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面临的现状与思考论文_韩慧兰

安全工程专业面临的现状与思考论文_韩慧兰

河北洁源安评环保咨询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安全管理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企业安全能力的提升,经历了由被动检查到主动防范的过程。现阶段有效的实施监督检查是防患于未然、保障安全的主要工作。传统的监督监查工作,存在检查实施标准难、监督检查工作开展难、发现问题整改跟踪难等问题,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建立新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提供了技术驱动力。本文以安全工程建设作为研究方向,希望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监督;企业安全能力;管理模式

引言

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是现阶段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通过组织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隐患并组织整改,以降低事故事件出现的概率,同时,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整改,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性。传统的安全监督管理,存在检查面广,依赖于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出问题整改跟踪难等问题,导致实施检查工作成本高,效果差异大等难题。近几年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无线基站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为安全监管模式的构建提供了信息技术保障。

1 安全工程管理模式构建的意义

作为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构建,能够通过建立预防机制,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和生产操作制度实现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化建设,能够凭借现代技术和先进经验使各种安全问题得到标准化的治理。构建该种模式,可以针对企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专门安全管理流程和规范的制定,确保各环节安全生产由专人负责,从而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从企业基层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基本安全生产管理等各方面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并使各部门、班组和员工在安全生产标准下得到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则能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得到规范,与国家安全标准相统一。在该模式下,企业的人、事、物可以始终得到良性管理,安全操作技术也将与对应规章制度联系在一起,确保安全生产标准与实际效果保持统一,继而使企业始终处在安全生产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对于企业来讲,构建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能够以安全性为前提进行生产管理,从而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内涵和综合管理水平,使企业安全与利益达到最大化。

2 当前企业安全工程管理现状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促使各行各业陆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了各自的标准体系。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内容繁多,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现阶段,尽管大多数企业拥有整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是在安全生产中却未能真正落实制度。而制度的制定,也未能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需求,所以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难以应对企业突发安全事故和潜在安全隐患。作为安全生产管理者,由于企业未能给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足够重视,所以管理人员未能按照标准进行实际操作演示,造成实际生产中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面向一线人员,则未能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造成了操作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实际操作中未能做好安全防护,作业时违背正规程序,继而造成了安全生产事故屡屡发生。

3 促进企业安全工程质量与安全工作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

3.1明确安全管理模式要求

在实际进行模式构建时,还要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要求,确保模式能够得到科学应用。从总体上来看,模式的构建是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率,所以需要实现各项生产工作的全覆盖,保证企业生产管理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因此在实际进行模式构建时,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生产需求,通过对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进行适当调整,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想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实现对企业各种实际工作情况的综合考虑,完成合理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切实掌握各项业务、各项工作的安全操作程序,了解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业务将随之变化,所以在安全标准建设方面有较高要求,还要深入现场确定真实生产情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评价,才能确定管理模式的构建要求,保证模式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建立安全管理模式体系结构

结合构建要求,需要完成合理模式体系结构的建立。从以往分析工作来看,管理模式体系结构包含安全生产对象、安全生产管理方法,需要通过整合实现对企业各项生产管理工作的统筹安排,实现科学的安全管理。所以在模式体系结构建立过程中,需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的分析,以便明确管理对象,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而企业安全责任需要随着业务的变化而改变,所以需要根据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论证分析,确定企业安全生产隐患。通过采用风险评估、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等各种方法,则能实现隐患的排查治理,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过程健康稳定进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需求变化,对体系结构进行调整,则能使结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企业各个安全生产环节得到有效控制,继而为企业的安全发展奠定基础。

3.3把握安全管理模式核心要素

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中,包含企业各种管理对象和整个管理过程,涉及内容和安全生产因素较多,难以保证各种因素都能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所以在实际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时,需要加强核心要素把握,通过管理保证重要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较高[1]。针对核心要素,通过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并严格按照标准实施计划,然后进行计划方案的总结,则能使相关操作得到有序进行,继而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则要根据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各种风险的评估,完成安全隐患的记录。结合评估结果,需要实现安全生产计划的整改,并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危险源监测,确定风险严重程度[2]。通过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则能时刻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继而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3.4安全生产关键点管理

针对安全生产关键点,通过管理则能有效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核心要素的把握。在现代企业生产中,关键点在于企业安全管理特定阶段,需要实施特殊管理办法,以免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为有效进行安全生产关键点把控,企业还应完成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将企业日常生产中各种安全要素纳入系统管理范围内,实现对关键点的数据化、信息化管理。结合系统收集的信息,可以确定企业关键设备运行情况、关键生产工序检查记录等,完成企业安全隐患库的建设,建立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3]。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还要完成标准化流程的设立,按照流程对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完成计划表的制定。按照计划表,系统会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得到相应的统计报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系统数据将得到不断更新,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数据依据。采取该种措施,则能完成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落实体系各项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关键点的管理。

结束语

总之,安全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工作内容。只有加强安全工程质量,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商伟光. 精益管理在烟草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2017(34):148+161.

[2]张海燕,王鹏,孙立茹. 企业安全管理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促进意义[J]. 住宅与房地产,2018(15):159+162.

[3]邓工科. 试论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信息科技,2018,2(10):161-162.

论文作者:韩慧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安全工程专业面临的现状与思考论文_韩慧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