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国 佳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黑龙江省的发展势必要与其他国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想将黑龙江省优势产业与特色推广出去,走出国门,吸引外资与外国游客,助力龙江经济发展,就需要更多的外语人才参与其中。传统模式下培养出的外语人才已不能满足黑龙江省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势在必行。文章将在分析黑龙江省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现状、特点与培养状况的基础上,探究符合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区域腹地,是东北亚经济地区重要的活跃经济体,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是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下,黑龙江省的经济地位日益凸显,随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旅游、农业、商贸、物流等领域将迎来新的投资机会。黑龙江省与邻国经济往来合作的机遇也随之增多,培养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将更好地服务于黑龙江省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
一、黑龙江省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的现状与特点
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外,还应具备符合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相关领域知识,并能够在这些领域中不断提供创意与新设想,推广并宣传人无我有的优势项目,助力合作共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超越竞争。鉴于目前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特点,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相对匮乏。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黑龙江省各领域对特色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黑龙江省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黑龙江省外语人才种类比较单一,没有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黑龙江省掌握英语语种的人才占绝大多数,其次是俄语人才,掌握日语、韩语、蒙语等其他小语种的外语人才相对较少,这给黑龙江省打通“一带一路”的发展道路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其次,依托黑龙江省优势资源,从事对外经贸翻译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黑龙江省有明显的农业优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在科学技术的扶持下,黑龙江省享有“中华大粮仓”的美誉,其生产的绿色有机农业产品闻名全国。但熟知农业、农产品、贸易合作、出口、物流等相关知识的外语人才较少,在一定程度限制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在国外的知名度及农业经济的出口贸易。此外,利用外语推动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外语人才较少,制约了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如冰雪旅游、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鹤文化旅游、畜牧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等项目特色鲜明、吸引力强,发展前景广阔。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对其进行宣传,无法让境外游客了解到黑龙江省的特色,无法吸引境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也不能促进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3)低耦合度—低经济发展水平型。仓山区、连江县、闽清县以及永泰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县域与市辖区之间资源开发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地区经济自我发展相对薄弱,市辖区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协同作用较弱。
二、黑龙江省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培养状况
从黑龙江省各高校特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来看,首先,各高校注重外语专业知识的培养,理论知识的丰富,但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操作机会较少。学生没有锻炼应用的平台,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创造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其次,不能将个体生存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一些行业领域中对特色外语人才的需求量大,却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这就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对等的问题尤为突出。同时,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机制不够健全,跨学科教育领域力量薄弱,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与社会接轨。某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虽然开设了一些跨学科课程,如针对不同专业领域开设ESP课程,但是这种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深入、系统。还有的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实用性、针对性强的英语限选课,如商务英语等,但学时少,内容不够丰富,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在实践及培养模式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再次,对外语人才的综合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在社会竞争中,还是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外语人才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固然重要,但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尤为重要。当面对危机、困难、挑战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态、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都对成败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目前省内高校对外语人才的综合素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注度及重视度不够,导致外语人才在社会与国际竞争中优势不明显。
三、黑龙江省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究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战略。
为更好地培养出适合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省内各高校应从长远角度出发,充分进行调研论证,根据市场和企业需要,合理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计划及学科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战略,积极探索出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跨学科人才。在深入分析黑龙江省社会、企业需求后,细化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素质,以此设置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战略还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也应结合社会人才需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地方经济服务。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应用技能为出发点,努力探索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培养的模式,总结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更好地推动黑龙江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2.加强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学习,完善知识储备。
其一,要凸显“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其电子技术的特点,做好财务信息的整合,对下属组织的财务状况加以监管,以便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其二,加强非结构化的财务管理,财务数据可以证实,及时为支持服务器,并自动传输到财务信息系统,可以方便的进行相关的测试工作,促进了财务集中管理、闲置资金的灵活应用,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资本平衡和资金调度能力,进行集中财务控制。
4.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要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社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首先,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可以将建校历史、发展、特色成果、杰出成绩等文字内容提供给学生,将其作为翻译实践的科目,训练学生翻译、对外宣传、策划等方面的能力。其次,从社会方面来看,地方企业可以多提供实践机会,如可以让学生深入农村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了解省内农产品的优势产业特色,在实践中积累策划、宣传的经验,加大对外经贸合作。也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富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如达斡尔聚居地,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历史传承及民族精神等,吸引外国游客前来体验、旅游,为地方文化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学校可借助黑龙省举办的各项国际赛事、展览、展销等活动,为学生联系志愿翻译岗位,在社会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积累社会经验,切身了解市场所需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社会应用能力。
3.构建专业实践模式,创造专业实践机会。
黑龙江省高校应立足黑龙江省特色、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将外语学习与地方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夯实语言基础,提高翻译专业技能,创新专业技能培养方式,建立适合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课程体系。黑龙江省地域、自然、人文、民俗等都有明显特色,将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的培养与省内优势项目结合,如开设与“冰雪产业”“有机特色农业、农产品”“少数民族旅游”等相关的特色课程,更有针对性地构建符合黑龙江省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特色的知识体系,储备相关理论知识,将语言学习体现在实用性和服务经济发展上。
化肥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农业发展问题。化肥减量增效的成效,依赖于农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从长远来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包括粮价形成制度、户籍制度、农地流转制度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协调配合,而这每一项改革的完成都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地积累、摸索。而且仅就化肥市场来说,单纯的财税优惠力量毕竟有限,必须注重财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信号传递及引导扶持作用,才能顺利实现化肥的减量增效,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增强外语人才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并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自我发展,提升竞争力。高校应注重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锻造,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抗压能力、应急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从而提高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学生今后开展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活动奠定基础。
四、结语
黑龙江省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应用实践及人才质量方面的考量,应充分结合黑龙江省优势产业特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助力黑龙江省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创造更多机遇与价值。
60例患者一线、二线治疗后CR 3例(5.00%),PR 37例(61.67%),SD 12例(20.00%),PD 8例(13.33%),总缓解率为66.67%。其中一线治疗CR、PR、SD、PD各为2、22、7、3例,二线治疗CR、PR、SD、PD各为1、15、4、5例。一线治疗(70.58%)与二线治疗(61.54%)总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543,P>0.05)。总体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67±2.32)月,其中一线治疗为(12.43±2.41)月,与二线治疗(11.0±2.28)月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显著性差异(t=2.330,P>0.05)。
参考文献:
[1]任思璟,郭殿林,孟娇茹,王安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60-61.
[2]赵慧明.浅析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创新型外语人才的运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9):53-54.
[3]方亦飞.“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探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29):114-117.
[4]梁洁,黄子娟.构建创新应用型特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9):111-112.
[5]宋鑫.构建适合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2):32-33.
作者简介: 国佳(1986-),女,吉林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WY2018128-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SJGY20180546);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业务专项(135209504);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QSX2018-34XG)
编辑/姜雯
标签:创新型特色外语人才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培养模式论文; 齐齐哈尔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