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在增加投资规模的同时,也逐步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管理,但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保护措施仍需要加强,建立健全施工安全保障机制,使用质量好的建筑材料,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系数,为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良性发展而不断努力。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措施来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对策
前言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管理人员要对工地人员做必要的安全意识培训,规范管理方法,提高对于施工技术的标准,不仅要适应市场的变化,还要创新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使建筑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行业管理形式,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使我国的工程建设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
1.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主要是由安全生产管理局与安全监督站负责,但是这些机构只能够完成基本的宏观监督与指挥,定期进行抽查,并没有将监督与管理落实到实处,安全监督站也只是授权进行监督,并没有实际的权利,大部分基层监督站很少有安全人员进行监督,因此,建筑安全管理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质量监督站负责安全监督工作,但是却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经费的紧缺,造成企业的工作人员的培训无法得到实施,技能与素质不能同时提高,安全设备也不能及时进行更新,这就使得建筑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无法建立科学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1]
1.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过高
机器设备是开展建筑工程的必要条件,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但常有工作人员在使用机器设备时,不遵守使用规范,维护方式不当,使机器的折损率不断降低,操作人员的不敬业也是导致机器设备费用过高的原因之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个别建筑企业缺乏合同管理意识,管理者没能具备丰富的专业合同知识,导致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存在着空白区域,对于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等都使得合同管理混乱等问题一直存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阻碍。
1.3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对于施工单位的方案未能及时查看与调整,甚至是不能根据其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影响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有的监管人员对法律甚至没有足够的了解,不熟悉基本的技术规程,因此在施工现场出现潜在的隐患时不能及时的发现,即使是对安全隐患进行解决的时候,也常常因为无法及时采取措施,或者是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进行整改,对违章现象也无法及时的制止和纠正,施工单位不及时整改问题,不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道也都是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的体现,这都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2.改善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实体检查
建筑企业要想使安全管理更加的规范,就需要加强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实体检查的力度。而加强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将各项制度都落实到实处,使技术能够获得安全的支撑,逐步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增强管理水平,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保障自我安全。加强安全文明措施,规范安全责任主体施工单位中施工人员与管理者的行为,使资金能够得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施工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加大资金的投入,为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监督管理机构还应该对工地项目加强管理与监察,特别是对施工用电以及机械设备,需要格外的管理与关注,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与防护工作,使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加强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3]
2.2完善工程造价信息体系建设
对于当今建筑工程管理来说,工程造价信息体系的建设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应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及时关注市场的发展变化,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不断扩展投资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链,关注国外建筑工程的发展变化,逐渐与国际接轨,各个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自身实际发展出发,建设符合自身发展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对工程造价管理及逆行全方位的控制与管理,利用通信网络与数据库系统,来实现建筑工程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从而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对材料用量的控制来控制材料费用,精确预算材料的消耗量,对于剩下的材料进行回收,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将材料的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选择合适自己并且性价比最高的材料。
2.3转变监督模式
监督结构应学会转变监督模式,贯彻落实建设工程的管理条例,同时逐步加大执法力度,将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对于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逐步解决,建立多元化的监督管理体系,及时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保证施工质量,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能够及时的应对突发事件与隐患,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损失,同时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审核,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严格进行管理,尽可能的建立一支高效的监督管理队伍,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地的安全监督管理,从而使施工管理的标准得到提高,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创新,使建筑企业能够长远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加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使用先进质量好的施工材料,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增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能够及时止损,提高工作效率,在进行个性化的设计的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及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从而监督建筑施工更加有效安全的开展,也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助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晨亮.简析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强化与创新[J].建筑安全,2009(04).
[2]谢英良.新形势下建筑安全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9).
[3]何世民,陈震.《建筑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现状及发展探讨[J].建筑安全. 2007(04).
论文作者:张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建筑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企业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监督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