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_经济论文

1999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_经济论文

1999年经济运行态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势论文,经济运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1998年为扩大需求所实施的财政与税收政策、货币与金融政策、行政政策等重大政策、措施,有个逐步到位和作用过程,多数滞后显效,将在1999年全面发挥作用。1999年将是199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受益年。因此,继续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坚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做好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提高银行系统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防患通货继续紧缩,仍然应该是1999年我国宏观政策考虑的焦点。1998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在1999年度依然适应。

1999年政策组合将更多地考虑立足于调整结构的改革之策,使总量的适度扩张与结构的调整、优化更好地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的供需矛盾,有需求不足和供给结构失衡双重原因,前者是表面现象,后者是问题的本质。它的性质既不是简单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也不是简单的总量需求不足,而是在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模式转轨时期,已经成功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实现了适度稳定增长、低通胀的较好形势下,主要由于转轨阵痛、体制和结构障碍等基本原因而形成的过渡性困难。因此,在处理好1998年遗留问题的同时,完全必要而且可能把政策的注意力更多地聚集到供给结构调整这个实质问题上来。这会有利于促进需求结构的升级、有效供给、总需求的增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一定潜在的引导作用。

二、总供需和市场环境

消费需求方面。1999年我国的消费环境并不乐观,这至少可以从积累和消费两个不同层面看出。

在积累层面,1999年消费倾向将继续弱化,边际储蓄倾向有所增强。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幅度逐年下降,目前降到近七八年来的最低点,城镇居民实际收入持续放慢和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回落,普遍早已产生“积谷防饥”心理。随着经济继续呈低位走势,下岗、失业人口大幅度增加,加上社会福利、保障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住宅、退休养老、医疗保健、子女受教育等以往大部分或全部由国家、企业负担的保障项目,相继转向,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与费用,城乡居民长期收入预期下降,长远消费支出预期增大,防范生活危机意识进一步强化。就是说,经济增长和改革因素,将导致1999年边际储蓄倾向增强,相应减少近期消费。

在消费层面,总体上消费升级的条件还未成熟,高层次的消费仍将处在积累阶段。当今我国以家电为代表的旧一代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城镇家庭已经基本饱和,也由于收入连年减少,农村较难形成80年代城镇的那种家电消费热来消化当前的家电存量。但同时,经济增长放慢,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减小,汽车、住房等新一代高档消费品的消费条件还未具备,这使居民消费全面地被迫进入升级前长时间的收入积累阶段。这种消费品升级断层与居民收入连续低增长的非对称,将给消费结构的升级带来阻力,使今后较长时期的消费迟滞。简言之,1999年消费需求继续走低,稳中趋降。消费结构不能顺利实现升级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障碍”和农民收入水平的下降,仍将成为1999年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

投资需求方面。1999年投资增长同时存在着一些抑制因素和促进因素。抑制因素:一是1999年政府财政扩大基础投资存在诸多局限,企业投资面临加深了的“过剩经济”,风险增大,好的投资项目更难选择,投资行为将变得更加谨慎。二是改革的阵痛还在加剧,更多的企业因效益低—自有资金缺—银行不信任发生贷款困难,难以进行技术改造。

主要促进因素包括:一是跨年度投资直接增加投资规模。1998年较多新开工项目增加1999年在建项目投资需求。二是增加跨年度投资项目的相关带动。1998年较多新开工项目将在1999年带动相关产业投资。三是1995年至今,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居于重要地位,1999年投资需求在最终需求中仍将起主导作用,政府已关注这一点,政策上可能继续加以重视。

因此,估计1999年投资需求仍基本保持1998年的增长速度。

外贸需求方面。亚洲金融危机已经酿成亚洲地区经济大衰退,给亚洲经济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种种迹象表明,亚洲经济危机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逐步显现,外贸大环境于我不利。为了获得安定的改革环境,1999年我国依然奉行维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继续增大我国出口的压力。日本经济进入逐步衰退期,美国经济也已开始出现下滑,今明两年我国主要出口国家经济动荡不定,将可能减少其国内需求,进一步阻滞我国出口。如果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将可能影响美国经济衰退,进而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增长的减缓。俄罗斯金融市场引发动荡,还有欧元启动给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方面将带来新的压力。

总之,1999年国际市场竞争将趋向激烈,外贸环境更加严峻,增加了我国出口难度。

市场环境方面。1999年我国的市场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兼有,总体并不乐观。主要有利因素包括:一是1990年宏观经济仍坚持“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方针,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为消费品市场提供一定的上行空间。二是与消费需求平稳趋淡相对应,商品零售价格仍将低位运行,原材料、生产资金以至劳动力成本继续下降,经济发展的供给环境比较宽松。三是1998年我国水灾频繁,受灾面积大,经济损失严重,广大灾区的重建和生产、生活的恢复将延续,某种程度上增加了1999年国内市场容量。

不利因素在于:一是与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增长趋弱相对应,1999年市场规模、市场容量难以大幅度扩大。二是买方市场的格局仍在持续甚至呈加深趋势,1999年企业营销环境更加艰难,压价竞销现象更加普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三是产品和产业市场竞争将更多地集中在技术方面,知识和智力因素在竞争中占主导地位,市场对产业和产品发展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因此,1999年供给环境趋于宽松,竞争更加激化。

三、体制和社会环境

伴随着需求总体不足,企业、政府机构改革等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1999年企业破产、兼并增多,企业、特别是亏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增加,难度加大,职工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居民收入增幅减小,劳动力流动无序,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腐败现象有滋长倾向,社会矛盾、问题发展进一步显化,仍然成为困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加大了改革和宏观调控的难度。

标签:;  ;  ;  ;  ;  

1999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