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对外贸易与中法经贸关系_法国经济论文

法国对外贸易与中法经贸关系_法国经济论文

法国的对外贸易与中法经贸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国论文,对外贸易论文,中法论文,经贸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法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回顾

二次大战后,法国实行具有浓重保护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对外贸易长期没有摆脱以殖民地为主的构架。法国的现代化进程亦不及其它西方国家。由于缺乏外部竞争机制,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一直发展不快。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后,法国逐步走出了保护主义圈子,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取代前殖民地国家成为其首要贸易伙伴。此后,法国利用欧共体国家间相互降低关税及法郎贬值的机会大力扩大出口。20世纪60年代,法国实施冻结物价、限制信贷规模和严格预算制度的国家经济计划,进一步振兴对外贸易。

1960~1973年是法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期间,法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显著,进口额的增长率曾两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并略高于出口额的增长率,导致抵偿率(以出口抵偿进口的百分比)失常。1970年,法国对欧共体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50%,是1960年的2倍。70年代,由于法国内需旺盛,消费年增长率平均达到了5%,进口不断增加,导致贸易不平衡,尤其是对日本和美国的贸易逆差严重。在经过一系列努力之后,法国的对外贸易于1970到1973年间开始出现小额顺差,但接踵而来的石油危机又使其再次转为逆差。

1973~1985年是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石油危机造成世界性经济减速和贸易萎缩,法国当然也未能幸免。尽管法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但其对外贸易仍落后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平均水平,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不过还是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1992年以前,法车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导致这一时期贸易逆差的“罪魁祸首”是能源的进口,1973年它占全部进口总额的12%,1978年上升为20%,1984年更达到24%。这一时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贸易地区结构的变化。1973~1982年,法国大量的对外贸易是与石油输出国进行的,大宗的民用及军用合同为前者带来了滚滚财源。但自1983年起,石油输出国的石油资源开始减少,其中部分国家还出现了贸易支付的困难。在此情况下,法国的对外贸易便转向欧共体及经合组织国家,对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逐渐占到法国外贸总额的3/4,而其中2/3是对欧共体国家的贸易。

1985年以后,法国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1985年法国外贸总额为18370亿法郎,1988年首次超过2万亿法郎,1990年达24040亿法郎,1996年则增至28493亿法郎。11年间法国外贸总额增长了55%。此外,自1989年起,法国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均突破了万亿法郎,并继续增长,它标志着法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尽管法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了,但在1992年以前,外贸逆差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其主要原因是1985年以后,法国国内投资与消费迅速回升,尤其是法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十分重视增加生产性投资,以便使生产工艺现代化、自动化,并提高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对专业设备需要甚多。但国内生产无法满足急剧增长的需求,只有依赖进口。这样就使得整个进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出口的增长速度,造成巨额贸易逆差。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如火如荼的投资浪潮不仅使法国企业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赢得了国际市场份额,而且使法国外贸在90年代初扭转了长期逆差的局面,并且连年获得巨额顺差。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已成为法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二、法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过较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法国已在当今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据1996年统计,法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约为5.6%,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进出口总额均排名世界第四,居上述三强之后。在服务贸易尤其是服务出口方面,法国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80年代甚至超过美国位居第一,近年来则又退居美国之后列第二位。长期以来,法国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巨额顺差,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商品贸易的巨额逆差。

随着战后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法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明确提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要采取适当的政策,以保证法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无疑为法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机。从此对外贸易开始在法国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初对外贸易在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约为22%,1996年这一比重已上升到45.4%。30多年前,法国的出口规模相对较小,而今法国已是世界第四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服务出口国。法国人均出口额比美国多2倍,比日本高出30%~40%。在1970~1996年间,法国的商品及服务出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16%上升至24%。此外,迄今法国已有1/4的就业人口是为出口工作的。1990年以来,法国商品及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1990~1996年间,法国对外贸易的年增长率平均为3.5%,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2%。尤其是1995~1996年间,对外贸易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因素。在1990~1995年期间,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平均达到了30%。然而,由于法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愈来愈高,因此,近年来,它的增长率也愈来愈取决于法国企业在国外市场中的业绩。

20世纪80年代后期,法国企业加快投资步伐,更新技术和设备,以期逐步缩小其与其它西方国家企业在生产现代化方面的差距,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当时,为了提高整个经济的竞争力,法国政府在改善宏观经济条件方面不遗余力:通过限制工资增长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并逐步缩小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的通胀差距,以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在相对同等的条件下与外国企业竞争;改变过去通过法郎不断贬值来促进出口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实行法郎坚挺政策,保持货币稳定,使企业财务状况得到改善,投资能力逐渐增强,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调整对外贸易地区结构政策,加强对出口的支持和资助,优先发展与有偿付能力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府与企业的上述努力开始产生成效,法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显著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上升,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外贸由长期逆差变为持续顺差。1980年法国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为5.6%,1990年上升至6.0%,1992年则达6.4%。同期法国在经合组织和欧共体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从6.0%和8.6%上升至7.1%和10%,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法国在亚洲、拉美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以及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也有所提高,而在中东地区和东欧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下降。1980~1992年间,法国的出口(不包括军事设备)增长了1.6倍,而且出口的地区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法国对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70.3%上升到79.2%,其中对欧共体12国出口所占的比重由55.7%上升至62.7%;对亚洲国家出口所占的比重由2.4%提高到4.4%,而对非洲、拉美和中、近东地区出口所占的比重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992年法国对外贸易获得310亿法郎的巨额顺差,成为战后法国外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在两次石油危机后的大多数年份里法国外贸都是逆差,尤其是80年代初外贸状况已经恶化到非常严重的地步,1982年外贸逆差额高达930亿法郎,令法国政府和企业感到震惊和忧虑。此后,法国外贸每年的逆差均在200~500亿法郎之间,仅1986年是个例外,略有顺差。因此,1992年外贸再度恢复平衡并获得巨额顺差,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表明,在法国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努力下,外贸状况终于得到了改善,甚至由逆差变为顺差,而且还意味着法国外贸已经走出了石油危机的阴影,重新健康、稳定地发展。1992年法国经济仅增长1.2%,而出口的增长率则达4.9%,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这使政府和企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出口不仅能够改善外贸收支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经济增长和企业的持久发展。

1992年以后,法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除1993年外,其余年份出口的增长率均明显高于经济的增长率,出口始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外贸收支连续5年保持顺差,且顺差金额不断扩大。然而,近年来由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迅速掘起,他们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上升,法国所占的比重则相对呈下降趋势。不过,法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基本保持稳定,在经合组织和欧盟的市场占有率变化不大,而在拉美和非洲市场的占有率则明显下降。值得指出的是,法国在亚洲地区的竞争力明显逊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其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且趋于下降。

三、中法经贸关系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

法国与中国长期以来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拉克任总统以来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外贸出口。他一再主张政治和外交为经济服务,要求驻外使节成为“经济大使”,努力为法国的出口服务。他曾在1996年12月12日接受法国几家电视台联合采访时十分明确地表示:在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应该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到那些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去寻找新市场;法国政府要努力推动本国产品的出口,他本人就经常在出访时宣传法国产品。他强调,政治的干预作用十分巨大,没有政治干预,中国就不会买那么多飞机,也不会同法国就研制100架飞机进行合作;国家元首出访推销本国产品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云云。

通过发展援助推动出口,是法国政府利用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的一种常见方式。发展援助分为政府贷款和经济援助两种。政府贷款通常为混合贷款,其中国库贷款一般占45%,出口信贷占55%,平均算起来,赠与成分通常在1/3左右。法国每年对外提供约100亿法郎的政府贷款,其中中国约占1/10,中国为接受法国政府贷款最多的国家。

法国对亚洲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的贸易在法国外贸总量中的份额,从1986年到1996年翻了一番,其中出口增长了3.5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3.5%;进口的年增长率略低,为12.4%。进出口的同步增长使法国与亚洲经济高速发展国家间的贸易达到较好的平衡,1995年甚至盈余87亿法郎(出口增长率达28%,主要出口产品为专业设备)。1996年,法国对亚洲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的出口下降了4.2%,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空中客车贸易减少,1995年为187亿法郎,1996年为147亿法郎;二是1996年造船业贸易比1995年下降了两倍。与此同时,法国从这些地区特别是从中国的进口持续增长,继1995年增长11%后,1996年又增长了9.7%。法国对亚洲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的贸易于1996年再次出现逆差,按照法国海关统计的数字,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中国,1996年为182亿法郎。中国已超过挪威和日本,成为法国外贸中的第二大逆美国。(由于双方在统计方法上存在差异,这与中方统计数字不符)

早在1994年2月初,法国工业、电信和外贸部制定了名为“1994:法国向亚洲挺进”的外贸发展纲领。明确提出纲领的总目标是“在今后5年中把法国向亚洲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7%提高到10%”。纲领中所说的亚洲主要是指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

1996年法国政府对外贸发展做了进一步调整和部署,确定中国、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南非、巴西、墨西哥等8个国家为“外贸优先国”,作为法国外贸今后重点开拓的市场。其中特别将中国列为亚洲第一个优先国,因为中国以其可观的经济实力、广阔的市场以及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潜力在亚洲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法国政府在亚洲的重中之重。对于这些外贸优先国,法国政府拟在政府优惠贷款、商务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编制、内阁成员的出访、出口信贷担保及信用保险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优先予以安排。

2000年中法两国的经贸合作成绩斐然,在中法两国政府和经贸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中法两国在商贸、核能、金融保险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2000年,中法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创记录的76.6亿美元,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法国在华实际投资总额已接近45亿美元,在欧盟国家中居第三位。

近年来中法贸易额持续增长。2001年1月,双边贸易额为6.7亿美元,其中我国出口3.3亿美元,增长24.4%,进口3.4亿美元,增长44.8%。中法贸易商品具有互补性,我国对法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服装、塑料制品、鞋类及玩具等;从法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有:纺织机械、钢材、医药品等。

中法技术合作密切。法国是中国技术引进的主要来源国之一,也是中国用现汇引进技术较多的国家。截至2000年底,双方共签技术引进合同1460项,金额达90.4亿美元。2000年中国从法国引进的技术项目256个,金额为6.6亿美元。

此外,中法财政合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果。1985年4月,中法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法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发展信贷的第一个协定。截至2000年底,两国政府共签订了19个财政议定书和2个赠款协议,混合贷款累计金额达25.52亿美元,合同生效额24.48亿美元。法国是对货提供政府贷款最多的国家之一,共资助了130个项目,至今有115个项目生效,分布在能源、通讯、交通、原材料、化肥、机械、医疗、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对华投资方面,自1980年法国雷米·马丁集团与天津合资成立中法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以来,截至2000年底,法国在华直接投资项目1719个,协议投资额57.5亿美元,实际投入44.8亿美元,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英国和德国列第三位。2000年法国在华直接投资项目达到了136个。

另外,中法经济研讨会自1995年开始举办,每年一次,迄今已对30多个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的课题进行了研讨,为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借鉴外国管理经验和做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中国已经入世,欧盟市场将对中国日益敞开大门。相信在中法两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中法两国将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内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中法经贸合作将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标签:;  ;  ;  ;  ;  ;  ;  

法国对外贸易与中法经贸关系_法国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