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电务段列控车载设备车间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提升管理与维护水平,保证列控车载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动车组;车载设备;管理与维护
1前言
随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动车组车载列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需要结合现实的国情与实际道路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车载列控设备管理维护制度,以确保动车组安全高效地投入运营,切实提高中国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
2.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管理与维护现状
2.1维修计划缺乏弹性
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管理与维护团队仍为传统列车的维修管理人员,从事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的维护管理时间较短,虽然经过一些培训,但是在实践执行中难免存在陈旧思想,这就造成现在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检测维护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维护计划安排缺乏弹性,大部分铁路局采用定期检测维护策略,缺乏弹性。同时,检测时不灵活,某些设备重复检测,而某些设备却几乎没有检测,局部检测效率高,整体检测效率低。
2.2专业化水平低
如前所述,现在我国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团队为一般都是从传统列车的维修团队中转换而来,思想观念较陈旧,技术方法较落后,职业素质存在一定缺陷。新时期我国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管理与维护团队需要不断接受专业训练和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2.3组织计划安排混乱,责任不明确
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从生产到实践应用的整个流程存在多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在组织计划的安排、责任划分、目标设置上存在缺陷,模糊不清,发生事故时无法追认责任,从而造成各方在设备管理与维护上的懈怠。
3 ATP设备的维护需求
3.1设备养护标准高
确保高铁运输安全,设备质量必须绝对可靠。无论是基础设备、监测设施,还是移动装备,都必须做到“零误差、零缺陷、零故障”。这对设备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作业过程中,必须将标准化作业程序放在第一位,以日常检测为例,断电作业期间,需检查车底速度传感器,BTM天线,TCR天线和雷达等,必须严格符合安装标准,螺栓防缓线清晰无错位,外观无破损。供电作业期间,主要进行C2/C3功能测试和主/备系切换试验,确保在主系异常时,能够切换至备系。
3.2职工素质要求高
一流的技术装备必须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作保障,高铁设备中大量使用新技术,新设备,要求职工能够迅速接受新设备,并能够熟练掌握维护方法。例如,在维护过程中,需要进行软件升级、参数设置、软件标定、轮径修改及下载相关数据,精确分析,准确定位故障,从而给维护工作给出参考。这就要求职工要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和通信知识做支撑。
3.3应急处理能力强
高速铁路以方便快捷著称,因而在应急处理过程中,故障处理速度显得极其重要。在应急处理中,当故障发生时,要根据故障现象,迅速判断故障原因,准确定位故障部位,指导司机采取果断措施,保证运输安全的同时将行车影响降到最小。
4 实现科学管理维护的建议
4.1改进目前的维护模式
将目前定期维护计划改为根据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的状态进行维修。打破目前检修依据固定周期的检修维护计划,改变对设备的各个部分都平均用力的状况,处理好周期维修与设备专项检修整治之间的关系。因为如果单纯采用计划性的检修维护,那么对整个动车组列控系统的检修维护,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不仅如此,这种检修维护方式,很容易造成一种“过剩维修”的现象,降低了动车组的使用率。有些部件不需要多次检修反而不断检修,但有些易磨损的设备得到的检修次数反而不够,所以应该依据设备各部分的状态灵活安排检修次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设备管理
根据列控车载设备安装使用情况,建立《列控车载设备动态跟踪一览表》、《运用交路图》上墙揭挂,随时掌握运用动车的数量、型号、上线情况和运行区段;每台动车组建立一车一档台账,记录设备上线运用以来的运用情况、异常信息、软硬件更换、设备编号、轮径修改、出入厂记录、二级修记录等;建立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及地面检测设备包保台账,实行设备包保到人、责任到人。设计了《出入库检测检查记录表》、《列控车载设备二级检修记录表》、《列控车载设备安装分布图》、《列控车载设备结合部关联图》等,贴在设备机柜侧门上,便于指导日常检修和故障处理;对所有设备实行到位管理和寿命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核对。建立硬件寿命管理档案,定期更换相应单元模块。不同的列车,车载系统单元和模块的替换具有不同的时间间隔,同车型不同单元亦具有此特性,应根据相应的维护标准进行维护。寿命管理档案为预防维护提供了可靠依据,根据不同模块的寿命分别制定相应的预防维护管理办法,有重点地进行预防维护,减少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
4.3加强新技术培训,提高班组职工素质
动车组车载设备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较高的维修技术,以往的维修工作人员往往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所以要提高和加强工区人员自身的新技术和新业务水平:1)培养工区人员成为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技术工人,掌握设备的维修标准及检修技能。2)新进维修人员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任。3)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时定点给工区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技能,以利于设备的维修。4)通过外派人员学习等措施,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
4.4规范列控车载设备管理
(1)全过程质量控制策略
对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对设备的生产到设备安装使用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测,保证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新的动车组投入使用之前以整车为检查控制对象,对列控车载设备进行彻底检测,确保质量。对于投入使用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要建立完善制度和策略,基于柔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不定期检测,针对故障多发设备的检测次数要多,故障少发设备的检测次数可以适当减少。列控车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要贯彻设备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直到设备被淘汰。
(2)建立完善的列控设备器材更换记录制度
为了规范列控设备更换记录情况,铁路部门针对动车组列控设备器材的更换记录制定一套完善制度,方便管理与维护部门更好的对列控设备进行跟踪管理。
4.5提高列控车载设备维修的技术手段
(1)着力提升列控车载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列控车载设备的运行安全与动车组的运行安全息息相关,而决定列控车载设备运行安全的主要为其自身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因此为了保证动车组列车运行安全,必须从提升列控车载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列控车载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升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与生产厂家进行战略合作,保证生产环节的标准和水平,确保生产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列控车载设备的使用者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专业维修车间和技术力量进一步提升和保证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延续和维持。
(2)着力完善和提升列控控制系统的监测功能
为了实现列控车载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了解和控制,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性的完善列控车载设备的自动监测与报警系统,建立一套柔性监测系统,动、静态监测相结合。通过列控与地面控制系统的连接,实现地面控制中心对列控车载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束语
随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动车组车载列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需要结合现实的国情与实际道路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车载列控设备管理维护制度,以确保动车组安全高效地投入运营,切实提高中国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鹏。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管理与维护探究[J].东方教育,2015(4):478-479.
[2]蔡家军,王长林,秦树增。动车组车载列控设备的维修体制探讨[J].铁道通信信号,2009(3):4-7.
[3]吾小荣。CRH_1和CRH_2型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管理与维护探讨[J].上海铁道科技,2009(2):28-29.
论文作者:王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设备论文; 车组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可靠性论文; 稳定性论文; 故障论文; 情况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