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的社会职能效用
——以陕西为例
王生武
(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陕西 西安 710003)
[摘要] 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是新时代职业农民培育涌现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存在着审批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社会组织功能不清、分类不明确等不足之处。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的管理,应按照“法律规范、政府监督、协会自律”的模式,建立科学的协会管理体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组织功能和作用。协会应发挥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功能,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户提供金融保险服务等。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社会组织功能;农企合作
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是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以后,由新型职业农民组建、专门为职业农民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组织,是新型职业农民为了谋求、维护和改善其共同的经营活动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团体。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强调组织成员的专业性、协作性和经济互惠性。自从2016年陕西省首家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成立以来,陕西省职业农民协会组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中存在和出现了许多问题,值得对此协会的作用发挥予以思考和探索。
我班有个学生叫刘淦辉。他上课总是不专心,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和同桌说话;下课喜欢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惹事生非;私自拿同学的东西;作业经常不完成,即使做了,书写马虎潦草,错字很多,学习成绩较差等,最令老师头疼的学生。
1 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发展现状
截止2018年底,陕西省现有职业农民协会28个,产业类协会3个,综合类25个,会员人数是6590名。其中,省级1个,会员人数540名;市级5个,会员人数2966名;县级22个,会员3084名。从审批部门看,省市县级25个综合类协会属于民政部门审批,产业类协会则由农业主管部门审批;地区性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多为同业组织;越是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经济活跃、特色产业发展突出的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发展约为迅速。
式中:初值Xn的取值范围为(0,1);Xn+1是系统输出;系统参数a取值范围在(0,1)时,该混沌系统处于混沌状态,根据文献[4-5]可知,在a=0.4997时的混沌状态最好[4-5]。
2 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作用发挥共性特征
2.1 平台共享,提升职业农民生产技术能力
在各级协会的组织下,会员之间密切开展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信贷融资等交流协作,建立了“互融互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职业农民产业发展联合体,有力地为会员创业融资奠定了基础,搭建了平台,为会员生产经营提供了便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咨询等,提高职业农民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中华优秀文化是世界的宝贵财富。然而,我们的优秀文化能否被中国以外的人们所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采取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文化传播的形式与途径是否适合,是决定文化传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构建起来的中华文化同中亚地区的伊斯兰为主体意识形态的文化,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文化距离。一般而言,文化距离愈大,文化跨国传播的难度就愈大。
2.2 农企合作,加快一二三产有机融合
积极组织会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引进新品种,与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销售合同,举办名优特农产品展览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等问题。有的协会能够整合会员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对会员企业实行“四统一”(品牌、标准、包装、监管),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农产品规模较小的问题。
2.3 共生共荣,发挥职业农民示范引领和产业扶贫带头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的管理,应按照“法律规范、政府监督、协会自律”的模式,建立科学的协会管理体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组织功能和作用。协会应该代表会员利益,成为会员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2.4 服务行业,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缺少政府引导、扶持和监督,缺少项目资金扶持,产业类协会只能组织产前农用物资统供,对产中标准化技术监管,产后统一销售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综合类协会缺少资金支撑,服务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3 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是新时代职业农民培育涌现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审批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社会组织功能不清,分类不明确;多数未建立规范的运行章程和组织制度,对相关的运行资金、业务范围等问题没有清晰地界定。
新型职业农民协会能够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产业发展建议调研,推动政府在构建支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产业扶持、金融保险、人才激励、社会保障等衔接配套政策扶持体系,为提高职业农民发展能力提供有力支持,加快职业化进程;能够积极开展市场供需信息、行业培训、技术推广服务,有效地宣传了职业农民协会的良好形象,得到广大产业农户的好评;通过举办职业农民发展论坛,邀请协会主要负责人、行业发展代表,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现身说法,并且现场互动问答,让广大职业农民直观获取发展经验和教训,助推产业良性发展。
钱穆先生还认为,礼者,制度品节。人人蹈行于制度品节,此亦有齐一之效。礼之本在于双方情意相通,由感召,不以畏惧。
缺少本地域内的产业展示基地,没有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营销,增强农民收入的效果不明显。
除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利好支撑之外,国内的供求利好依然存在。且随时间推移,环保力度持续加大,行业开工率低位运行的局面很难改变,供求端利好将成为常态化。
4 对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作用发挥及社会功能规范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在脱贫攻坚帮扶行动中,省市县各级协会倡导、号召会员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切实为有意愿和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多方面帮助,把贫困户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之中,先后涌现出不少会员给贫困户优先提供技术支持、就业岗位和信息沟通等帮扶服务典型事迹。
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应该是职业农民的代言人和服务员。协会与会员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协会应该是是职业农民利益的维护者和服务员。会员向协会反映共性问题,协会应出面沟通协商。
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应该成为落实党和政府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的得力助手:协会虽然是民间社会团体,代表全体会员的利益,在行政上不受政府约束。但协会也在必要时为政府提供行业的情况和问题,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以及向政府提出有关建议。党和政府的决策和制定的法律法规协会有义务向会员传达贯彻执行。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理应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忽视的角色。随着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将会发挥更多社会协同功能,为推动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发挥积极作用。
海伦·凯勒已悄悄起床,她摸到书桌前,打开昨天还未读完的盲文书,仔细摸着,摸着。天气尤寒,海伦的手不禁在微微打颤。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天完全亮了,海伦迎来了一天中第一缕阳光,海伦笑了,笑得那样灿烂,像阳光一样。知识的满足和阳光的温暖,给海伦带来了慰藉。
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也可以依靠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引导小农户加入会员企业等形式开展合作与联合,带动小农户加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并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
对此,建议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应发挥以下作用并加以规范管理:
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制度障碍、各地发展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亟需政府加以引导、规范与支持。
一是增强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功能。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应该设有农业技术指导、购销、信用、保险等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的业务相互支撑,为新型经营主体及小农户全方位社会化产业技术等提供服务。综合性农民协会,以农民为协会成员,容易重构农村社会组织和制度,带动农村和农业的就地现代化,应该成为真正为农服务的组织,还应具有跨一二三产业的“为农”“务农”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服务、文化服务的功能,是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当然,理想的目标应该是职业农民协会应该将区域产业规划、农业经济、技术、人才等要素整合起来形成系统化服务。
二是增强农民收入。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的技术指导服务功能,能使农业科技推广迅速高效,保证了农产品产量高且质量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质优价廉,农产品销售直接进入批发市场,尽可能地将所有经营环节的利润留在会员内部,由农户尽可能多地分享流通利润,免受商业资本盘剥。通过健全的强大的服务功能, 把产业与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的综合服务统一起来考察,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增强协会对本地域优势产业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和落地,协助做好产业投资项目;构建农业信息互补,资源畅通共享、对接;积极对接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更多的增强协会的产业技术服务功能,提升产业的更大质量效益,打造本产业品牌效益,增强从业人员的收入。倡导和支持职业农民协会走合作金融、供销、农技推广、产业规划、品牌营销、区域服务的综合服务协作组织。
四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性农业生产经营动态,做好农产品销售的公共服务流通平台, 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优势, 防止农产品过剩生产,有效防止“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确保农户生产农产品有利可图。
五是为农户提供金融保险服务,如通过建立共同基金,担保贷款等方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贷款难和保险难等问题,降低生产风险,用赢利为农业科技推广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创新利益分配机制,激发会员动力,维持协会组织服务活力。
六是提高组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自身规范运营和科学管理水平,建立民主科学有效的组织章程;建立有效的奖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组织化、专业化水平,明晰完善服务功能,依法有序可持续运行,不断为农民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服务,促进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张桃林等.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Z].
[2]李剑平.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力量[J].农业·农村·农民,2012(4):04-06.
[3]李文学.新型职业农民须具有四大特质[J].农村工作通讯,2012(7):35.
[4]温铁军,张孝德,等.乡村振兴十人谈——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解[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165-186.
[5]韩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十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59-263.
[中图分类号] D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25-0198-02
作者简介: 王生武(1967-),陕西富平人,讲师,研究方向: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教育培训。
标签:新型职业农民协会论文; 社会组织功能论文; 农企合作论文; 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