明 白这许多故事。事件湮没了人物,冲淡了性格。

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长处是运用舞蹈思维表现音乐的内蕴。舞剧中运用舞蹈思 维至关重要。剧中水袖的运用有开发芭蕾演员上身动作和中西舞语结合的探索意义,但 可惜的是编导对这部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理解不深。尤其是展开部中的“楼 台会”一段,大小提琴分别代表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互倾诉衷肠,娓娓道来,如怨如诉 ,如泣如慕,这本是全曲中最富于诗意也最动人心扉的一段,本可以编出很好的双人舞 ,结果编导却用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双人舞(就像电视剧中用滥了的三角关系一样), 一个女人辗转挣扎于两个男人的争夺和怀抱中,不仅诗意全无,且与音乐风马牛不相及 。

获舞蹈诗金奖的《云南映象》,这部独出心裁的舞诗决不是原生态民间舞的简单搬上 舞台,更不是对旅游者土著文化及民俗的展示。杨丽萍显然更有深意,她以对自己土生 土长的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生活真实体验,试图告诉人们我们的艺术从一开始就有的 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及后来的鬼神崇拜、母性崇拜、祖先崇拜等精神性因素,这正是中 国艺术的内核。舞蹈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在《云南映象》中,我们看到在古老的原始 舞蹈遗存之下凸现出的民族性格与精神,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和启示性。

另一云南舞蹈诗《母亲河》,编导者以对故土炽热的爱,用三脚、火塘、踏歌来讲述 普米历史文化的承传与延续。这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使我们许多离乡背井的游子一见 就要流泪的母亲河。只有触动人类共同情感的作品才能感人至深。《母亲河》与其说是 在叙述普米的历史,不如说是在叙述我们民族的共同历史。

舞蹈诗《沂蒙风情画》使人置身沂蒙山中,那充满泥土芬芳的诗情画意,使人陶醉。 编导精确地选取了最能代表沂蒙山区风土人情的踩新鞋、石磨盘、剪窗花、柳条编织、 扎染土花布、草蓑衣、蒲扇、簸箕、木锨入舞。更以意象造型借鉴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 中的象征性、符号性、抽象性、虚拟性、装饰性等等,色彩对比强烈,真是好一幅沂蒙 风情画!舞也编得好,无论是“土花布”中女子群舞的扎、染、捶、洗、甩,还是“簸 金秋”中男女群舞的簸、颠、抖、颤、击,都洋溢着生活的情趣和美感。

在舞剧音乐方面,《篱笆墙的影子》中洋溢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色彩的旋律亲切而动听 ,配器简约精当。人物的音乐形象十分鲜明,环境气氛的渲染和剧情的烘托恰到好处。 序曲中那充满矛盾冲突的主题和副主题,以及末段行进般的密集音符,揭示了人物矛盾 和即将尖锐展开的剧情,并预示了枣花的最终出走等等,都在中西融合的舞剧音乐创作 方面做了又一次值得肯定的探索。

由于本次决赛组织上的某种仓促,决赛作品还不能完全代表国家级水平,这就不能不 说有些遗憾了。

标签:;  ;  ;  ;  ;  ;  ;  ;  

论第四届中国舞蹈“莲花奖”的得失_舞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