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它受到许多限制_国家经济论文

独联体,它受到许多限制_国家经济论文

受多方牵制的独联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联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分合合三载半,一体化成为主导趋势:

独立意识仍强烈,怎样联合尚未定型。

独联体成立后不久,由于内部问题很多,人们对它的前景并不看好。经过一段时间后,情况虽有了些变化,但仍众说纷纭。5月26日,第18次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除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国总统派代表与会外,10位元首都亲临会场。对这次会议,独联体内外的评论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内部争斗阻碍了独联体朝一体化发展,有的评论则赫然冠以《向经济一体化迈进的独联体明斯克首脑会议》的标题。

不论从明斯克会议本身而言,还是从整个独联体而言,非常悲观或非常乐观的评价恐怕都不符合实际情况。

主要成果

短短的一天会议分成国家元首会议、政府首脑会议和二者联席会议三部分。叶利钦总统在联席会议上说:“这几个会全都很成功,我们用半天的时间解决了15个问题。”

确实,多数决定是12票一致通过的。其中有四项涉及维护前苏联地区稳定和消除热点问题,即:将独联体维和部队在塔吉克斯坦的驻扎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批准调解塔吉克斯坦—阿富汗边境局势的综合计划;任命博布雷舍夫中将为驻塔吉克斯坦集体维和部队司令;延长调解阿布哈兹冲突的独联体集体维和部队驻扎期限。

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有关的五个文件也获得通过:延长集体安全委员会秘书长的任职期限,决定对集体安全条约进行法律登记,批准集体安全委员会程序规则,批准集体安全构想实施计划,批准关于集体安全条约参加国加强军事合作的主要方向的计划。

两项无关大局的协议也一致通过:授予独联体国家公民朱可夫勋章的办法,运输专门物资和军用物资协议。

关于建立独联体货币委员会的协议,只有土库曼斯坦一国弃权,其余11国一致赞同。

剩下的三项相当重要的文件,与会者则无法达成共识。其中包括:对独联体成员国议会大会公约,五国反对,七国赞成;在保卫独联体外部边界条约上签字的也只有七国,乌克兰、土库曼斯坦、摩尔多瓦、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斯坦五国拒不签字;在讨论关于人权和人身自由的公约时,赞成者与反对者势均力敌,各六票。

上述投票结果大致上反映了独联体各成员国对独联体范围内的一体化、对独立和联合的态度。

经济优先

独联体国家目前都在不同程度上处于巩固独立、保障安全、克服经济和社会政治危机的时期。凡是有利于这些目标的倡议,必然得到响应,凡是与此有矛盾的举措,必然引起疑虑。

独联体国家都希望维持前苏联地区的稳定。各国对独联体内部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阿布哈兹、纳—卡州、车臣、塔吉克斯坦这五个热点感到不安,担心战火蔓延引发更大范围的地区冲突,同时对境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向穆斯林聚居的后四个热点涌透持有高度警惕。因此,在阿布哈兹和塔吉克斯坦地区维和问题上,在集体安全问题上,独联体国家领导人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是十分自然的。

苏联解体后,统一的国民经济分裂成15个大小不等的经济空间,后果是灾难性的。这几年来,前苏联成员国经济滑坡有1/3到1/2是原先的经济联系中断造成的。这些国家70年来已结成了错综复杂、难分难解的经济关系。重新实现经济一体化,是独联体国家今天的共同愿望。在明斯克会议上成立跨国货币委员会的协议几乎是一致通过,便是经济一体化愿望的反映。

苏联解体后,前成员国先后发行本国货币,到今年,15国均有各自的货币,卢布失去了统一结算和支付手段的作用,而各国一时又未能找到各国货币兑换的办法,加之各国因缺乏外汇难以进行外汇结算,不得已而从事易货贸易,从而形成各国间大量拖欠货物,影响了经贸往来。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就曾抱怨,“独联体效果差的原因是过多地从事政治,而忽视了经济”。在明斯克会议之前,独联体国家已经在经济一体化方面采取了不少行动;成立跨国经济委员会,白俄罗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率先成立关税联盟,最终目的是形成统一的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务市场。

因此,叶利钦总统称一体化倾向已在明斯克会议占主导地位,切尔诺梅尔金总理认为会议在扩大各国经济合作方面向前迈了一步,这并非言过其实。但是,这次会议东道国总统卢卡申科在开会当天说的一句话,也表达了出席会议的相当一部分国家领导人的心情:“我怀念那个前超级大国,但恢复苏联是不可能的。”

这表明独联体各国在优先考虑经济问题时,并没有放弃主权和独立。大家虽然都希望从经济一体化中得到好处,但对任何触及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做法都十分敏感。保卫独联体外部边界容易使人联想起那个已解体的大一统的联盟。4月份,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说过,要用武力保护国外的俄罗斯人。此说不仅遭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反对,也引起了乌克兰的不安。在这种背景下,关于人权和人身自由的公约极易涉及敏感的王权问题。这几个文件有较多成员国领导人未表示赞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体化前景

独联体从成立到现在,已经三年半,尚未摆脱萎靡不振、松散低效、缺乏集体意志和行动能力的状态。这个国际组织虽然为苏联后的地缘政治空间勾画了轮廓,但它依然没有定型。

独联体到底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治组织形式?谁也说不清道不白。有人曾这样形容它,“独联体是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综合作用的产物”。独联体是在苏联解体时仓促成立的,是地方主义、民族主义、经济利己主义等离心力同经济依赖、习惯势力、共同历史和安全利益等向心力的折中产物,是独立愿望和合作需要之间的平衡物,有不少先天缺陷。

一是成员国之间缺乏共同的意识形态、相近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对历史遗产的统一认识,缺乏强大的凝聚力。二是对独联体的宗旨、性质、任务缺乏明确的构想。究竟要成为严密的军政同盟,还是松散的经济联盟,是成为联邦、邦联,还是国家集团,大家从一开始就心中无数。三是结构性差。独联体设了无数委员会和机构,但很长时间没有一个担负执行、协调和监督职能的常设机构。四是行动能力差,独联体通过的决议达四五百个,每次首脑会议总能通过一两打文件,但切实履行的寥寥无几,这些文件对成员国社会经济的实际影响很有限。然而,独联体松散的现实又恰恰使它能在各国急需巩固独立之时能被接受而不致夭折。

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国,不论苏联解体后形成的实体是统一国家、联盟、邦联,还是势力范围,俄罗斯都是其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中心,起主导作用。俄罗斯从1993年对外交作重大调整后,把前苏联地区视为本国特殊利益地区,是俄对外政策的核心圈——联盟关系圈。俄罗斯新的军事学说,也把前苏联地区宣布为切身利益地区。

独联体其他成员国也从依靠西方援助一步跨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梦想中清醒过来,明白它们在经济和安全问题上依然有求于俄罗斯。最近一两年,独联体国家领导人不断发出加强一体化的呼吁,向心趋势增强。但是,在一体化的方式和如何实现一体化方面,各国意见不一。

从目前看,由于独联体各成员国主权意识强烈,经济一体化将以“欧洲联盟”模式为样板,即:经济合作以政府间合作为主,超国家机构的统筹规划作用将不会很强。

在军事一体化方面,由于俄罗斯一国独强,除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以外的独联体其他国家在军事领域尚不具备完全独立的条件,对俄罗斯的依附性较强。独联体范围内已成立统一的军事协调机构,多数国家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军事合作的进展比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要快。

虽说目前独联体国家的总趋势是呼吁一体化,加强联合和增加凝聚力,但这些国家尚未完成政治、经济体制的过渡,尚未走出经济危机,独联体出现相反趋势的可能依然存在。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独联体变成一个强大的邦联或联盟,怕出现又一个苏联,使欧洲和世界格局再次发生不利于西方的变化,因而会多方牵制独联体加强一体化的进程。

标签:;  ;  

独联体,它受到许多限制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