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占有相当比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因此,研究如何控制高层建筑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由于混凝土是形成高层建筑的核心要素,也必然成为质量控制的关键。本文工作实际,对高层建筑物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提高我国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对策
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是核心,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高层建筑工程起步较晚,施工人员素质较低,施工方法较原始,工业化程度较低,施工作业条件较简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混凝土配比问题,模板问题,养护问题,振捣问题。并由此产生混凝土的蜂窝、麻面、裂缝等问题,甚至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如何在既有现实条件下,系统控制混凝土质量是设计、施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的起因
1.1、蜂窝现象
混凝土结构出现部分松散、砂浆少、石子多、各石子之间形成空的隙就像蜂窝状的窟窿。其成因如下:(1)混凝土配合比不恰当,或砂、水泥、石子材料加水量计算不准确,形成砂浆少、石子多的现象;(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浇筑混凝土不当或下料过高,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2、孔洞现象
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存在有空隙或者是局部没有混凝土等,其成因如下:(1)混凝土浇注在钢铁密集区或嵌入部位的位置不够畅通,导致模板不能填补缺口;(2)施工人员不能严格地按照顺序进行混凝土振捣,致使出现漏振的问题;(3)存在混凝土隔离,石桩,分离砂浆和跑浆严重等一系列问题;(4)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照施工过程以及施工顺序进行认真地操作;(5)混凝土进入块状,木质等碎屑。
1.3、麻面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其成因如下:(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1.4、露筋现象
混凝土内的主要钢筋,辅助钢筋或箍筋暴露在结构件表面。原因如下:(1)浇注混凝土,加固保护层垫块太少或遗漏,导致筋紧贴模板暴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加固太厚,混凝土砂浆不能用钢筋填充,导致暴露的钢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1.5、缝隙、夹层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其成因如下:(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于,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寓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控制
2.1、蜂窝现象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拦脖子”。(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2、孔洞现象防治孔洞措施
(1)应用细石混凝土浇筑钢筋密集的位置,精心分层振动密集处理,同时将孔洞预留出来,从两侧下料,而且从侧面加开加灌门,防止出现漏振问题;(2)施工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模具中所含的沙砾和粘土等碎屑。另外,应在软膜周围的毛孔和松散的混凝土中凿孔,然后用水冲洗。充分湿润之后,需要采取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小心浇水和捣固处理。
2.3、麻面现象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2.4、露筋现象防治的措施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5、缝隙、夹层现象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漓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探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结束语
虽然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现象,但并不是无法控制的。在施工实践中,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把材料质量关,合理进行混凝土的混合设计,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运行,加强项目管理和检测,力争完善技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可以避免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通病。
参考文献
[1]金天仁.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控制的措施[J].江西建材,2017,01:101+107.
[2]郑任川.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6:189.
[3]盖莎.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7,04:126-127.
[4]郭启明.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建设科技,2016,15:148-149.
[5]李明涛,庄国英.高层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6,08:82+84.
论文作者:曲民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混凝土论文; 砂浆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表面论文; 石子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