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滨水区改造建议论文_田星星

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襄阳 441000

摘要:襄阳,七省通衢,在汉江的滋润下蓬勃发展。但时光荏苒,一些过去曾兴盛的区域现在需要重新焕发活力。本文就襄阳汉江南岸滨江天际线设计为题,从现状发展,天际线改造来浅谈一下滨水区的设计。

关键词:襄阳古城墙;天际线;视觉中心

1襄阳简介

襄阳,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阳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已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1-3]

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两城历史上都是军事与商业重镇。而汉水,又称汉江,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可以说,汉江是襄阳的重要的一部分组成。七省通衢,以汉江为纽带,自然而然,临近汉江的滨水区,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2.滨水区天际线改造

在对城市滨水区域天际线进行设计建设时,需要对城市滨水区域天际线要素进行彻底分析,明确其构成要素,全面考虑每方面要素对城市滨水天际线的影响。视觉中心,层次,建筑高度,建筑墙体与屋顶,边框。

回到襄阳来,以汉江南侧,以靠近昭明台一块为例。这其实是很多古城的一个特点,被护城墙所环绕包围,城墙所在之地为历史保护区域,自然而然,所在区块处于文物保护的缘故,也是彰显自身文化底蕴的考虑,不宜建筑大尺度的高层。即此处需要以低矮的尺度为主,自然而然,视觉中心可往汉江大桥方向移动,事实上,襄阳滨水区现状也是如此,你如果站在汉水的几座桥上,你会发现,南侧较低矮,而北侧较高耸,这便是襄阳城墙所带来的结果。所以南侧沿海多居民楼矮楼,而北侧多办公高楼。这是不可避免的。而往汉江道桥方向,由于摆脱了古城墙所带来的部分影响,可以适当放一些适中大体量建筑,但是不能太高,这样,视觉中心右移,左侧连续古城墙进行视觉上的一个向远方延伸。

城市滨水天际线是一种具有整体意象的复合城市景观,是纵深方向的建筑和景观层叠的结果。将其划分为前景天际线、中景天际线和背景天际线三部分。推敲其各层次的“构成”关系,在城市设计中十分重要。同样的以南侧这部分为例,前景天际线由临水和近水建筑和周边的景观环境组成。前景天际线应注重与水体的呼应,其中的建构筑物强调适宜的尺度,尽量使行人感到亲切,避免建设大体量建筑给人造成压迫感。中景天际线由近水高层建筑和周边景观环境组成。这是滨水天际线的主体,决定了其总体走势,形成了天际线的主旋律。远处的自然山体和天空则构成整个城市滨水天际线的背景,丰富着滨水天际线的层次和韵律,以自然环境的柔美衬托滨水高层建筑挺拔、宏伟的气势。古城墙这一片,可不做过多处理,因为本身有着许多古建或者仿古建筑,近景河堤即靠近河堤处的平台可以稍许做些绿化处理,但不得过多的去塑造,因为这一块主体是古城墙。但是靠近卧龙大桥的一块便可做一些文章了,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典型滨水城市的分析可以看出,城市滨水区功能主要以商业为主,兼具居住和文化等功能。而现状是,这一块几乎全部由居民楼所组成,低矮,平整,缺少一些形式上,内容上的一些变化。相对于北侧的高低起伏,层次分明,南侧这一块确实少了几分活力。可在卧龙大桥这一块稍微将天际线拉高一些,以一个平缓下降的曲线来增添变化。同样,这一块也应该成为南侧的视觉中心。当然,在天际线中,视觉中心不是单一的,而是由若干结点组成。在诸结点中仍应注意主次之分,避免杂乱排布,形成次序分明的良好天际线形象。

优雅的天际线应当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应是由近及远的,形成一种从低到高的的梯度上升的效果,通俗一点来说,便是近水一段建筑不能将远水一端全部挡死,应当如搭积木一般,层层递进,富有变化。

既然是天际线,那必然有起点和终点,在这里因为是采用的远端逝去的手法,所以在起点,即上面所强调的视觉中心这一块,可以以某种方式方式包容或束缚,比如一个高耸却又纤细的建筑来加强天际线的戏剧性,边框能使景物脱离周围的环境,集中和凝聚观赏者的注意力。城市滨水天际线具有水面这一特殊而清晰的底部边界,而人站在一些亭或廊内眺望城市滨水天际线时,立柱和屋檐能够起到加框的作用,通过与这些较为硬朗的线条的对比可以进一步突出建筑轮廓与天空交界的起伏错落。

视觉心理学认为,人辨别区分事物主要是依据事物间的不同之处,没有差别就无所谓个性。城市滨水天际线应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城市的标识和象征。而这便是在之前所说的,现有的居民楼围合太过单调的缘故,在形式上,在内容上,都太过于相近,过于同质化,所以需要加入商业办公等打破这个稳态。

3总结

其实上面这么多的改造,更多的是对南侧远离古城墙一端的改造。因为古城墙这一块是最能体现襄阳沉淀的历史文化,无需太多的修改,买椟还珠。而右侧的视觉中心,说到底,更多的是其一个引导作用,引导视线逐渐往这里滑落,同时避免单调枯燥的前戏破坏后续文化传承的欣赏,城市天际线的考虑,应更多的从保护文化这一块着手,毕竟这是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雪津 朱珊 赵越 郝艳婷 王赵坤.浅析襄阳护城河绿道交往空间设计[J].居舍,2018(13):87.

论文作者:田星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襄阳滨水区改造建议论文_田星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