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论文_李翠英

儿童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论文_李翠英

成都市德康医院 四川 成都610000

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是重症肌无力的一种,可发于任何年龄段,表现为肢体酸胀、视物模糊等,给儿童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和预防进行如下探讨。

1、何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遗传、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等因素累计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障碍,产生骨骼肌无力的一种综合征。表现为活动后病症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有5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发病,其中10%-20%的患者可自愈,20%-30%的患者始终为眼外肌无力,其余患者会在2年内演变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看,主要为眼皮下垂、斜视、视力模糊、构音困难、表情淡漠、咀嚼无力等。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多在婴幼儿起病,起病后2年如无其他肌肉受累,一般不会发展为其他类型,如在10岁后起病,有慢性疲劳现象,有副神经、腋神经等的异常容易向全身型转化。

2、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和检查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遗传,和自身免疫无关。另一种是自身免疫疾病。当前,临床尚未明确病因,但均认为和环境、感染、药物相关,多从新斯的明试验、重复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等方面检查。

3、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3.1西医治疗

(1)非药物治疗:神经靶向修复法,是一种通过NS靶向定位仪明确治疗部位,使神经生长因子通过相应方式,激活休眠神经细胞,实现神经细胞的更新和分化,替代受损或死亡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环路,促进器官发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2)药物治疗:溴吡斯的明、甲基硫酸新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是对症治疗的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有40%的患者能获得显著疗效。但是,此类药物的长时间使用,会引发腹泻、消化道痉挛等毒副反应,且药物单用还不能改变病症的自然病程,无法防止其向gMG转化;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可减少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促进AChR重合。尽管有报告证实,此类药物可改善眼部症状,但是仍缺少前瞻性的对照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阶段,常用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为泼尼松,其剂量根据患者症状而定,通常需要常年低剂量用药,当剂量大于0.5mg/kg/d时,会增加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病程比较长的患者,转变为gMG的危险性比较低,因此治疗期间可使用最低剂量,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对于服用上述药物症状未改善的患者,可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比如硫唑嘌呤,通过对嘌呤代谢的干扰,影响B、T细胞增殖,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

3.2中医治疗

(1)针灸治疗:取患者隐白、足三里等穴位,得气后留针,用艾条温灸上述穴位15-20min,随后用梅花针叩刺病侧上睑,待局部皮肤潮红后,叩刺部位灸10min。

(2)药物治疗。基于“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以温阳补肾、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补益气血为治疗方法,并辅以舒经活络、祛瘀活血等手段,选用附子、白术、黄芪、仙茅、柴胡、人参、枸杞子等药物进行治疗。

3.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治疗的常用药为左旋咪唑、强的松等药物,当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类疾病的效果已得到验证,但是如何从早期治疗中找出有效方法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阻断向gMG转化,仍是相关人员的研究重点。

4、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预防和护理

(1)预防: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发生和长期紧张、思虑相关,要求时刻保持思想上的安定,注意精神调养;合理、充足的营养,是保证人体正常发育的基础。饮食不足会减少机体营养,影响气血生化。相反,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降低体质量。因此,需要格外重视一日三餐,在确保机体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减少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发生。同时,确保生活起居规律,劳逸结合。

(2)护理:对于有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家庭,要从各方面进行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用听音乐、讲故事等方法,纾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的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加重或复发。在日常饮食上,为患者提供高蛋白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蛋类、鱼等。注意食物的消化性,禁食辛辣、寒凉的食物,可用猪瘦肉、牛肉等切碎煲汤。在家庭用药过程中,家属需要根据医护人员的交代,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服用时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流泪、恶心、腹泻、呕吐、出汗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即刻就医。患者为小儿,由于自理能力差,无法自行整颗吞下药物,所以家属需要帮其研碎药物,注意保持药物干燥。此外,家属还要从旁监督患者用药,禁止服用心得安、奎宁、庆大霉素等药物,因为此类药物会加重病情。

5、讨论

总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具有个性化特征,病发后若不尽早治疗,将给家庭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故而,应于疾病发生后,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还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护理,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需注意的是,由于该病症初期无明显表现,加之个别患儿家长认为其不是眼病,导致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需要尽早发现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作者简介】

李翠英,(1976.8),女,主治医师,大学本科学历,主要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通讯地址:成都市德康医院(成都市青羊区康河八组318号)邮编:610000。

论文作者:李翠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  ;  ;  ;  ;  ;  ;  ;  

儿童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论文_李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