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考_公有制论文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考_公有制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他所提出的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方针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自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以后,在我国各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些受传统理论影响较深的人提出,讲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讲公有制,不讲按劳分配,他们实际上是怀疑邓小平同志说法的正确性;也有人认为,既然邓小平的定义中包含消灭剥削和共同富裕,生产资料公有制也就不言自明地包含其中了;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本质讲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因此它不包含在定义之中是理所当然的。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呢?首先还是先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社会主义”的提出及其原始涵义

“社会主义”一词导源于拉丁文“socialis”,它的原意是“社会的”、“公共的”、“同伙的”。后来被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来表达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争取建立自由平等新社会制度的一种主张。这种主张代表了产业革命后新出现的、尚处于自在状态的无产阶级和正在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是他们反对大资产阶级的一种理论武器。1827年,欧文社会主义者办的《合作杂志》开始使用“社会主义者”这个词来称呼欧文主义的信徒,1932年,圣西门学派编辑出版的法文期刊《地球》最早使用“社会主义”这个概念。

在19世纪40年代,“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涵义有很大不同,前者一般是指用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办法来建立“社会平等”和“政治平等”,而后者则允许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从而也允许财产不平等的存在。年青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站在“共产主义”一边,批判“社会主义”的。50年代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剖析,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代替封建生产方式并没有消除人间的不平等,没能消除剥削和压迫,所不同的只是以资本主义的雇佣制剥削代替了中世纪野蛮的封建农奴制的剥削,人类的真正解放还远未到来。他们同时又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从而为自己的灭亡创造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为共产主义的胜利做好了准备。不过当共产主义社会刚刚从资本主义母体中脱胎出来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成熟,必然会带有旧社会的“胎痕”。人类社会还要经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过渡,才能进入成熟的共产主义新社会。这个过渡时期便是社会主义。这样他们才对共产主义做出了全新的科学的说明,并赋予了“社会主义”以全新的内容,把它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过渡阶段来看待。如果说,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还带有科学“假设”的性质。那么,当他们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矛盾和经济发展规律做出了详尽的分析,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实现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之后,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便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正像马克思在研究任何一个较为复杂的事物时,很少为其下一个简单的定义,而是着力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该事物进行全面剖析,揭示它的本质,发现它的运动规律一样,在他的著作中,也很难找到他为“社会主义”所下的定义。唯一的例外,是在他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为“共产主义”下过一个定义。如果考虑到后来他把社会主义作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对待,我们不妨把这个定义看作也适合于社会主义,只不过因为它刚刚从资本主义中脱胎出来,因而带有更多的资本主义痕迹罢了。他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是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 〕可见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看作是人自我异化的扬弃,是从被自然和人奴役的“非人”向“真正自由的人”自身的复归。不过这种扬弃和复归不是无条件的,正像马克思所说,这种复归要成为可能,就“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须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因此这些人又和现存的有钱的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而这两个条件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另一方面,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2〕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成熟的著作《共产党宣言》中, 对未来社会的本质曾作过类似的论述,只是用语通俗了许多,他们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曾讲过,未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是一种“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4〕。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把未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完全摆脱了自然对人和人对人的统治的“自由人联合体”。所谓摆脱自然对人的统治,就是说要提高生产力,提高人们征服自然和驾驭自然的能力,使人在自然力面前不再是无能为力的奴隶。所谓摆脱人对人的统治,指的是消灭人对人的剥削与压迫。毫无疑问,这两者之间后者又以前者为前提。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后,人才能在面对自然和面对自身之间的经济关系时,成为真正自由的人,才能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自由人联合体”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点。因为只有这一特点才不仅使它区别于存在着剥削、压迫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而且也使它不同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在那原始的人类共同体中,虽然没有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但它却是以自然对人的束缚为基本前提的。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见,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向这种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社会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社会,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途径时,对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的本质做了以上描述。但是他们并没有进一步详细描述未来社会经济制度各方面的细节。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使自己陷入空想的泥坑。另外这也是由于,他们认为即使是未来的社会也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结,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他至少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以前,人类社会还要经过一个由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必然要带有许多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社会还不能立即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资产阶级式的权利依然会存在,因而也会存在维护资产阶级权利的国家。既然未来的社会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而且每个国家也必定有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一些具体特点,因此不应当也不可能用一个现成的框框将它限制住,以避免陷入形而上学。不过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特点并不是一点都未谈到,他们还是谈到了未来社会,特别是作为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特点。归纳起来,这些特点有:第一,无产阶级在以革命手段取得政权以后,应立即没收资产阶级的全部生产资料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彻底解决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矛盾;第二,消灭商品生产和市场,以严格按照统一计划进行生产的计划经济,代替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第三,以按劳分配来代替资本主义的剥削雇佣工人的工资制度。

这里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本质的论述与他们指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特点之间的关系呢?社会主义社会既然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发展阶段,那么,就其本质来说它们之间应当是有共性的,社会主义应当已具备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某些基本特征,如它消灭了剥削(虽然还不彻底),发展了生产力,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建立前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又不是发育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因而还不具备共产主义的全部本质,这一点从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特点的概括即可看出。社会主义与其他事物一样,它的本质与形式也是矛盾统一体。它是一个逐步蜕掉资本主义母体遗留下的胎痕,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过渡性的社会,其矛盾的解决只能靠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才能使人成为自然的主人,而不再是在自然力面前无能为力的奴隶。另外,也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消灭人对人的剥削与奴役,以求得全人类的彻底解放。马克思指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那三个基本特点,正是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形式和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目标的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它的稳定的规定,普遍的规定,是所有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具备的规定。一切国家概莫能外。不具备这一本质规定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国家了。但是不同国家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具体途径和采取的具体办法、手段会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传统及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有着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水平;即使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也会有很大差别,这些都会引起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的改变。1881年2月22日, 马克思在回答荷兰社会民主党人纽文胡斯关于社会民主党人在取得政权以后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时说:“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当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5〕

三、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本质

在马克思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他的学生们的论著和革命的实践活动中,从来都没有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它的实现形式明确地区分开来。当他们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时,一般只是谈到马克思所指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些基本特点,而不讲它的本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及其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企图通过“赤卫队进攻”的方式一举在俄国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从而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和小商品经济,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建立完全的社会主义。当时他们这样做,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帝国主义的联合武装干涉造成的艰苦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不这样做就不能生存;另外也不能不承认,这样做还同他们没能把社会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些基本特点明确区分开来有关。他们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和没收了大垄断资产阶级的财产后,虽然建立了公有经济,改变了社会的性质,从而为建立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崭新社会,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要建立起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充分发展了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能用“赤卫队进攻”的方式来建立的。它需要经过数代人的长期努力,使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至少要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才行。只有到那时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充分表露出来,才能为人完全摆脱对自然、对他人的依附创造条件,才能为建设共产主义奠定充分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他们开始领导俄国人民在实践中摸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各种过渡形式,成功地推行了“新经济政策”,从而迅速地扭转了经济下滑的局面,推动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由于时间短促,列宁还没有充分总结这段历史的经验便辞世而去,人们长期以来只是把这段历史看作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落后的经济所促成的无产阶级对小农的一种让步,是布尔什维克为了挽救革命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措施,而不是把它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因此当国民经济得到一些恢复之后,便匆匆收兵,迅速在城乡实行了公有化,建立起以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在以后的发展中,这种模式被斯大林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模式,推行到后来建立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虽然在他晚年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但总的说来,他也从未明确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区别开来。他始终是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同严格的计划经济,同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等同起来。正是由于追求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追求实现纯粹的社会主义,而不顾沙皇俄国遗留下的经济十分落后,各地区、各部门的发展又极端不平衡的现状,过早地对个体农户实行了集体化改造,消灭各种私有经济,结果造成苏联农业的长期停滞,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更为显著,矛盾日益突出。斯大林也感觉到矛盾的存在,但是他却没能看到矛盾产生的真正根源,没有意识到矛盾是由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相反,他错误地认为,矛盾形成的原因在于苏联经济乃是建立在两种发展水平不同的公有制基础上的,是由于农业公有化程度不高造成的。因此,他提出把苏维埃集体农庄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水平,改组为国营农场。他不肯把拖拉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认为这样做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从而削弱国有经济的实力,不利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斯大林的这种农业政策,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农业的发展,拉了工业发展的后腿。

在我国,由于受苏联理论界的影响,长期以来也是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完全等同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等同于严格的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这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50年代更形成了一种认为“越公越好”的极“左”思潮。这种极“左”路线的推行,严重地破坏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的人力物力受到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这种错误更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在生产领域一律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公有,而且在分配领域也要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权利”,“吃大锅饭”。结果造成了平均主义的大泛滥,严重地打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妨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邓小平同志正是在深入总结近百年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关于社会主义的传统看法做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摒弃了错误,区分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科学地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了简单而明确的概括。

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6 〕邓小平同志为社会主义本质下的这个定义,同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过渡时期,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表述的方式更加通俗,更加中国化了。人要获得自由,成为一名真正自由的人,并且能自然地组成一个平等的联合体,就必须摆脱自然对人的统治,并在此基础上摆脱人对人的统治。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异化的扬弃。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需经过社会主义阶段,以便使生产力能有一个更大的飞跃,使社会足以能够实行按需要分配的原则。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打下物质基础。但是,不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邓小平,他们都认为,这一点并不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和消灭了旧社会之后就能立即实现的,他们都认为,这需要社会主义社会整个历史阶段的努力才能达到,才能实现。我国由于社会经济更为落后,因此还必须首先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进入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便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的根本任务提出了生产力标准,提出了在社会主义阶段,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切事物,都必然是有利于人类走向彻底解放,走向“共同富裕”,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建立,因而都应当允许其存在与发展。这就是邓小平在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时着重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概括了进去,在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原因。邓小平同志为社会主义本质所下的定义,实际上是对以往各种曲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左”倾言论的拨乱反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在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中,没有包含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因为公有制只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形式,而不是它的本质自身,更何况它只是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形式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之一,而不是其全部。因此没有将其概括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之中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生前根据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认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化。马克思的这个结论,是在抽象层次上,即在纯粹资本主义条件下做出的,他没有涉及到非资本主义,特别是小农等小商品经济大量存在的情况。但是,自从社会主义在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俄国和中国成为现实以来,实践经验证明,在历史发展的现阶段,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单一的公有经济结构并不是完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经济结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混合型结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不是构成社会主义这一客观事物的最本质属性和最稳固的规定性,它会随着生产力发展状况而不断改变自己作用的范围和形式。有些人对邓小平同志为社会主义所下的定义不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很不理解,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唯生产力论”,并说这种“唯生产力论”(脱离生产关系单讲生产力)是作为“唯生产关系论”(脱离生产力单讲生产关系)的反动而出场的。其实,这些以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人的最根本的错误,就是他们既不能全面理解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也不能接受历史的教训。说他们不能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是十分片面的。他们过分夸大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意义,完全忽视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原理,即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发展的基本依据。正是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水平决定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使得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形态;同时也正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才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各个文明形态联系在一起。他们完全不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全实现,只能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又必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奠定牢固的物质基础。邓小平同志的定义,才真正是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说他们不能接受历史教训,是指这些人还未能完全摆脱以往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极大危害的极“左”思潮的影响,因而没有看到造成我国经济曾经发展缓慢,人民生活长期停顿和不能提高的真正原因。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9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4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174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43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考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