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信息块”:客观逻辑向概念逻辑转化的内在机制_系统思维论文

“相似信息块”:客观逻辑向概念逻辑转化的内在机制_系统思维论文

‘相似信息块’:客观逻辑转化为观念逻辑的内在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逻辑论文,转化为论文,客观论文,观念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的观念逻辑是由实践逻辑转换而来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中一个基本的观点。但是,实践逻辑向观念逻辑转换的内在机制是怎样的?这种转换经过了怎样的具体环节?有怎样的规律特点?这些问题尚须我们作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本文试图从认识系统发生学角度出发,结合“相似信息块”这一概念来具体回答观念逻辑由自然逻辑经实践逻辑中介而生成的微观机制,一并解答上面提到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一、自然逻辑向观念逻辑转化的两个基本的前提

认识系统发生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种系认识主体图式的生成。而种系认识主体图式之核心内容无疑是观念或概念逻辑的建构,因为只有建构起概念逻辑,认识主体才可能为知识普遍必然性之生成提供可靠的逻辑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早期心理实验的研究也是为了解决认识主体内在图式格局生成机制这一问题而进行的。他的建构理论对于我们从认识个体发生学上了解人的观念逻辑(皮亚杰称之为纯数学纯逻辑)的生成机制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但是必须看到,认识系统的观念逻辑形成方式或其主体认识图式生成方式与个体的纯数学纯逻辑的认识格局生成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一,认识系统发生是同自然界演进历史相一致的,对其考察不能不从自然界演进的一般规律特点出发。而个体认识发生是以认识成熟时期种系生命遗传为起点的,对其考察是可以不涉及自然界演进方式及其规律特点的。其二,既然种系的认识系统发生同自然界演进相联系,那么探索认识系统主体认识图式生成过程就不能不回答自然界的存在规律是如何转化为思维逻辑的或者说客观逻辑是如何转化为思维逻辑的。而个体认识发生之主体认识图式生成方式并不考察和涉及这一问题。因此,个体认识发生虽然是以简缩的迅速的方式重演着种系认识发生一般过程,但上述区别决定了个体认识发生内在机制的揭示并不能替代种系认识发生规律的考察。

恩格斯在谈到人与自然界、思维逻辑与自然逻辑时指出,思维逻辑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①从恩格斯上述思想中我们可以在自然界的客观逻辑向人的观念逻辑或思维逻辑转换问题上至少确立这样两个前提。

第一,自然界的诸种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和建构过程。这一条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依据,亦是人类祖先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建构人的观念逻辑的发生学根据。

第二,各种物质形态普遍具有反映的特征。这一条则是揭示逻辑转换和复制物质结构特征的客观机制。

上面二个前提条件是相互依存、内在统一,共同发生作用的。

二、“相似信息块”:事物广义建构活动的动力根据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我们知道,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物理、化学、生物等),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一定条件下会形式新的稳定结构(耗散结构),实现无序向有序的转化。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存在的自然界在其无序向有序演化过程中,可以通过普遍的相互作用,将系统中组织性、次序性、因果必然性、时空关系和数量关系等客观逻辑随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而复制和转移到另一个系统之中去,并通过这个系统表现出来。

列宁说:“自然界的统一性显示在关于各种现象领域的微分方程式的‘惊人的类似’中”。②自然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作用造成的结构转移,也可以视为广义上的建构活动或反映活动。而这种建构的实质是造成事物的类似或相似。在动态的相互作用中,受他物作用的反映者在接受作用过程中会将他物的属性、特性在自身结构中保留下来,从而使自身内部状态发生相应变化,出现与他物相似的结构和形式,结成一定的对应关系。从事物演化历时态关系来看,一事物向另一事物过渡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向另一种新结构的转化,而这种转化总是一方面积淀并储存着原来相似性结构或特性,另一方面又扩展并内化受外部他物作用而形成的新的相似性结构和特性。因此,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特征。莱布尼茨说:“只要您想到了相似性,您就想到了某种不止于此的东西,而普遍性无非就在于此”。③

相似性的实质“是客观世界物质的基本粒子在统一场作用下运动的一种和谐协调而又互相适应的一个组合形式。”④由于相似性是相互作用的事物在物质和能量交换转移中推动结构发生对应转换的产物,因此,这种相互适应的组合形式是物质和能量的一种积淀。任何物质、能量的交换、积淀总是伴随信息的转移和积淀。结构的相似性直接由信息的相似性决定,也正是事物之间的信息传输、转换、储存,便使结构发生相似性结合。信息的相似性是我们洞察事物共同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根据。相似性信息则是造成事物共同性和内在联系的根据。相似性信息只有通过事物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或建构活动,才有可能生成并内化到受他物作用的反映者之内在结构中,成为再现他物和进行续后相互作用的内在动力机制。一物要在结构上复现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他物,必然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信息交换,并在漫长信息交换中内化并积淀相似性信息,使映现他物结构的相似信息集合起来,形成信息编码上的“相似块”,或者成为具有一定张力的“相似信息块”。这种“相似信息块”既是事物之间广义建构活动的内化产物,同时又是同化活动或同化他物信息的内在动力根据,更是造成事物新的结构并复制和映现他物结构的内在根据。

人的思维是依照“相似信息块”来活动的。“其直接原因在于:人的神经网络中的信息活动,乃是基于以相似性的信息(这个信息有外部输入的,也包括大脑中自己产生的)为中介而自我进行的相似激活、相似联系、相似催化、相互调剂、相互匹配的原理而工作的。而这些神经网络活动过程本身又有其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的系统相似性原理为根据。”⑤因此,从相似性原理出发,结合“相似信息块”在种系认识发生上的主体内化方式,有助于我们揭示自然界的客观逻辑向人的主观思维逻辑的转换生成机制。

三、“相似信息块”在动物思维向人的思维转换过程中的作用

自然界的客观逻辑向人的主观逻辑的转换是通过实践逻辑的中介而进行的。列宁在谈到由实践向人的观念逻辑转化的机制时概括地指出:“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这些格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千百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⑥这里所说的“千百万次的重复”似乎更适合于我们对认识系统发生的主体逻辑格的说明。事实上,只有揭示了种系发生时期的观念逻辑的生成方式,才可能最终证明思维的主观的逻辑根源于实践逻辑内化这一基本观点。

不过,在种系认识系统发生上,自然界客观逻辑向观念逻辑转化是以动物活动逻辑向人的思维或观念逻辑演化为中介的。其间,实践逻辑在推动动物思维向人的思维转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实践逻辑向初民们观念逻辑的内化又必须通过“相似信息块”的形成及其功能发挥这一内在机制才能弄清其微观过程。动物的活动逻辑向人的观念逻辑转换大致经过了三个相互联系的演化过程,而“相似信息块”则是每一过程展开转换的生成机制,其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

1、“相似信息块”在推动机体逻辑向表象逻辑转化中的作用。

原始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身体而不借助中介物——工具;二是借助工具的中介。从发生学角度看,后一种方式是从前一种方式逐步演化而来的。原始人用前肢(形成中的手)握石块,木棒等用来投掷或追捕野兽,这就将自己与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间接化,对机体功能的改善更为有利。使用和制造工具即是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前提条件,也是人类最初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的外在指向是动作逻辑,其内在指向则是机体逻辑,二者是统一过程的不同层面,本质上是一致的。

对于原始人来说,借助工具的机体活动,一方面经过“亿万次重复”便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另一方面“重复性机体运动”在活动着的动作机能中凝结为具有同质性的信息并构造出适应机体动作的“相似信息块”。这种机体逻辑的“相似信息块”既是机体功能发挥的积淀,也是每一次机体运动的“记忆”。由于动作的中介物的影响,便是其“记忆”相对复杂化,从而导致机体逻辑的进化。“相似信息块”在伴随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实践活动经过长演积淀和内化,成为一种同化新的机体活动的内生模型,并在种系进化中以遗传的方式巩固起来。另一方面,随着机体逻辑“相似信息块”的不断巩固与完善,形成中的人脑皮质及皮质外器官同身体器官相协调的动作技能也得到发展。这一发展必然造成种系类特性的增长和强化,从而在物种的神经结构及功能上逐步人化,逐步脱离动物圈的物种界限。

使用工具的操作技能活动是由机体逻辑决定的。而这种活动伴随着感知活动,使身体运动图像化。这种与体能共生的图像式动作过程经感知系统接受必然内化到大脑之中,在反复重复的实践活动中转化为图象相似信息。表象也就是这种相似知觉的信息提取和重演。

2、“相似信息块”在推动表象逻辑向概念逻辑转化中的作用。

物质性的实践活动孕育了把表象逻辑转化为抽象理性思维逻辑的条件。这一条件从外部来说是同身体器官运动相一致的。工具性活动及工具对自然界的自然物的作用更突现了对象的外在性、身体器官与外物分离性、对立性,使人的对象性意识的形成更趋有利。从内部来说,这一条件是同大脑中“相似信息块”模型的转化一致的。表象逻辑在记忆中积淀到一定的阶段,会造成信息能量的增生、催化与激活,由此会使原有相似块发生质的跃迁,模似性符号向象征性符号的转换,就是这种相似块跃迁的一种表征形式。象征性符号既是信息的内隐性载体,同时又是信息能量激化后增生的一种新的相似块原型。有了抽象的象征性符号,信息的相似性集结和储存便有了新的增生点。这就势必促成表象逻辑向概念逻辑的转换。由于相似表象的信息集结,使得信息的符号负载系统具有了新的构造功能。同时“相似信息块”获得了两种功能。一是同化新的表象的功能,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相似信息块”相调协、相匹配,这就是思维活动中的类比,联想。二是甄别、厘定外源信息的功能,输入的信息或融合于表象图型或被抽象性符号图式同化,这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归纳或对比等。因此,概念逻辑的生成取决于“相似信息块”的功能发挥。

从表象思维向概念思维的转化以“相似信息”的积淀为前提。一定能量的“相似信息块”会造成信息集结方式的重组,从而使其构造功能多极化。机体逻辑、表象逻辑和概念逻辑都不过是“相似信息块”功能的发挥之不同表现形式而已。它们都可以看作是相似性逻辑的具体形式。表象逻辑向概念逻辑的转化是“相似信息块”的功能的转换,也是相似逻辑的层次跃迁。

因此,日本逻辑学家黑崎宏才说:“所有的推理,其结果不外乎是根据相似物或类似物进行推理。”⑦我国学者傅季重认为,“形式逻辑的最基本的思维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三条规律,如果概括为一组的话,则可谓之同异律,这是事物所固有的同异关系、特性的反映。”⑧相似逻辑是所有思维逻辑规律的共同基础。相似逻辑是主体由表象逻辑向概念逻辑转化的根源和基础。相似逻辑内在发生展开运动机制就是头脑中“相似信息块”的提取,重组和编码。原始人的思维向人的思维的转化,也就是以实践逻辑为中介通过机体逻辑向表象逻辑再由表象逻辑向概念逻辑的逐级转化。而这种转化是“相似信息块”积淀与扩展以及功能全面发挥的结果。

总之,“相似信息块”是认识系统发生及认识个体发生的内在机制。所有逻辑都是相似逻辑的表现方式。相似逻辑存在的基础及生成的根据在于主体头脑中“相似信息块”的储存及提取。所谓认识的“结构”“图式”“格局”等等都不过是认识过程中凝结成并且可以启用来结合、同化新的外来信息的“相似信息块”。客体的外来剌激只有通过主体的“相似信息块”的整理、分解、组合和转换,才能成为有序的信息组合,形成人类的客观知识。所以,“相似信息块”不仅是人类观念逻辑生成的微观机制,也是观念逻辑建构人类知识的根基。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4-75页。

②《列宁选集》第2卷,第295页。

③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82页。

④⑤张光鉴:《相似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第9页。

⑥《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3页。

⑦黑崎宏才:《规范论的必然性》,载《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3年第1期。

⑧傅季重:《比较——思维、认识的科学方法》,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8期。

标签:;  ;  ;  ;  

“相似信息块”:客观逻辑向概念逻辑转化的内在机制_系统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