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南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建筑质量管控中,材料的检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的检测,精确度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有来自环境的影响,有来自人工的影响,做好各方面因素控制有助于提高材料检测的质量。有鉴于此,本文中详细分析提高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措施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强化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把控,是充分保证施工安全,提升工程质量的合理方法。其中,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尤为关键,值得相关人员加以高度重视,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建筑材料的重要性
现代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的优劣、性能以及应用的合理性都有着直接联系,在满足相同质量和指数指标的前提下,选择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情况来看,一些建筑承包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利益最大化,经常会选用一些质量存在问题的材料,或者建设期间偷工减料,从而将会出现一些豆腐渣工程,这不仅会对工程的性能造成影响,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做好工程质量把关。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明确建筑建筑工程质量情况的一项重要措施,发现建筑工程质量的问题后,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必要做好质量检测,提升工程质量。
2、建筑材料检测要点分析
2.1水泥与砂石的检测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就是水泥和砂石。在对水泥进行检测时,需要重点检测水泥品种、级别、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等,以保证水泥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检验标准。
检测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水泥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若在使用前期检测过程中,发现水泥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则需要对其安排复检工作,并以复检结果作为最终的检测结果。检测砂石时,应从堆料的底部、中部、顶部各均匀分布的5个不同部位进行取样,并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砂子样品、15份石子样品,科学取样,是保证检测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前提。
2.2混凝土检测
在检测砂石与水泥的同时,需要还要进行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检验工作,尽量保证检验报告同期出示。针对混凝土的检验,主要进行如坍落度试验,以及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维勃稠度法试验等。此外,建筑工程当中的大部分混凝土结构,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抗渗性,可通过随机取样的方式从浇筑地点获取混凝土试件,随时检测混凝土抗渗性,并形成试验报告,对保障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3钢筋的检测
钢筋作为支撑建筑物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进厂检测的股从俄航中,应重点进行力学性能检测,科学的取样方法,是从钢筋端头截取500~1000mm的钢筋厚,在进行取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需要用到不同焊接方式的钢筋,如采用闪光对焊的钢筋,应采用拉伸试验与弯曲试验,检测钢筋的机械性能,标准的拉伸试件长度,应在500~650mm之间,而冷弯试件的长度,多在250~350mm之间。
3、提高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
3.1规范取样流程
规范取样流程的最有效措施,就是见证取样,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为有效保证材料性能检测报告中,相关数据的代表性与可靠性,应从取样这一检测环节着手,采用科学、规范的取样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避免取样量过少、取样部位过于集中、取样方法偏差等操作失误问题,最大程度上降低检测误差,有效保证检测报告中数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检测单位应进一步制定相关实验室准则、检测操作规范等的程序文件与指导书,以保证检测实践工作的规范进行,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3.2加强环境控制
在科技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当中,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建筑材料检测水平也应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影响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环境问题,应加强对检测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有效控制。其中,对于温度的控制,应确保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能够严格参照现行的建筑材料养护的温度标准,对于混凝土与水泥等建筑材料来说,检测试验过程中的养护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9~23℃之间;也可将混凝土试件放置在19~23℃的氢氧化钛溶液当中,均能获得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为避免湿度过高导致建筑材料与空气当中的水分融合,应将建筑材料样品放置在相对干燥的环境当中,以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3.3合理设置加荷速度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检测建筑材料的强度时,加荷速度将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容程度的影响,对此,需要检测人员严格参照试验操作规程与材料检测标准,完成一系列检测工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应尽量保证加荷速度连续且均匀;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将出现迅速变形并趋近于破坏,此时,要停止对试验机油门的调整,直到获得试件的最大荷载值。而在检测钢筋强度的过程中,会进行拉伸试验,试验过程中,应细致观察试验变化现象,一旦出现颈缩,就要开始逐渐减小油门;对油门的控制,主要是要维持颈缩现象的缓慢进行,这种操作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减轻试验机的振动与响声。
3.4降低检测误差
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在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一般来说,建筑材料检测结果误差有3种:①同一组试件之间的误差,如果这一误差在规定范围之内,则取平均值作为这组试件的检测结果;若误差值超过规定范围,则需要重新试验。以检测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为例,对同一组试件的两个测定值,相比于中间值,出现了15%以上的误差,此时就需要重新安排检测试验。②同一个试件被分成2个试样分别进行试验,检测结果当中出现了平行误差,这一误差常出现在砂的筛分析试验当中,经验表示,两次试验的检测结果中的表观密度之差,应在20kgm3以下;细度模数之差应在0.2以下。③对同一材料的同一样品进行检测,在采用不同检测设备的状态下,所得结果之间存在一定误差,即再现性误差。对于再现性误差较大的情况,需要有效分析误差的形成原因,并对其进行改进。
3.5做好数据处理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组试验数据离散型较大的情况。因此,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的数据处理很有必要,否则的话很难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需要注意的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某些与试验要求或者相关标准出入较大的数据组,可以直接剔除,否则其会对试验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巨大破坏,导致试验失去意义。例如,在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检测与试验时,其中一组数据与其它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偏差,那么试验人员就应当仔细分析该组数据偏差过大的原因,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将其剔除。
对建筑材料试验结果展开探讨时,值得注意的是必须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正确和可靠,否则整个实验结果也就失去了探讨价值,更不能对建筑施工提供基础数据保障。这是因为试验结果探讨是建立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的,如果实验数据不够真实、准确、可靠,那么试验结果探讨也就失去了意义。
4、结语
总之,通过相关分析,在明确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改进检测办法,要求检测人员严格参照相关检测试验标准与操作规范,能够显著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应更加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由此才能保证建筑施工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刘仁仙.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提升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7):57-58.
[2]戴珺珺,隋丽源.论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3(08):195.
[3]侯星.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的有效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24):44-45.
论文作者:浦文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建筑材料论文; 误差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数据论文; 材料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