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讨论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为呼吸内科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科学理论根据。方法根据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共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讨论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将对照组的一般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的抗菌药物综合治疗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3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对症合理性使用抗菌药物等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的方法,能够使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相比较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疾病;治疗
呼吸内科的治疗中,容易出现各种抗病菌性问题,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呼吸感染的发展。呼吸疾病是一种易发的特殊性疾病,因与外界相互连接,容易出现感染的问题。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尽量提高抗菌抗炎药物的使用效果,防止用药的不合理,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问题进行细致的处理。为了有效改善药物治疗效果,逐步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我院对入院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治疗分析,体会呼吸内科疾病在临床治疗的呼吸疾病抗菌、抗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26~87岁,平均60.5岁,该组患者中,18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有,3例肺癌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25~87岁,平均61岁,该组患者中,1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2例肺癌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资料之间较相近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根据国家医学规范标准对300例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进行资料分析,统计研究患者的住院区间、病历号、年龄、性别、体重、疾病诊断书、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及出院治疗结果等。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药物的参考使用标准进行判断,对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算抗菌药物的应用天数、用药量、用药效果,将这些均记录在每一个临床治疗药物使用患者的数据情况分析表中。
1.3 治疗效果评价情况
治疗有明显治疗效果:患者的全身情况恢复至正常,且其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改善;治疗有一定效果:患者的全身情况得到一定的恢复,且其临床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治疗无效,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趋势。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全部研究结果均采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临床统计得出抗菌药物使用总量、总用药天数、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共计66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恢复率为82.5%。具体如下: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25例治疗有效人数为10例,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5例,该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23例,治疗有效人数为8例,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1例,该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联合用药方式的使用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不良生活习惯造成患者的呼吸类疾病多发。我国的呼吸疾病的主要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的机体免疫抵抗能力不足,抵抗呼吸疾病的感染能力差。医生在治疗老年患者的呼吸疾病过程中,需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水平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用药水平进行判断,控制实际用药时间。如果长时间用药,会造成患者自身的抗药能力增强,对减少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就需要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减小老年患者的用药计量,降低药物的独享。联合用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用药水平,充分架起那个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实际抗菌病情水平,分析患者可以采取的有效用药方案。根据患者用药的临床表现显示,综合联合用药的实际抗药效果可以达到50%左右。其中三种用药的使用频率在35左右。联合用药可以加强患者自身的机体治疗效果,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免疫性障碍问题。根据患者用药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联合用药,降低用药的毒性范围,采用诱导灭活的靶向治疗方法,有效的提高抗药治疗效应。联合用药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用药情况进行临床表现监控,观察用药作用机制效果,如果使用三种药物联合用药,可能会造成副作用增大。因此,在使用复方沙星类药物的时候,需要有效的削弱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减少用药的毒性作用。
3.2 抗菌药物的使用
现阶段下一般采用的抗菌药物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克林霉素类药物等,一般都按照正常药剂标准量进行使用,只有少数重症患者会为其使用超量试剂,超量使用试剂一般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效果,而是在治疗的同时发挥更强的抗菌效果,避免出现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出现异常反应。
临床对呼吸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会出现各种病菌感染问题,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有效控制感染状况的发生,且在与较常规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过程中,使用采用有效地抗菌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随时监测用药效果,及时给予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康复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患者治疗效果较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玉杰.浅谈呼吸内科病例临床治疗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7):20-21.
[2]刘丽英.浅谈呼吸内科病例临床治疗的体会[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S1):237.
论文作者:赵乃领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呼吸论文; 内科论文; 疾病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