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护理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除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外,还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措施。观察组两组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后2个月内相关并症的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术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5%,而对照组总发生率为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2.3%,对照组仅为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护理,能大大降低动静脉造瘘术后相关并发症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综合干预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289-02
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病人需要采取动静脉造瘘术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血管通路,但若护理不当,容易引起血栓、感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本组对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护理,在降低相关并发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2例,均采取动静脉造瘘术建立血管通路,排除:年龄在70岁以上患者;合并感染、低血压、贫血、心衰以及休克患者;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52例患者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18~69岁,平均(47.3±14.2)岁;血透时间6~30个月不等,平均(16.3±4.7)个月;血肌酐值范围为790~950μmol/L;慢性肾炎患者2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8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患者7例。随机将入组的5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如讲解造瘘术后自我护理、注意事项、健康宣教等,观察组除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外,还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措施:①血透前认知干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透原理、血透的重要性以及血透期间的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以及自我护理等;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心理支持,以缓解紧张、焦虑、低落等不良情绪。②血透中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注意观察血透的参数变化;定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若发生低血压、低血糖等并发症,要及时采取应对护理。③血透后护理干预。结束透析治疗后,患者休息30min,期间护理人员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向患者进行血透后护理宣教,指导患者掌握穿刺部位的护理方法,指导合理饮食,注意控制体重增长,适当运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术后2个月期间,血栓、出血、感染、肿胀手综合征以及血管瘤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调查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相关并发症率比较 见表1。
3.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为临床维持性血透治疗而建立的永久血管通路,是病人生命之路。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术后通常会出现感染、形成血栓、肿胀手综合征、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导致透析质量、病人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最终影响生存期[2]。本组研究对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术后2个月内相关并发症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护理,能大大降低动静脉造瘘术后相关并发症率,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玉华,马伟光.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5(17):2321-2324.
[2]梁颖.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23(22):125-128.
论文作者:张文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液论文; 术后论文; 动静脉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