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艾春玲[1]2002年在《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文中指出前言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在世界恶性肿瘤中居第六位。我国是高发国家,其死亡率居第四位(17.38/10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自30年代形成常规放射治疗以来,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常规放射治疗疗效未见显着提高,原发灶未控和局部复发是放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文献报道其局部失败率高达70-85%,5年生存率仅10%左右。为了寻求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最佳方法,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国内外学者在改变时间-剂量-分割因子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本研究从2000年10月至2002年2月,对34例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不均等分割放疗,进行近期疗效评价。 实验材料 为首次治疗的34例食管癌患者,Karnofsky评分≥70分,可进流食。所有病例经病理学证实为鳞状细胞癌。依据食管钡餐检查,以病变长度和病变部位为条件,分为不均等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并依据胸部CT进行分期。采用PRIMUS(SIEMENS公司)医用直线加速器,MEVASIN模拟机定位,MEVAPLAN治疗计划系统计算靶区的剂量分布。 实验方法 用15MV X线外照射,剂量率300Mu/min,SSD:100cm。根据食管钡餐片及CT所示肿瘤实际侵犯范围设定照射野,所有病例均设胸前垂直野(A)及后背两斜野(B.C)。不均等分割组:每周五胸前垂直野(A广00CGy,休息两天,依次照射后背两斜野(B.C八周一到周四每日 150CGy轮照,周剂量 1100CGy,总剂量6950C叭30次讨5-49天。常规分割组:设胸前垂直野(A)与两后背斜野p.CX每周五次,每次 200CGy,休息两天后继续依次轮照,周剂量 1000CGy,总剂量 7000CGy/5 forg-53天。两组中对于锁骨上区有转移者,照射锁骨上区,每次 ZGy,40Gy后针对病灶区加量至70Gy。对颈、胸上段和胸下段病例,对锁骨上区及胃左淋巴结区无转移者预防照射 40Gy。 分别采用X‘检验及z检验进行疗效评价。 实验结果 二.食管钡餐检查疗效评价。 对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的食管钡餐片进行对比评价:按1981年第叁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治疗组通过的食管癌放射后X线诊断4级分类标准评定两组治疗效果。不均等分割组病灶消退情况优于常规分割组,X‘=4.08,汀<0.05人 L胸部CT疗效评价: 对 15对胸部 CT资料完整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 CT显示的食管壁厚度,两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不均等分割组食管壁厚度的变化较常规分割组明显,t=2.08,汀<0.05人有统计学差异。 3.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 不均等分割组迸食梗噎及胸背痛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常规分割组,P>0.05厂且不均等分割组较常规分割组临床症状改善迅速。 4.急性放射反应: 主要表现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及对造血系统的影响。不均等分割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略高于常规分割组,放射 ·二·性气管炎发生率常规分割组略高于不均等分割组,但差异无显着性,u>o.05八两组均未出现111* 级放射性食管炎,两组均未出现食管瘦。 血象变化:两组对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影响不大,白细胞下降常规分割组略高于不均等分割组,差异无显着性,K>0.05)。 讨 论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更多作用于引起肿瘤复发的乏氧细胞或干细胞,由于人体实体肿瘤中含有10-50%对射线有抗拒作用的乏氧细胞,使某些肿瘤的治疗失败。大多数乏氧细胞处于细胞动力学民期,而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多数为氧合好的细胞。乏氧能特异地抑制早S期细胞DNA复制的启动,表现为G;期细胞的积累,从而影响增殖的进程;且使放射抗拒基因合成增多而使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抗拒性增加。 局部未控和复发是食管癌放射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因素。为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降低由于恶性肿瘤内乏氧细胞所产生的对放射治疗的抗拒性,增加放射敏感性,有目的的针对肿瘤中的乏氧细胞,采用了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即大单次剂量照射与多次小剂量照射的配合。 不均等分割照射的生物学基础是实验动物的癌细胞在一次大剂量 500-600CGy照射后,95%的肿瘤氧合细胞被致死,残存的肿瘤细胞为低氧或乏氧细胞。由于 95%肿瘤细胞被致死,瘤体缩小,改善了幸存乏氧细胞与血管的关系,经24-48小时后肿瘤细胞再氧合,使一部分乏氧细胞变成富氧细胞。在整个分割过程中,乏氧细胞越来越少,提高了肿瘤治疗效果。一次大剂量放疗后,处于高放射敏感期的细胞大部分致死,而处于低放射敏感期的细胞 ·3·进人高敏感期,有利于肿瘤细胞周期的重新分布及同步化,导致早期反应组织和大部分恶性肿瘤这些增殖快的细胞群的自我增敏,增加这些细胞的损伤。大剂量放疗后再小剂量放疗,富氧正常细胞在ZGy以下能恢复亚致死性损伤,而乏氧肿瘤细胞在低剂量范围内因氧不足,亚致死损伤修复较慢,产生累积放射性损伤;且小剂量照射

万志龙, 马煌如, 季秀珍, 蔡晶, 曹金山[2]2002年在《不均等剂量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评价不均等剂量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食管鳞癌 12 0例随机分为两组 ,( 1)常规分割组 60例 ,方法为 2 0 0 c Gy/次 ,5次 /周 ,总剂量为 660 0 c GY共 3 3次 ,6~ 7周完成 ;( 2 )不均等剂量分割 60例 ,方法为周一上午胸前垂直野 ( A) 2 5 0 c GY,间隔 6h,胸背垂直野 ( A) 2 5 0 c Gy。周二~五 ,胸背二侧野 ( C、D)轮照 ,每天 14 0 c Gy/次 ,周六周日休息 2天重复上周治疗 ,肿瘤量 5 3 0 0 c Gy共 3 0次 ,3 5天完成。改缩胸前侧野 ( E、F)照射 ,方法同前 ,照射剂量 10 60 c Gy共 6次 ,总剂量为 63 60 c Gy,共 3 6次 ,4 2天完成。结果 :1、2、3年生存率 :不均等组 71.7%、5 0 .0 %及3 1.7% ,常规组 4 6.7%、3 5 .0 %及 2 0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 ( P<0 .0 5 ) ;而放射治疗副反应和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着性 ( P>0 .0 5 )。结论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 ,不明显增加放射治疗副反应及并发症。

艾春玲, 刘意, 白雅珍, 唐秋, 袁辉[3]2003年在《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对不均等分割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颈、胸上段及胸下段病例 ,对锁骨上区及胃左淋巴结阴性者作预防照射。结果不均等分割组病灶消退、食管壁厚度变化、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常规分割组 ,急性放射反应两组相似。

艾春玲, 白雅珍[4]2008年在《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常规放射治疗疗效未见显着提高,原发灶未控和局部复发是放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为了寻求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最佳方法,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本文从2000年2月至2007年2月,对80例病人进行临床观察,进行疗效评价。1资料

万志龙, 马煌如, 季秀珍, 蔡晶, 顾国泉[5]2000年在《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不均等分割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 12 0例疗效。方法 :( 1)不均等放疗组 60例 ,周一上午胸前垂直野( A) 2 5 0 c Gy间隔 6h,胸背垂直野 ( B) 2 5 0 c Gy。周二~五 ,胸背二侧野 ( C、D)轮照 ,每天各 140 c Gy/次 ,周六周日休息两天后重复上周治疗。肿瘤量 5 3 0 0 c Gy/3 0次· 3 5天。改缩胸前侧野 ( E、F野 )照射方法同前 ,照射剂量 10 60 c Gy/6次。总肿瘤量为 63 60 c Gy/3 6次· 42天。 ( 2 )常规分割放疗组 60例 ,每周 5次 ,每日轮照一野 ,每野 2 0 0 c Gy,休息两天后依次轮照 ,肿瘤总量 660 0 c Gy/3 3次· 45天。结果 :1、2年生存率 :不均等组 71.7%及 5 0 .0 %,常规组 46.7%及 3 5 .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 ( P<0 .0 5 )。近期疗效好转率 :不均等组95 .0 %,常规组 73 .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 ( P<0 .0 5 ) ,临床症状改善率 :不均等组 88.4%,常规组 7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 ( P<0 .0 1)。结论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能显着提高食管癌 1、2年的生存率 ,病人能顺利完成疗程。

万志龙, 马煌如, 何晓军, 赵季忠, 刘向阳[6]1999年在《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口腔癌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1986年1月至1993年12月,102例口腔部进行放射治疗,其中不均等分割51例。剂量分布:6Gy(A)→1.2Gy(B)→1.2Gy(A)→1.2GY(B)→1.2GY(A),休息二天后再重复。总肿瘤量64.8Gy/6W(10.8Gy/W×6)。同期对照组51例均等分割放疗,总肿瘤量66Gy/6.5W(10Gy/W×6.5)。结果近期疗效,不均等分割组为96.1%,均等分割组为74.5%;5年生存率不均等分割组为43.1%,均等分割组为21.6%。因此,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

谢国栋, 赵季忠, 万志龙, 蔡晶[7]2002年在《全程不均等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文中指出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常规放射治疗的疗效较差。随着放射生物学的发展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常规分割放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全程不均等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非常规方法进行了食管癌的临床Ⅰ Ⅱ期试验 ,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

佚名[8]1993年在《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3年主题词、关键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B白责鼻 白血病/骨髓移植/放射疗法;全身照射白血病人自体骨髓移植前的全身照射及近期临床观察.常力方等.1993(2):26 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放射疗法;脾脏/放射疗法3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大放疗.汲英等.1993(增刊):157 贵门癌/放射疗

王冬果, 李明鹤, 刘建军, 刘金安, 王兆星[9]1992年在《食管癌不均等剂量放疗近期疗效》文中研究指明食管癌放射治疗一般采用常规分割疗法疗效不甚满意。为了寻求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最佳方法,提高食管癌的控制率与生存率,减少放疗反应,国内外学者在改变时间-剂量-分割因素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我院自1989年3月至1990年7月对80例食管癌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行不均等剂量与常规剂量放射治疗,以探索其与常规剂量照射法的优劣和可行性。

谢国栋, 赵季忠, 万志龙, 蔡晶[10]2002年在《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Ⅰ期和Ⅱ期食管癌临床报告》文中指出本研究采用全程不均等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非常规方法进行了食管癌的临床Ⅰ、Ⅱ期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临床资料 :1998年 5月至 1998年 10月间收治的并自愿参加的食管癌患者 6 8例 ,其中男 4 2例 ,女 2 6例 ;

参考文献:

[1].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D]. 艾春玲. 中国医科大学. 2002

[2]. 不均等剂量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研究[J]. 万志龙, 马煌如, 季秀珍, 蔡晶, 曹金山.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

[3].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临床研究[J]. 艾春玲, 刘意, 白雅珍, 唐秋, 袁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3

[4].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J]. 艾春玲, 白雅珍.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

[5].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研究[J]. 万志龙, 马煌如, 季秀珍, 蔡晶, 顾国泉.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

[6].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口腔癌的临床研究[J]. 万志龙, 马煌如, 何晓军, 赵季忠, 刘向阳. 肿瘤防治研究. 1999

[7]. 全程不均等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J]. 谢国栋, 赵季忠, 万志龙, 蔡晶.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2

[8].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3年主题词、关键词索引[J]. 佚名.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1993

[9]. 食管癌不均等剂量放疗近期疗效[J]. 王冬果, 李明鹤, 刘建军, 刘金安, 王兆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1992

[10]. 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Ⅰ期和Ⅱ期食管癌临床报告[J]. 谢国栋, 赵季忠, 万志龙, 蔡晶.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2

标签:;  ;  ;  ;  ;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