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县级论文,效益论文,思路论文,机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政府投资效益审计要以“真实性”审计为基准点
“真实性”审计是审计法的规定。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审计法》第二条“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真实性审计是效益审计的基础和组成部分,我们的目标是要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发展完善效益审计。
“真实性”审计是审计人员的职责。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上,无论什么性质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首先是以真实性审计为前提。
“真实性”审计是审计人员的优势。由于我国政府效益审计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审计人员的思维还是审计的技术方法,都尚未完全具备对“三E”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的条件,而发现和揭露问题的真实性审计正是审计人员的基础工作。为此,在当前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应将真实性审计纳入效益审计范围。
二、政府投资效益审计以项目管理和资金运用为展开点
政府投资效益审计要结合最近国务院出台的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在立项的科学性、建设制度的执行情况、资金管理使用的合规性及结算、决算的真实性上下工夫,促进投资决策科学规范化,减少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浪费,节约工程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对投资项目立项的决策程序进行审计。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工程预期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的社会效益,盲目决策的项目可能导致国有资金的流失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要重点审查项目投资立项程序是否规范、科学,主管部门的审批是否严格遵守程序,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是否充分、切实可行,以利于促进职能部门建立完善决策的责任机制。
(二)对项目执行“四制”情况进行审计。重视项目管理,遵守基建程序,是保障投资效益的基石。按照规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要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等建设管理方式。可是在县级投资管理中,有的项目管理中仍沿用“指挥部”方式,临时招兵组建项目办,使项目主管单位管理层次过多、招投标程序走过场,合同签订不严谨,或者不实行监理制等。审计可以重点反映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工程质量、管理质量等方面遗留的隐患问题,以利于促进项目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规定建设程序,给被审计单位增强改进管理的空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对建设资金安排和管理进行审计。建设资金的运用贯穿建设项目从筹建至竣工的全过程,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对于提高投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审查工程按照批复情况,全部资金到位(主要是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状况)及入账情况,是否符合专款专用的原则,有无挪用资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问题;建安费、监理费、设计费是否按照国家规定费率记取,并按照合同、协议规定足额支付;工程咨询费、业务活动费等是否真实合规;建设单位管理费是否超支,并对其原始凭证进行检查,看有无不合规定的列支项目,以揭示政府投资损失浪费现象。
(四)对项目竣工结算(决算)进行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应当作为投资效益审计的重点,并注重投资成本的真实性和节约性。重点审查项目的工程总量,对照最初批准预算及项目实施中有甲方驻工地代表和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双方签字的洽商变更情况,核准工程的实际造价和各种税费的计提是否正确,对于工程造价涉及的工程量、工程取费等数据,应根据预算图、施工图、竣工图、工程定额、取费标准以及洽商签证手续等文件和资料进行分析性复核计算,同时要结合工程实地进行勘查,确定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以达到有效降低投资建设成本,节约财政资金的目的。
三、政府投资效益审计以可研报告内容和目标的实现程度为评价点
目前效益审计对象千差万别,效益审计项目、内容多种多样,我国政府效益审计还没有完整的效益审计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这给效益审计评价带来一定难度。我认为可以尝试以投资项目实现主管部门批复的可研报告的内容和目标的实现程度为核心开展效益审计评价工作,通过实际状况和设计目标及效益的对比分析,对项目的投资效益作出客观评价。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从项目竣工的实际情况来看项目审批的合规性,如当初项目审批的依据、程序和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审批的建设内容是否完成,是否符合地方总体发展规划,来评价项目建设的完整性和恰当性。
(二)将项目实际工作进度与可研计划进度进行对比,评价其进展程度,根据国家、行业有关质量标准以及项目立项时的质量目标,评价实际工程质量状况,通过对比评价工作效率性。
(三)项目完成后实用性和功能用途是否满足设计能力和预期目标。政府投资项目多数是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受益者的广大群众最具有发言权,我们可以采用调查问卷或现场走访等方式,以测评结果作为建设项目必要性的评价标准。
(四)工程造价与批复预算进行比较,评价成本费用效益的高低,与建安工程合同规定费用相比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实际工程完成情况与预期的偏离程度,评价工程资金的节约或浪费情况。
(五)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与立项目标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社会综合效益等相比较,评价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四、政府投资效益审计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分析点
目前,县级政府投资工程在管理模式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缺陷,政府投资工程多处于“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影响政府投资效益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在前述评价政府投资效益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既定目标实现程度的主、客观或内、外因素,从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上提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促进政府决策机制完善的改进建议,达到服务大局、完善法规制度建设的目的。如:从影响项目持续运行能力的内部因素、外部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对项目目标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评价;对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建设项目,应进行财务分析计算,提出维持项目正常运行需由国家补贴的资金数额和需采取的经济优惠措施及有关政策;根据投资增加额指标,分析工程施工在实际运行中会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为以后同类工程的投资预算额提供参考的范围;对于与预期目标偏差较大的投资项目,可以通过计算其损失浪费率、固定资产闲置率等指标,分析资金的机会成本,促进国家建设资金使用问责制的出台,提高政府或部门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风险的认识。
标签:审计计划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工程审计论文; 政府工程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