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思路_农产品论文

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思路_农产品论文

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思路论文,我国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当前和长远来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矛盾问题和不利条件,制约着整个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使得农产品的增长空间日趋变小。我国是一个资源约束极为强烈的国家,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高度短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2亩,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耕地的32%,美国的10%,法国的28.5%,加拿大的4.8%,澳大利亚的3%。显然,要在这十分有限的资源空间上解决未来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面临的困难是相当大。但是,更加严重的问题是,今后15年我国的耕地还要继续减少。原因是人均GDP 要想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势必要越来越多地依赖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而这两大产业的发展必然会从要素配置空间上对土地提出新的需求,迫使土地尤其耕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耕地减少便不可避免。特别是伴随着农村工业化将有一大批小城镇相继兴起,势必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耕地更加稀缺。以乐观的态度进行分析,未来15年我国政府若能采取有力措施使耕地占用速度不再加快,每年耕地减少规模与改革15年来的情况大致相同,那么今后15年间全国耕地还要减少6000万亩,这必然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其次,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使得农业很难实现规模经营,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根据全国人口的普查资料推算:我国农村目前存在着1.2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今后15年还要新增1亿多劳动力。如果第二、三产业发展能吸收其中一半,那么未来农业劳动力剩余总量仍有一亿多人。面对耕地不断减少,必然会严重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劳动者的农业生产积极性相应降低;同时,也会不断阻止农产品商品量的增长。由于农业劳动者拥有的耕地越来越少,在有限的土地上所产出的产品自给比重必然愈来愈大,这样提供给第二、三产业的商品农产品也就相应减少了。商品农产品供给的减少,势必会直接影响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造成产业发展关系失衡。

第三,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收益持续下降,农业的比较优势会随之很快丧失。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农产品,只有不断加大物质技术投入,这样一来农业生产成本便会连续上升,农产品价格也便不断上涨。可以预见,如果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产品价格仍以改革以来的速度向上攀升(从1978年到1992年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四大宗产品的每亩物质成本分别上升2.05、2.61、2.13和4.33倍,而同期内四类产品的亩产量仅分别增长51.3%、37.3%、29.2%和44.4%。这期间,我国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上涨速度都大大快于国际市场,其上涨幅度超过1倍以上, 最高达到10倍),那么用不了几年时间,我国的农产品成本和价格水平将会很快超过国际市场水平,届时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也会迅速消失。当国内农业比较优势丧失后,如果我们完全放开国内市场,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就很难有大幅度上涨,相反农业的生产成本却不受限制地增加,结果是农业的收益率急剧下降,经营农业很快变得无利可图。到这时,农民只有压缩甚至放弃农业生产。

第四,农业发展日益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同今后资金高度匮乏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将严重制约农产品的增长。从近几年实践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发生了两个明显变化:一方面是活劳动投入对农产品增长的贡献开始明显的下降,继续增加活劳动投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已变得相当微弱;另一方面以资金为载体的物质投入对农产品增长的贡献在迅速上升,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可以预料,将来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更加迅速。因此,资本和技术投入对农业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但问题是,这种变动趋势同我国未来结构转换将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未来10—20年内,我国工业特别是城市工业发展很可能要全面进入产业升级的集约化经营阶段,这显然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这样,在资本配置上,工业与农业发展便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关系。在全社会资金既定并有限的条件下,工业发展愈快,产业结构转移愈迅速,它所占用的资金就愈多。反之,农业发展占用的资金便越来越不足。由此可见,今后若干年只要工业长期保持过高的增长速度,农业发展必然会面临投入不足的矛盾。

此外,农业科技发展相对滞后,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度缩小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等等也会给未来农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总之, 未来10—20年如果我们不能针对上述几个大问题和矛盾采取得力的对策措施,我国农业就会面临萎缩,陷入衰退的困境,农产品供应也将发生严重不足。

从世界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在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本国农业都经历了一个衰退或萎缩时期。当这个时期到来后,这些国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产业关系协调方式进行解决。我国因人口众多,对农产品需求数量庞大,决不允许农业发生衰退或萎缩,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基本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唯一经济发展的战略是:今后我国必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牺牲农业加速工业发展的偏斜工业化方式,而采取依靠发展农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促进工业健康发展的协调工业化方式的新思路。为此,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工业发展不能过快,应同农业发展保持适度的比例关系。如果工业发展过快,不仅会加大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而且还会同农业争夺土地、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对农业发展构成威胁。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资源高度贫乏,而社会对农业的需求又十分强烈。笔者认为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和基本思路应该是:

第一,从我国的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今后农业发展应从资源配置上重点保证和扶植粮食生产,力争把粮食的自给率稳定在90%以上。为此,我们可以适当调减一些低产棉和低产油料等其他作物种植面积。这些作物产品如有缺口,可借助国际市场来解决。

第二,农产品的增长应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来实现。今后一切农业政策措施的出台,都应有利于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这个发展目标。

第三,农业发展根据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变动的需要调整生产结构。在种植业中,要有计划地扩大饲料粮的生产比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饲料作物,从而促进动物食品生产。在养殖业中,应逐步降低耗粮大、饲料报酬率低的动物产品的生产比重,不断扩大耗粮少、饲料报酬率高的动物产品的生产,例如草食动物和水产养殖等。

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分析,到2000年和2010年,我国农业增加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将分别达到7116.5亿元和9536.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3%和9.5%。粮食生产2000年达到50050万吨,2010年达到58108万吨。同当时需求预测相比较,“九五”和2010 年粮食供求缺口分别为1190万吨和2222万吨。不难看出,1996年—2010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形势是严峻的,农产品生产增长与需求上升之间存在着一个不小的缺口。今后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解决农业问题,平衡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将有可能给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工业化进程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成为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消极因素。为此,笔者认为从现在起国家应该采取如下政策:

首先,严格控制非农产业占地的规模和速度,确保主要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土地特别是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今后国家要科学地编制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断健全与完善土地统管制度,加强法制管理,坚持“一支笔”审批用土计划,把耕地流失规模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的同时,还应抓好耕地的复垦和开垦工作,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要从财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去支持和鼓励开发滩涂、湖泊、荒山、荒坡和草原等非耕地资源,用来发展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和林业,从而弥补耕地资源不足和减轻粮食短缺的压力。

其次,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不断提高高产田面积比重。目前在全国的耕地中,有2/3是中低产田。 今后如果我国能将其中的一半进行改造,每亩可以增产粮食50—100公斤。 倘若改造后的中低产田能有75%用来生产粮食,到2010年全国便可增产160—320亿公斤粮食。由此可见,国家必须从财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

第三,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增强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增产的贡献作用。目前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的增长的贡献份额还不足30%,如果将其提高到50%,届时,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就会获得大幅度的增长。各种病虫害防治新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精选播种技术等,在增加农产品供给、减少损失、节约成本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国家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科技投入,保证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的需要;二是既注重组织重点农业技术的攻关,也不忽视成熟技术推广;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培养一支能打硬仗的农业科学技术队伍。

第四,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扩大灌溉面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51%,今后若能扩大到70%,就可以增加2亿多亩灌溉面积,从而增大农产品的产出能力。另外, 对于防洪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也要给予高度重视,提高农业抗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并对改善生态环境有所贡献。

第五,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资,确保农业发展的需要。资金是所有农业投入的载体,要增加农业投入必须增加资金投入。今后若干年内在全社会资金有限,工农两大产业发展都需要增加资金投入的条件下,应该首先考虑农业发展需要。如何增加农业投资呢?一是,对现有渠道的农业投资,包括国家预算内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农资金、银行农贷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都要逐年增加数量,并逐步提高投资比重。二是,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农业发展基金。三是,政府每年可发行农业基本建设债券,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城乡集体和个人向农业投入。五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有利条件,不断扩大农业利用外资的渠道,增加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范围,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最后,国家要加强宏观管理,搞好经营机制、产权制度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保证各种资金的合理使用,发挥应有的效益。

第六,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以更多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带动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并且还在不断下降,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过多,经营规模过小。为了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外转移,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和比较效益,今后必须采取:

1.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村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国家应在税收、信贷、人才、产品贸易等政策上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民举办食品加工、轻纺、服装、建材、日用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

2.大力发展小城镇,鼓励乡镇工业适度集中。这既可以节约资本和土地资源,又可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对此,首先要有步骤地改革现行的阻碍乡镇企业集中连片的二元户籍制度,在小城镇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其次,在引导乡镇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入原有小城镇的同时,还应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农民自己建设“农民城”,吸引农民去小城镇举办乡镇企业。

3.要逐步开放大中城市的劳动用工市场,允许农民根据市场供求规律进入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

4.打破区际间的种种行政关卡或壁垒,逐步开放并建立区际劳动市场,调剂区际间劳动力的供求平衡关系。

最后,还要对主要农产品实行适度的保护政策。就国内而言,国家除了采取上述几项扶持措施外,对粮食生产还应采取价格支持和生产补贴政策,通过建立最低保护价制度维护农民利益,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就进出口贸易而言,我国也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例如,对我国国内农业生产构成威胁及有可能损害农民利益的农产品,应制定较高的关税税率以限制其进口。而对于国内市场所需要,本国农业生产又不能满足的部分农产品,实行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税率。

标签:;  ;  ;  ;  ;  ;  ;  ;  

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思路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