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论文_谭清娟马丽琴

谭清娟马丽琴

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朐262600

【摘要】目的: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在我国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大多伴有偏瘫,严重影响生活和生存质量,为使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减轻残疾,我们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都有明显提高,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经康复护理训练后,患者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病人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早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338-02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非常高,脑卒中后患者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为了降低致残率,减少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生存质量,使之早日回归家庭和重返社会。我们对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以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此类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本研究根据对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康复护理后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均由脑CT或MRI确诊,其中脑出血40例(4762%),脑梗赛44例(5238%)。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岁;脑出血16例(3636%),脑梗赛28例(6364%);左侧偏瘫28例(6364%),右侧偏瘫16例(3636%)。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岁。左侧偏瘫22例(5500%),右侧偏瘫18例(4500%)。所有患者均系第一次发病,发病即日或3日内送入医院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住院时间15~42d。两组患者的所有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在患者入院的第一周和第四周,对两组患者采用Brunnstrom6期评定法评定其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运用修订的Barthe1生活活动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次的评定均由同一人员完成。

13康复护理程序:第一阶段:患者处于卧床期。护理内容有正确摆放肢体位置,训练关节活动范围,强化健侧肢体肌力,训练肢体的随意运动诱发及选择性分离活动,翻身坐起,坐位保持及平衡,寝食,穿衣等日常生活动作,在此间断争取使患者能独立完成床上移动动作并能保持坐位30min以上。第二阶段:训练重点为站立及步行训练。具体内容有坐位持久性耐力训练,站立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转移等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第三阶段:训练重点是步行训练及作业疗法。具体内容有上下楼梯,室外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动作。

14康复护理训练

141病情早期:要保持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位置,由于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神经发生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易发生褥疮。通常每2h翻一次身。瘫痪病人最佳的体位是健侧卧位,其次是患侧卧位,而不应该长时间的仰卧。偏瘫侧上肢各关节自然伸展放置于枕头上,手心向下自然伸展。枕头高度适宜,头部不要有明显的偏斜。健侧上肢可放在自觉舒适的位置,下肢自然伸直。将手放在患者背部偏瘫侧(上方)肩胛骨上,向前轻推肩胛骨,使患侧肩(偏瘫侧)稍前伸。偏瘫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放在枕头上,足部亦不能悬空。以防止肢体畸形、挛缩。

142良肢体的保持:保持四肢的良好位置是为了预防关节挛缩,防止和减少痉挛的发生。教会并协助家属做好体位摆放,将患者健侧上肢伸展位,见外展50°,内旋15°,屈40°,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健侧下肢取轻度屈曲位,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髋膝关节于中立位,背屈90°,伸髋膝,足下放置垫袋,防止髋内外旋。

143按摩和被动运动:患者屈曲肩关节后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的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练习肘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腕指的自主活动和肩胛带的活动,协助患者进行髋内收、外展控制练习,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练习,俯卧位屈伸患膝、踝关节练习。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浮肿,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作用中等深度,不使用强予按摩和揉捏,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采用安抚性的按摩,使其放松。

14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平衡训练时,要求病人躯干部尽量向患侧移动,以诱发平衡反应,每天要按时耐心和详细地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坐位、立位平衡训练、步行上下楼梯的训练等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四肢技巧性及精细协调动作的训练如自己梳头、打算盘、握笔、洗脸、刷牙、进食、穿脱衣服、入厕等自理活动。

145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情绪悲观,对自身缺乏信心,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失去神经功能康复的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从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成功的案例,使其看到希望,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接受康复治疗和训练。每次进步都要给予患者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而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增强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康复。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护理训练前后的Brunnstrom偏瘫肢体和Bartihel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见表1。表1两组病人康复护理训练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

注:第一周①、②、③分别进行2组间比较P<001。第四周①、②、③分别与第一周进行2组内比较P<001第四周与观察组比较P<001经χ2检验,第一周2组间相比,上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康复护理治疗第四周后比较,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提高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积极科学的有积极作用,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尽最大可能提升患者康复恢复空间,以更良好的姿态融入社会生活中去。

3讨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常由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多以偏瘫形式出现,俗称半身不遂。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梗塞发病很快,发病以秒计;脑血塞以分计;脑出血以小时计;如果仅是短暂性脑缺血,则常可在24h内恢复。根据流行病学推算,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50万人,幸存者中约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998年的统计中,脑卒中死亡率占死因的第二位,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这种自然恢复功能是由于大脑病变区域水肿的消退、血肿的吸收、颅内压的下降和部分坏死区边缘神经细胞“休克期”的过去;同时也包括原始的本能的患侧肢体学习健侧肢体的过程对大脑的功能修复所起的左右,故对照组也有较显著的恢复[2]。心理预防机制作用,直接影响着康复成效。根据病后心理的不同阶段,给予疏导,支持,鼓励使其在良好的情绪中进行积极主动锻炼。有资料证明90%神经学上的恢复出现在3个月内[3]。

通过本组研究发现,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精神面貌、康复欲望、肢体活动能力、大关节活动范围较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建议对于初次脑卒中患者,只要病情允许,就可以进行肢体、日常生活、言语、吞咽、情志等方面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以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该病的致残率,缓解家庭和社会医疗压力。为患者回归家庭,乃至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9

[2]胡永善,朱玉连,杨佩军.早期康复治疗对记性脑卒中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北京: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社,2002,17(4):215

[3]张捧玉,荀风阁,周群拉,等.早期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52

论文作者:谭清娟马丽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0

标签:;  ;  ;  ;  ;  ;  ;  ;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论文_谭清娟马丽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