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芝1 李晓春2 王淼1 马怡冰1 张聪1
1.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2..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我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高校与中学“新课标”对接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寻找有效的对接路径,达到人才共育。
关键词:黑龙江省;高校;人才培养;对接
1 前言
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是否适应社会发展和基础体育教育改革需求,是当今高校体育教育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我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方法陈旧,忽视素质能力培养等诸多问题,导致高校体育与“新课标”对接脱节,无法适应社会、学校的需要。因此,本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与“新课标”对接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探索出有效对接路径,为我省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河学院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访谈法:与学校管理者、教研员、教师进行访谈,听取意见与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1.1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难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
根据社会发展和适应“新课标”课程的需要,我省多数高校结合办学优势和特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次修订,将“复合型”体育人才作为最终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优化,但课程结构、科目设置、内容安排、学时比例还不够合理,与边缘、交叉学科结合不好,缺乏知识领域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专业课程多,基础理论课程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技术课多以竞技内容为主,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倾向,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课程不足,社会实践机会少,只有在教学中略有体现,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致使学生文化素质偏低,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低,严重阻碍体育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3.1.2教学手段陈旧,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精神
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多数教师沿袭“你讲我听,你教我学,你演我练”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枯燥无趣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扼杀学生创造性,创造精神和能力得不到培养。调查中学生对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教师水平及授课效果比较满意的占19%,一般占56%,25%感到不满意,势必影响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与“新课标”的对接。
3.1.3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最终执行者,其业务素质、综合能力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高校体育与“新课标”对接的重要因素。“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领会其内涵并进行创造性教学。当前现状看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相对滞后,课程发展意识淡薄,教师在理念、意识、方法等方面还没有完全转变,面对“新课标”教学发展要求,许多教师无所适从。访谈中发现教师参加过专业培训较少,甚至没有参加培训即直接上岗,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希望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影响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新课标”对接因素
3.2.1以“新课标”为导向教学改革动力不足
我省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忽略了新课标的要求,造成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要求脱节,毕业生还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要想实现合理有效对接,必须在“新课标”导向下,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教学要求融入落实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传授及理论上的灌输,使身体、心理、知识、技能等全方位提升,养成创新习惯,毕业后才能适应基础体育教学。
3.2.2缺乏高校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效互动平台
长期以来,我省高校与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是孤立进行,彼此之间不衔接,缺少交流,不了解彼此需要和具体要求。高校教育改革没有以“新课标”为导向,课程设置、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均是独立进行,很少考虑人才输出目标及准确定位问题,在课的内容、形式的取舍上很难依据“新课标”实际要求而设置和规划,双方没有达到互通融合,造成与“新课标”对接错位,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3.3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新课标”对接路径
3.3.1构建适应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
“新课标”昭示着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适应“新课标”背景下基础体育课程发展,优化课程知识结构,更新和拓展知识内容,增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专业领域前沿知识及体育相关交叉学科。增设健身类、娱乐类课程,减少竞技类运动项目,扩大选修课门类,加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时比重,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3.2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依据体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精选具有专业特点、适应时代所需要求、创新能力及利于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的学习内容,合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专题讲座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始终将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贯穿教学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宽学生就业途径。
3.3.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教师道德素质教育,富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精神。其次,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掌握体育相关学科知识并达到融会贯通。再次,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制定培养计划和具体措施,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同时加强每年对教师综合性考核,使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3.3.4搭建合作平台,完成人才共育
首先,以教育实习为载体,与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学生实习了解“新课标”实施情况和要求,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体验,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其次,加强高校与中学教师互通交流,通过教学研讨、观摩、学术交流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新课标”有效对接。高校还要经常举办一系列相关活动,如教学模拟、教案设计、教学技能等比赛,查找自身不足,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与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袁峰.体育新课程标准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和方法. [J].体育教育,2015,4,112期:70~71.
[2]关北光.《教师体育课程标准》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的策略[J].体育学刊,2013,(3):75~77
[3]谭祝平.高校体育教育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对接的背景、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2)83~87.
[4]吴忠义.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特点及发展路向.[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6):36~38.
注:课题来源:哈尔滨体育学院校级课题,编号:2016XJ003
作者简介:
潘桂芝,女,1963-,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论文作者:潘桂芝1,李晓春2,王淼1,马怡冰1,张聪1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体育论文; 新课标论文; 高校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教师论文; 专业论文; 黑龙江省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