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港澳台青少年精神健康与社会支持比较研究
涂敏霞 冯英子
(广州市团校,广东广州510635)
[摘 要] 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精神健康水平是衡量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指标。为比较研究广州、香港、澳门、台湾四地青少年精神健康和社会支持的异同,提供改善四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思路,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在穗港澳台四地收集数据并得出如下结果: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偏上;压力状况、学业成绩、家庭经济情况对四地青少年心理健康均有显著影响;朋辈群体、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其他亲友是青少年最常寻求社会支持的对象;穗、台青少年社会支持利用率普遍高于港、澳。这些调查结果提示应从传统文化、家庭关系、朋辈群体、专业支持、青少年增权和志愿服务多个方面找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来提高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水平。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健康;社会支持
一、前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直以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精神健康在我国常常称之为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水平是衡量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指标。精神健康概念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即个人看待自身的态度;自我成长、自我实现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情况;人格完整性,涉及对生活产生统一的看法、能够拥有对焦虑和压力等进行抵抗的能力;对于现实世界拥有正确的认知;拥有自我调控能力;积极适应环境、可以良好改善环境的能力[1]。
在社会急速变迁时期,青年人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他们在经历就业、婚恋、生育等重大生命历程中所面对的精神压力也是十分大的。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近些年,青少年行为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和自杀问题等明显增多;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以往主要发生在成年人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始在青少年、学生中越来越频繁地发生。而社会支持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缓冲媒介,在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已开始得到广泛重视。
但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对大陆、港、澳、台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的研究,大多数是关注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与影响因素,而对穗港澳台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与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几乎没有涉及;且国内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也较少从跨地区比较的角度进行。本课题旨在通过四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状况的比较,重点探讨穗、港、澳、台地区青少年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从社会支持的理论视角,来探索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改进当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研究综述
根据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完整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当三者协调健康发展,个体的心理精神状况就比较健康,当三者失调甚至破坏,就会产生心理疾病,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长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独立意识增强,但当独自面对外部世界时又由于知识、经验储备不足而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情绪,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当面临压力或逆境时,就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人格的正常发展。已有研究表明,青年心理健康具有个体发展的阶段性。从初中阶段开始,由于青春期生理发育以及学业压力加重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高中结束。在大学阶段,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逐年好转的趋势。[2]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青少年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受到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重视。改革开放40年以来,青少年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阿迪达斯、耐克的运动鞋,最新款的苹果手机,星巴克的咖啡,这些都充斥在很多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更复杂的环境影响,面临着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家庭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新媒体盛行等等因素引发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隐患,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大挑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目前,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最多的就是青少年,抑郁症是15-34岁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抑郁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而严重,13岁至15岁是发病高峰期。
社会支持是20世纪70年代Cassel等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将社会支持视为压力与个体健康之间的一个调节变量,用来帮助人们抵御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学者李强将其概括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3]。关于社会支持在人们应对压力时发挥的作用已有不少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在交互压力与应对模式中,压力是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其中个人将压力事件视为威胁且超出其应对资源,社会支持是这一交互作用中重要的中间变量[4]。交互作用模型认为,社会支持与压力联系在一起,社会支持在减轻压力的负面效应方面发挥调节作用,当一个人在高压力水平下,如果支持水平低,其生理和心理结果就更加严重,相反,如果支持水平高,其生理和心理状况会更好[5]。社会支持是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学者们对于其内涵和测量已形成了较多的成果。从社会支持的层次看,可以分为个体、家庭与社区三个层面的支持;从社会支持的来源看,可以分为正式支持(血缘、亲缘、地缘)与非正式支持(政府机关、非政府组织、社区居委会);从社会支持的性质看,可以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从社会支持的作用看,可以分为经济支持、生活支持和精神支持[6];还有学者将社会支持分为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来研究[7]。社会支持对健康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设:直接效应(direct effects),即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促进作用,或者由于社会孤立导致的社会支持缺乏会损害个体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则个体身心健康水平也越高;缓冲效应(buffering effects),即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并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缓解和消除压力来减轻压力事件对健康的消极影响,社会支持缺乏,就缺乏相应的保护作用来缓解压力事件对健康的消极影响[8]。
综上所述,社会支持作为压力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缓冲媒介,已在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得到广泛重视,当青少年这一群体面临压力时,除了个人采取各种应对方式来抗压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社会网络给予他们支持。穗、港、澳、台四地由于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人口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分别在四地成长的青少年具备不同的身心特点,他们在面临压力时获得社会支持的特征是有所区别的。课题组通过对比穗、港、澳、台四地青少年对社会支持状况的异同以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状况,获得新的工作启发。
控制菌接种量分别为0.25%,0.50%,0.75%,1.00%分别对酸奶的影响,确定菌种的最佳接种量。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由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牵头,联系港、澳、台合作机构,在四地发放问卷,通过对穗港澳台地区青少年精神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的实证调研,对比异同,探讨提高青少年精神健康的有效路径,改善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穗港澳台四地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状况、影响四地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因素、穗港澳台四地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状况、社会支持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等。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25岁以下的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分别在穗、港、澳、台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样本情况如表1。
表1 穗、港、澳、台四地调查样本分布
三、穗港澳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一)穗港澳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偏上
为了解穗港澳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本次调查使用心理健康量表做了测量。调查显示穗港澳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偏上,平均得分为3.43,其中,台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最高,为3.51;其次是广州青少年(3.49);香港、澳门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穗、台,总体得分为3.31分。
从群体来看,四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中学生:台湾中学生和大学生分别为3.46分和3.55分;广州中学生和大学生分别为3.44分和3.54分;香港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分为3.25分,大学生为3.39分;澳门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大学生差异较大,中学生得分为3.24分,而大学生则高于中学生,为3.50分。综上所述,四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中学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可能跟升学压力相关。
(二)广州、台湾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优于香港、澳门
对穗港澳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比较分析,我们发现:首先,穗、台青少年和港、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穗、台两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港、澳,而穗、台两地情况相似,港、澳两地情况相似;其次,台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最高,考虑受当地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利用率、传统文化以及升学压力等因素影响。下文将对穗、港、澳、台四地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情况做详细分析,在此不作赘述。
《饥饿艺术家》以怪诞而真实的人物情节和艺术环境,表现出商品社会中真诚的艺术家的孤独和绝望。一个表演忍耐饥饿的艺术家追求艺术的完美,对观众诚实无欺,却始终遭到他们的怀疑而深深苦恼,郁郁而终,小说充满悲剧感。
表2 穗港澳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三)穗港澳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压力与心理健康负相关
在我国高校药学生培养过程中宣誓仪式尚未普及的现状下,进行仪式感教育非常必要,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定能起到积极作用。举行宣誓仪式,学生在专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等方面都会有所提升。宣誓仪式最终为培养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药学专业人才,使其更好地投入药学研发和生产、药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发挥作用。
3.4.3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4]通过教师直接参与培训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促使教师全面掌握义齿加工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指导参赛学生强化训练过程中,自身技能也受到挑战,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提高实践指导能力,实现赛中教、赛中学、赛中练、赛中提高,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格局。
根据本次调查,广州、台湾青少年的压力水平要明显低于香港、澳门青少年,四地差异显著(F=79.793**),压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澳门(2.65)、香港(2.53)、广州(2.18)和台湾(2.17)。进一步比较穗港澳台青少年压力差异,我们发现广州和香港、澳门存在显著差异;台湾和香港、澳门存在显著差异;广州和台湾差异不显著,香港和澳门差异不显著,这同四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情况相似。
表3 穗港澳台青少年压力差异
同时,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发现:
根据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穗港澳台青少年给予他人支持的经验都比较多,正向选项大多得分在3.5分以上;②台湾青少年给予他人支持的经验较多,在所有正向选项中得分最高,反向选项上得分最低,其次是广州青少年给予他人支持经验较多,大多数选项得分为第二高;③台湾、广州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港、澳,说明给予他人支持越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也高。
(1)由于台湾、广州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两地青少年的压力水平更低,而澳门、香港青少年的压力相对来说更大,其心理健康水平更低。结合相关分析,证明穗港澳台青少年的压力状况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压力越小,心理健康情况越好。
(2)穗、港、台大学生压力均高于中学生,澳门中学生压力高于大学生。考虑跟其社会支持情况相关。
表4 压力与心理健康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
2.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正相关
川渝的麻辣火锅比较刺激,蘸料就不能再用辣椒“火上浇油”,反而是蒜泥、蚝油和香油调配的油碟,更清润去火。很多人第一次去重庆吃火锅时,感觉油碟特别奇怪,吃起来才发现的确油而不腻。
进一步验证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发现其对穗、港、澳、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均有显著影响。穗、台青少年学业成绩优异者比例更高,故穗、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印证学习成绩优异者,往往心理更为健康。
本次调查样本中,认为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四地青少年以澳门和香港的比例最高;认为自己学业成绩中等以上的,澳门青少年占比最低,约为75%,台湾青少年占比最高,达到近85%。对比穗港澳台青少年学业成绩,穗、台同港、澳差异显著,穗、台之间无显著差别,港、澳之间无显著差别。
太阳晒在身上暖烘烘的,谁不喜欢晒太阳呢?我真想变成一只猫,与可乐在阳光下嬉戏,伴橙汁儿在阳光下散步,再到阳光下打上几个滚儿,我便别无所求。我有时还真搞不懂我自己,为什么会羡慕两只猫。
表5 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person相关
3.家庭经济状况与心理健康正相关
本次调查设置青少年对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主观认知,认为自己家庭经济情况普通以上的青少年中,穗、台两地青少年比例最高,近9成,澳门青少年最低,约为75%。这一结果不足以支持客观实际情况,但能证明穗、台两地青少年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及感知的经济压力要小于港、澳,港、澳青少年对于物质的要求更高,社会文化氛围普遍更重视经济情况。将四地青少年家庭经济与他们各自的心理健康水平做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呈显著相关,家庭经济情况越好的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更高。
表6 家庭经济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被界定为对个人健康构成挑战或威胁的潜在因素。研究往往聚焦于以下三种压力源:生活事件(Life Events)、慢性压力(Chronic Strains)及日常生活烦恼(Daily Hassles)[10]。青少年时期,青年人面对升学、就业、婚恋等问题,巨大的心理压力也随之而来,其压力状况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穗、台青少年压力低于港、澳,且穗、台青少年压力状况和港、澳存在显著压力,而穗、台之间情况相似,港、澳之间情况相似;穗、港、台大学生压力均高于中学生,澳门中学生压力高于大学生。
总之,生字学习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但是又是整个语文教学地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表7 穗港澳台青少年经济压力状况
四、穗、港、澳、台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一)穗港澳台青少年社会支持状况异同
1.穗、台青少年社会支持利用率普遍高于港、澳
采用排水槽,其上口较窄,因此不能有效地清除淤泥,这会对后续的作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接缝式的排水槽更改成盖板式的排水槽,使其能够有效排出路面积水,从而减少淤泥的累积,以满足防排水设计的需求。
(2)因构件热传导性能相对较差,且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异很大,实际分布多属非线性,所以对桥梁整体温度荷载效应进行研究的重点是找出能使结构进入最不利状态的温度及其实际分布。在分析结构关键节点时,可借助有限元法找出能使结构进入最不利状态的温度及其实际分布;在分析和计算结构的整体时,通过对实测资料的研究,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可对复杂的空间温度场进行简化,使其变为二维变量分离,从而简化找出能使结构进入最不利状态的温度及其实际分布的过程。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在父母支持方面,广州、台湾青少年比例更高,分别为59.2%、60.9%;广州、台湾青少年的兄弟姐妹支持亦远高于香港和澳门;澳门青少年来自于朋辈群体的支持相对远低于另外三个地区的青少年;老师、其他亲友支持也呈现出穗、台高于港、澳的特点。
台湾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其社会支持状况也最佳,尤其是来自其他亲友的支持(23.1%)远远高于广州(12.4%)、香港(5.8%)、澳门(8.1%),说明传统文化、家族式的支持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
表8 穗港澳台青少年社会支持运用状况
进一步比较穗港澳台青少年各类型社会支持利用率,我们发现:穗、台青少年社会支持利用率同港、澳存在显著差异,但穗、台青少年社会支持利用率差异不显著,港、澳青少年社会支持利用率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对应穗、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港、澳,这两个地区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利用率更高,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
根据表8可知,台湾青少年选择同伴、朋友、同学作为获得社会支持的对象的比例最高,为91.3%;香港青少年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略低于台湾青少年,为86.0%;随后依次是广州青少年(83.3%)和澳门青少年(77.7%)。
另外,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其他亲友这些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关系对象,是青少年寻求社会支持常见的对象,这些人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最容易接触到的人,亲密关系的建立、彼此的信赖,让青少年在遇到困难、压力时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向他们求助。这一特点在四地青少年群体中均有呈现。
(二)穗港澳台青少年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正相关
1.家人的支持显著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来自家人的支持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根据穗港澳台青少年社会支持运用状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家人支持中,父母亲的支持利用率最高,其次是兄弟姐妹、其他亲友,这说明亲子关系极大程度地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通过相关分析验证,同家人关系的好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台湾青少年认为同家人关系好的比例占54.3%,要低于其他三个地区,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事实相悖,从侧面来自于其他亲友的社会支持对于台湾青少年来说更为有效。
表9 穗港澳台青少年与家人关系情况
表10 家人关系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2.专业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至于“灌输”的现实可行性,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理论比其他一切理论都更正确地指明了工人阶级受苦的原因,因此工人也就很容易领会这个理论,只要这个理论本身不屈服于自发性,只要这个理论使自发性受它的支配。”[1]328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人阶级自发地倾向社会主义,工人阶级与社会主义理论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从图1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在穗、港、台、澳四地,社工或青少年工作者、义工(志愿者)、心理咨询专业人士这些专门的、专业的社会支持力量所发挥的作用大小有所不同。
具体来看,台湾青少年向这三类对象获得社会支持的比例是最高的,其中心理咨询专业人士被选比例高达三分之一;社工、青少年工作人员在香港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力量中发挥重要作用,有14.9%的香港青少年选择了这一选项;广州青少年选择这三类对象作为社会支持的比例比较低,尤其是社工或青少年工作者(4.7%)和义工(志愿者),选择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的比例相对较高,比例为10.2%;澳门青少年选择这三类对象作为社会支持的比例也较低,尤其是义工(志愿者),被选比例仅为1.7%。
图1 四地青少年专业社会支持状况(单位:%)
由此可见,相比较港、澳、台地区,广州青少年向外界获取社会支持时,会选择同伴、朋友、同学的比例高达八成以上,其次是父母亲、兄弟姐妹。寻求社工、青少年工作人员给予支持的比例仅为4.7%,而香港和台湾这一比例分别为14.9%、23.1%,远高于广州,广州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在青少年群体中发挥的作用还有待提升。此外,仅3.6%的受访青少年表示会向志愿者寻求帮助;心理咨询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作用也存在不足,受访的广州青少年们表示,“希望能有面对面的个人咨询、心理学的培训和学习、更多专门的心理咨询场所、更加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
2.朋辈群体是四地青少年较常寻求社会支持的对象
3.给予他人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
台湾青少年所有的社会支持都比其他地区高,充足的社会支持资源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他三个地区明显不同的是,台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同宗教团体支持显著相关。
村小猪牯挣钱最多的一天,收了十八元。那时差不多是巨款了,村小教师月工资才几个钱呀?当年它后生子一个,身体强健,又是新来的,见谁都有激情,蓄足了精血气呢。两年后,它雄风不再,甚至有些厌倦。李打油说,我父亲会一路上给它做思想工作,告诉它,今天迎候它的有洋妞呢,一个叫约克夏,一个叫杜洛克,还有叫皮特兰的,都是窈窕淑女,即便土猪望湖黑,也是社花村花,你不去,只怕别的猪牯晓得会打跳脚跑去。当然,他更在乎的是为猪牯谋福利。
表11 四地青少年给予他人支持状况
将地区与给予他人支持状况做均值比较发现,不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群体,各地的青少年给予他人社会支持的水平是不同的(F=19.807**),其中,台湾青少年在此方面表现最佳,得分均值为3.63。
表12 四地青少年给予他人支持差异
我们将穗港澳台青少年给予他人支持情况同心理健康水平做相关分析发现均呈正相关关系,给予他人支持越多,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这一结论启示我们在未来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要大力推广青少年志愿服务,让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正向激励,缓解压力,排解负面情绪。
五、结果与讨论
(一)穗港澳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
总体来看,本次受访的穗、港、澳、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经量表检测,平均得分为3.43分(超过中位数2.5分),心理健康得分中等偏上,总体状况良好。其中,台湾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其次是广州青少年,香港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列于第3位,澳门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最低;港、澳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小,穗、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同港、澳存在显著差异,穗、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港、澳;穗港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中学生。
我们知道,追求学业上的成就,并由此实现社会流动、赢得尊敬和家庭的荣耀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但对教育成就的重视也导致儿童承受很大的压力,引发心理和身体的疾病[9]。学业压力往往来自考试成绩排名、评优评先资格、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中学生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学习,学习成绩好坏似乎成了判断此阶段青少年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这让我们的青少年往往由于畏惧学习、害怕压力产生逃避情绪,当这些情绪得不到疏导,心理问题得不到关心,有些孩子甚至用自杀来逃避这些压力。
(二)压力、学业成绩、家庭经济情况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1.压力与心理健康
同时,我们可以从数据中看到,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经济压力要更大,这与大学生大多异地住校生活有关,独立生活后生活成本普遍增加,经济压力增大。
2.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
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正相关,穗、台青少年学业成绩优异者比例更高,对比穗港澳台青少年学业成绩,穗、台同港、澳差异显著,穗、台之间无显著差别,港、澳之间无显著差别。当前在学校里学生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是否优秀的标准,在校青少年在此种现实背景下,必然会十分重视学业成绩,从而造成学习焦虑,严重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3.家庭经济状况与心理健康
家庭经济状况与心理健康正相关,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经济压力要更大,这与大学生大多异地住校生活有关,独立生活后生活成本普遍增加,经济压力增大。当前学生群体的经济问题值得关注,近年来“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无一例是因缴不起学费、生活费导致的,更多是超前消费和其他个人因素造成的。
基于管理会计这一视角,在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组织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实现转型,也就是财务会计需要像管理会计转型。这就要求在新医改的推动之下,在构建现代管理会计体系的驱动之下,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强化医院财务管理队伍建设。一方面,公立医院应该积极引进管理会计人才,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不仅应该考核相关人才的财务管理能力,更应该对其管理意识以及经济管理能力进行考核,从而充实医院的财务管理队伍;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应该针对财务管理组织内部的全体人员积极开展时效性的职后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组织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青少年社会支持越强,其心理越健康
穗、台青少年社会支持利用率普遍高于港、澳,且差异显著。这与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情况保持一致,台湾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其社会支持状况也最佳。
1.社会支持情况
首先,朋辈群体是青少年较常寻求社会支持的对象,台湾选择这一对象的比例最高;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其他亲友也是青少年寻求支持较常见的对象。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压力情境下,那些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高心理或物理支持的人,比受到较少支持的人身心更为健康[11]。处于高中、大学阶段的青少年由于其成长阶段的特点,更加追求自我、独立、个性,在朋辈群体中更多地产生共同话题,让他们往往也会将内心的苦恼、压力向同伴倾诉。问卷调查反映出的这一特点跟我们在进行个案访谈时一致,基本上所有受访青少年在被问到“遇到困难、有压力的时候会跟谁说”时,表示身边的同学、室友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因为跟同学、室友在一起的时间更长,碰到的问题有共性,有话题,更方便倾诉”。
其次,家人的支持显著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专业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精神健康有重要影响,但在穗、港、澳、台四地专业社会支持发挥作用各有不同;进一步做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T检验,证明两者正相关,且台湾青少年社会支持相对更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最高。
2.给予他人支持情况
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青年人要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此种助人自助的公益行为来提升自身思想水平和综合能力。但我们常常忽视了志愿服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正向影响力。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服务有利于青少年在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工作中获得参与感、价值感,在志愿团队的合作中获得归属感、幸福感,引导他们对人生、成功、价值等概念的正确领悟,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得到有效的疏导。本课题专门调查、比较了四地青少年给予他人支持的状况,并分析了给予他人支持意愿强的青少年具备的个体特征,期望给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成员的招募提供有效参考。
继续盘问制度本身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即时性、暂时性等特征。结合继续盘问制度的上述特点,继续盘问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查明事实,甄别当场所发现的当事人是否涉嫌违法犯罪,是法律所赋予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的权力,从其实施的手段及方式方法来讲是一种强制措施,从其实施的法律后果来看则根据相对人及客观事实会产生将其释放或按照行政案件办理或按照刑事案件办理的三个方向。因此,对于继续盘问制度的法律性质,应当界定为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为了查明事实和确定相对人是否涉嫌违法犯罪而由法律、行政法规所赋予的警察权中的盘查权。
本次调查发现,穗、港、澳、台青少年给予他人社会支持状况较多,且穗、台高于港、澳,给予他人支持越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也高;青少年给予他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
六、思考与建议
(一)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他的行为,一个人如果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就会勇于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要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首先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最重要的、最值得在青少年群体中倡导的价值观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2]我们既要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项学习实践活动中,又要重视多媒体平台的舆论阵地作用,在网络、电视媒介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比如利用青少年喜爱的社交、娱乐平台,小到抖音短视频内容,大到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等节目,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提升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渗透力。其次,要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传统文化,其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青少年增强抗压力和情绪调适能力,家长可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让他们多接触国学典籍;学校可以让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课堂,通过“国学课堂”,让传统文化中宣扬的积极的人生观影响我们的青少年;社会组织可以多开展一些“文化探险”“国学溯源”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活动时将传统文化内化。
(二)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青少年由出生依赖父母生存到逐渐独立走上社会,这中间与父母关系的变化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青少年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及行为方式的建立,均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访谈对象谈到学业压力过大,有部分因素是父母的高要求、高期望。而从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数据情况来看,家人关系与青少年压力情况关联度高,与家人关系差的青少年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明显高于其他人,同样的,当前常常见诸报端的校园霸凌问题带给青少年的压力,对于家庭关系差的青少年来说程度会加重。在家庭中,父母应当积极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给他们带来压力,同时自身也要积极融入孩子们的学习当中,如确定家庭成员阅读时间,每天晚饭后在商定的时间内,大家各自阅读自己喜好的书籍,事后也可以安排分享心得。同时,父母也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言传身教,要给予孩子情感的支持,与青少年平等交流,增强与孩子平等、民主、合作的良性互动,成为孩子的朋友,使孩子愿意与自己分享观点。父母可以带孩子积极参加社区互动、志愿活动。我们还提倡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构建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学校和老师加强对压力较大、情绪焦虑的学生的关注,加强对他们家长的亲子沟通指导,进一步扩大家长学校的规模,从而积极推广良好的亲子沟通经验,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和训练。
(三)重视朋辈群体对青少年影响
校园是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同学、舍友、朋友等朋辈群体是青少年压力支持的最重要来源,在疏导青少年压力和心理问题时,要重视朋辈群体的支持作用,在校园内倡导友爱、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校、老师在教育辅导青少年时,首先要关注到青少年身边同学、朋友的影响和作用,积极开展团队合作活动,例如参加团体知识竞赛、举办学校运动会增强团队凝聚力。其次,要在校园内倡导正确的成功学理念、价值观、人生观,强调成功不仅仅是学业成绩的优秀,更在于个人素养、整体素质的提升,避免朋辈之间的恶性竞争,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团体活动、外出公益活动。
(四)增强青少年辅导机构的专业支持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社会资源,如青少年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及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公共媒体对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带来更全面的支持,能够有效补充传统的社会支持方式的不足,因为父母、老师和同学给予青少年的支持往往局限于家庭和校园环境,而当青少年需要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未来时,他们的彷徨、压力还需要外部系统提供的社会支持、客观意见。我们要不遗余力地逐步完善青少年压力的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家庭教育,整顿校园风气,增加青少年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青少年知道他们能够通过何种渠道获得支持,提升社会支持获得的便利性,让青少年在面临心理压力困境时乐于求助。
(五)提升抗逆力,给青少年“增权”
“增权”(empowerment)是西方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概念。有学者强调增权是一个“减少无权感”的过程,方法是通过发掘“无权的一群”的权利障碍,协助他们消除“非直接权力障碍”的效果与“直接权力障碍”的运作。青少年个人增权的目标是实现自我再定义及有效地履行社会角色。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将目光更集中地放在如何帮助青少年提升在面对负面情绪和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上来。这些年来发生的青少年自杀等悲剧事件证明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问题的多发表明我们不能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学业成绩的提高、各项知识的学习,育人不仅仅是教给他们知识,培养出学习精英,还要全方位提升他们适应当前急剧变迁的社会、如何应对互联网上的各种诱惑、正确安排个人时间、调试负面情绪的能力。重点要发挥专业的社会组织作用,着重提升青少年抗逆力,增强他们的能力,在青少年能力发展、个体情绪调适、社会融入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给予更为专业的支持,提供更为客观的意见。
(六)大力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
研究表明,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会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未来引导、组织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既有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塑造,又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我们要继续加强穗、港、澳、台志愿服务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要注重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青年志愿组织积极发展青少年志愿者队伍,拓展更多的志愿服务内容,构建更有效的志愿者培养机制;学校、家长要鼓励青少年多参加志愿服务,给予更多的时间、资源支持,并引导青少年学会在志愿服务中去反思、理解个体生命中面临的问题、困境和压力,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能够主动地寻求外界帮助,将情绪宣泄、倾诉出来。
参考文献:
[1]史耀维等.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J].智慧健康,2018(4).
[2]郭昫澄.青年的生理心理状况:40年的变化轨迹[J].青年探索,2018(1).
[3]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
[4]Lazarus.R.S.Stress and emotion:A new synthesis[M].New York:Springer,1999:27-48.
[5]Windle,M.Miller-Tutzauer,C.,Domenico,D.Alcohol Use,Suicidal Behavior,and Risky Activities Among Adolescents[J].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1992(4).
[6]张友琴.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的城乡比较研究——厦门市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4).
[7]郑永君.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J].青年探索,2016(5).
[8]Stanfeld S.A.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cohesion.In M.Marmot& R.G.Wilkinson,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148-171.
[9]肖莉娜.青少年学业压力、父母支持与心理健康[J].当代青年研究,2014(5).
[10]叶子.压力过程研究综述[J].前沿,2014(10).
[11]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4(2).
[1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中图分类号] C9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3297(2019)01-0072-12
[作者简介]
涂敏霞,广州市团校副校长,广州志愿者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教育、青少年工作、志愿服务等。
冯英子,通讯作者,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青年发展与教育、青年社会工作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18年度重点课题“穗港澳台青少年精神健康与社会支持比较研究”(2018A04)课题成果。
责任编辑:李露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