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克拉霉素; 小儿;慢性胃炎;疗效
慢性胃炎是儿科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有害因子长期反复的破坏胃粘膜,使胃粘膜出现慢性炎症。小儿慢性胃炎在小儿群体中发病较普遍,小儿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痛疼部位和性质不易确定,伴有反酸、厌食、腹胀、呕吐等症状,胃粘膜一旦出现糜烂,很可能发生呕血和黑便,长期下去会导致患者贫血【1】。目前该病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案。虽然联合用药的疗效已经过临床研究得到证实,但不同药物联合应用效果不同。本文通过对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88例小儿慢性胃炎患儿,采用单用阿莫西林与联合克拉霉素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抛硬币方式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88例小儿慢性胃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63±2.35)岁,病程1-3个月,平均(2.3±1.5)个月;观察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44±2.07)岁,病程1-2.8个月,平均(2.4±1.4)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阿莫西林胶囊(生产企业: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1770;规格:0.5gx36粒/盒),口服给药,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40mg/Kg给药,每8小时一次。
观察组患儿阿莫西林的给药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胶囊(生产企业: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655;规格:0.25粒x8/盒)口服给药,以患儿体重一次7.5mg/Kg,每日2次给药。
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进行Hp抗体检测,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的疗效情况。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Hp检查结果呈阴性,胃黏膜受损完全修复为治愈;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Hp检测转阴,胃黏膜受损部分修复为显效;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得到一定改善为有效;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Hp检测及胃黏膜受损均无改善,或有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之和[3]。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χ ̅±s)表示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数(n)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结论
小儿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变,尤其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条件的大大改善,饮食结构的转变导致慢性胃炎患儿数量不断增加【4】,临床研究发现小儿慢性胃炎发病与Hp感染有关,因此目前小儿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使用阿莫西林等药物,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此药虽然是临床常用药,但是单独应用于小儿慢性胃炎治疗时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患儿用药后有加重病情的风险,甚至增加患儿的耐药菌,影响临床疗效。因此有研究提出了在口服阿莫西林基础上联合其他药物可提高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克拉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机制是通过细胞核蛋白50s亚基的联结,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抑菌作用,其稳定性强,吸收性好,并具有较高的抗Hp活性,联合胃酸抑制类药物共同应用对Hp清除效果更理想,并且该药物口服后可经患儿大小便排除体外,安全性较高[5].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可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清除Hp,修复受损的胃黏膜,进而提升患儿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采用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临床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和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汪运鹏,吕永慧,姜萌.小儿慢性胃炎48例的误诊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14,19(05):343-344.
[2]那云芬.小儿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行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的临床疗效[J].临床研究,2016,24(8):65-66.
[3] 牟晓红.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慢性胃炎的疗效[J].中国医学人文,2018,4(5):374
[4]刘得强,卢敏君,邱文英等.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7,30(1):125-127
[5]吴小丽,季风华。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疗效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0):3870-3871.
论文作者:董海勇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小儿论文; 患儿论文; 阿莫西林论文; 霉素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药物与人》2018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