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 742500
摘 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朗读能力 兴趣 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莫大的财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多种措施,激发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3.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
4.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
5.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打好基础,形成习惯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其次,研究表明,学生形成一定的朗读习惯后,再通过朗读基础训练(包括发音、正音、吐字、发声等训练)、朗读技巧训练(主要包括停顿、轻重、快慢、语气等四个方面)、朗读节奏训练(主要包括节奏、音高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朗读时能做到正确、流利,初步做到有感情,效果显著。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教师范读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地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
1.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
2.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3.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要选择那些写景状物的优美文章。
此外,在朗读时还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四、注重“评读”,读中求新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也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评一评其他同学的朗读,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读得很好”、“读得不够好”之类的泛泛而谈,远远达不到我们让学生“评读”的目的。为此,在课题研究中,我通过学生朗读能力评价策略的研究,通过《学生朗读水平评价表》的拟定与实施,引导学生从朗读基础、朗读技巧、朗读节奏以及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等方面进行评读,效果不错。
因此,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评读中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朗读的技巧,而且有助于其对文本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当然,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以求效果的最大化。
五、立足理解,品读感悟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这是不言而喻的。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技巧、摹仿入境、“评读”求新的基础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从而感悟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比较理想的追求吧!
然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论文作者:杜董秀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感情论文; 水平论文; 读得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