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施工管理直接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通过调节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达到实现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目的,而水利工程常面临复杂的环境和要求,因此各种问题总是客观存在。本文就水利施工管理的意义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指出施工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字: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优化
水利工程有史以来便受到人们广泛重视,古有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现代有山峡工程,无论是从农业生产、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灾害的防范,亦或是改善自然环境、利用自然资源都对水利工程极为依赖。在当代社会中,发电、灌溉、防洪、航运等需求不断增加,水利工程项目也在随之增多,可以说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就是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因此,对水利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必不可少。
1.水利施工管理
1.1概述
水利施工管理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所有建设相关项目进行约束、引导、规范和调整的活动。做好该项管理工作从目前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点意义:①提高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施工单位的效益和荣誉。②水利工程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使施工单位的核心能力满足于市场环境的需求,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③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功能实现,以水利基础建设为基点,辅助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④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加强了水利施工中先进管理理念的实践环节,有益于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理论性研究。
1.2特点
水利工程涉及的社会利益较广,而多功能的综合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又进一步增加了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因此水利施工管理具有诸多特征:①工序庞杂,涉及学科较多。水利施工管理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性的管控,其中包含了测量、地质监测、水文、建筑、力学、生态等多方面内容,管理者要进行全面管理殊为不易。②在建设过程中,除却工程固有的内部关系之外,还要考虑到工程牵涉的第三方利益,如生态问题、事故问题对第三方的损害等,因此涉及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较多,问题发生之后较难处理,所以管理还需要掌握规章制度要求。③部分因素隐蔽性较强,如过失、环境变化、自然灾害、隐蔽性工程等,一些危险源难以提前预知,导致管理难度增加。
2.管理中的问题
2.1人员问题
人员配备可大致分为施工人员和监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一是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不到位,由于工程需要人员较多,难以实现全部高规格准入,必须依靠一定的临时人员参与施工,他们在技术、经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又对管理工作不理解,配合不到位。二是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基层技术人员升职或兼任管理的情况,管理能力不足,或者是管理专业的人才受聘用而专业知识技能及实践经验欠缺,缺乏施工与管理知识技能双全的人才,管理工作存在缺失。
2.2制度问题
片面考虑施工环境的可变性和临时性,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制度内容模糊且约束力不强,制度执行效果较差等。例如:管理制度在制定时,没有参照相应的技术标准,导致管理与实践脱节,不能有效控制施工中的具体细节,图具管理之名而无实际效果;奖惩机制与施工作业挂钩不明显,奖惩判定标准模糊难以服众而形同虚设;监管与处理制度不够独立,受关键领导的影响较大,制度在执行时容易因一人言论而发生改变,错误的个人决策直接诱发管理风险;制定制度时没有协调好质量、进度、安全等问题,出现管理中心偏移,施工效果不足的现象,尤其是过度追求进度和成本,直接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资源问题
主要是资源配置出现问题,材料供给存在不足,如:材料规格和参数与设计要求不符,材料数量不足、运送不及时,导致工程进度受到阻滞。除了在采购环节管理工作不到位之外,关键还在于对现场控制和各个施工班组的实际需求掌握不够精准,中间环节审批、输送等存在较多的程序和隔膜。在财务方面又缺少健全的监管制度,如财务收支程序较为随意,所建项目存在责任不明情况,预算与实际支出出入过大而无法有效控制等,成本预算和实际成本控制之间差异过大,因而致使成本控制失灵。
3.优化措施
3.1提高人员素质
对施工人员尤其是临时人员,需要进行入场前的专业培训,包括相关技术工艺、设备操作、注意事项等,确保他们能够适应基本的工作环境,并快速开展有效施工作业。着重对管理人员素质进行提升,从施工基层提拔的管理人员或兼任的管理人员,应安排进行较为系统的管理知识学习,管理专业人员则安排进行施工知识技能学习,选择组建管理团队时,注重技术类实践类人才与管理类人才互补。此外,需要贯彻安全、质量、成本理念,提高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的思想觉悟,营造良性的工作氛围。
3.2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配套的高效管理制度,需要注意:①设置独立的监督管理制度,根据施工整体设置管理制度,划分部门权限,并制定部门施工管理纲要,将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成本控制、资料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后勤服务等进行细化,分别制定绩效判定指标,做到有据可依。②重视内业和外业资料搜集与分析,建立起一套电子化和纸质化相结合的资料管理制度,及时快速的传输资料,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分析,从初始环节防范施工风险。③重视合同管理,合同拟定需要依据设计要求进行,并且注重合同中的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问题,明确质量、施工进度等关键性要求,主动履行合同规定义务。④施工环节管理制度的建设,必须同时匹配相应的技术工艺规范和验收标准,以保障最终质量为原则进行精确管理,监督部门根据专业判断得出不利评价时,能够有办法快速处理、规避风险,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追究。
3.3加强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涉及施工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要从完善预算监督制度、改革预算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几个方面入手。要切实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编制预算,将施工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联系起来,避免预算编制过于形式化,脱离施工实际情况,预算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督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做好预算管理工作还需提高责任意识,无论是预算编制人员、企业高层管理者还是具体执行预算的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树立责任意识,保证成本预算管理的高效进行。
3.4改进管理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果,如现场信息化通讯网络,确保决策指令和施工一线信息及时互通,通过信息化监控设备掌握现场实况,结合工程监测设备随时对工程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动态监督施工作业和现场秩序,及时发现和排除工程隐患。运用数字化技术完善施工进度主要是利用GPS或者全站仪,在施工环节中形成地形地貌的抄测,为了消除天气、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于水利施工工程的影响,就要提前对于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进行勘测,为了保证精确程度,要尽可能使用一些专业相关软件,有效控制施工作业方面造成的偏差。
4.总结
通过优化施工管理,能够有效调节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矛盾,并且减少施工中的风险,使工程建设更趋于合理和稳定,因为施工管理是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约束指导,消弭原本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由此,施工单位必须要重视施工管理工作,善于在日常管理中总结和研究,从制度、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陶卫华,胡爱龙.基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分析[J].吉林水利,2015,(01):54-56.
[2]刘利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讨[J].低碳世界,2015,(01):79-80.
[3]于伟.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改进措施[J].江西建材,2014,(14):126+131.
论文作者:白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水利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环节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