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李家埠小学 261300
数学是什么?数学可以留下些什么?数学可以形成怎样的影响力?答案并不唯一。但我以为数学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培植理性的种子,可以让你拥有一颗数学的大脑,学会数学的思考,学会理性、审慎地看待问题。关注周边,理解世界。数学的文化特性恰在于此,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影响是多元而立体的,既有知识的丰富、技能的熟练,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精神的熏陶。
数学的确拥有这一切,当今数学课堂忽视了本该拥有的文化气度和从容姿态,知识化、技巧化、功利化思想的不断弥散,让数学思想、方法和精神失去了可能生长的土壤,并逐渐被数学课堂所遗忘。
众所公知,教书育人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每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中,纳入价值观、情感态度的教育是我国改革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
数学课本既是教师的教学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有“要学”到“学会 ”,最后过渡到“会学”。
因此,在一、二年级教学新知识时,课堂上我创设自学氛围,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像例题旁边的提问、想的内容,便让学生细读,领会其用意。有些需要填写的内容,便让学生独立填写。还有些例题,下面有“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我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阅读课本还包括阅读习题,这时我便引导学生从看懂图示入手,进行仔细阅读。中、高 年级时,我把课堂上自学课本的步骤延伸到预习。只要学习新知识,我就提前晚上布置预习作业,具体提出几个能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核心、重点的地方或自己认为难以理解的地方打个星号,同时,注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例如,对学习一般的学生,提出明白教学内容的大致含义的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能模仿课本自编一些练习题,我一般都安排学习小组交流汇报,说一说,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疑惑?然后小组交流对新知识的想法和解题经验,集思广益,互帮互学,及时矫正,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中完成第二次自学。
二、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在活动中树立学生信心
皮亚杰认为,“数学的抽象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其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动。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树立学习的信心。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可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见到物体中哪些是三角形?然后,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讨论、辨别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为什么?使学生初步形成有关三角形的概念;然后再安排动手用木条钉成的边形与三角形的活动, 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指示。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及其特征;通过给一组三角形命名,以及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几个直角、几个钝角、几个锐角的讨论,使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组织联系,学用结合,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信心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登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在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指示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是在组织联系时也应巧设坡度,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并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问题是学习的心脏”,也是数学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组发动教师们调查、搜集、整理找出的36个问题说明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是明显存在。像课题组所阐述的一样,这些缺陷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一线的老师,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老教师心中的这些问题长期存在,造成了教师教学备课的效率不高,教学的决策能力差。参与新的课程实施的青年教师,固然是思维没有框子。但是这些问题影响他们对于教材的解读,对于教材设计者编写意图的理解不够,背教材、背教法、背学生就成为空谈,青年教师就不能得到迅速成长。教学中的问题困扰着新教师,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充分调动他们对于教学问题研究的兴趣与动机。
“思绪千虑,必有一得”,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都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侧重点有所不同,把搜集的数学问题公式于教师的面前,使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取最有发言权的提出,通过教师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介绍让其他教师分享他的教育成果,对教师的智慧充分挖掘整理,将教师的研究成果进行记录,这是对小学数学教育今后发展的重大贡献。就“送玫瑰手留香”,提供解决问题方法的老师其个性得到张扬,自身研究的价值得到肯定,这是对他们研究兴趣的最好激发。作为教师们交换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包括思想方法的相互借鉴、相互的影响与启发。对于一些教师忽略的问题,其他教师在教学时给予更多的关注,能更快地出成果。
论文作者:宋春磊 翟振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角形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本论文; 方法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