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时代下的高端化学籍规范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论文,时代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年来,我国频频曝光伪造学生学籍、择校暗箱操作、中高考民族加分作假、随迁子女不能同等受教育、虚报学生资助等违规行为,严重扰乱了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秩序性,也暴露了我国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上的漏洞。此次,全国首部联网的配套电子学籍系统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出台和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从技术层面彻底杜绝虚假学籍、重复学籍、乱改学生信息等违规行为,规避教育界的诟病,同时为随迁子女跨省转学等提供便利服务。解决了学籍数据分散、交换不畅等问题,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合理配置。
在电子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统一电子学籍管理无疑是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一种系统管理手段,对全国中小学的诸多正确信息的管理必有很大裨益。
一、规避中高考民族加分作假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杜柯伟强调:学生学籍号是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从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一人一个号,并且将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体检信息等均记入学籍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实现学籍系统在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全面覆盖,学生数据“一个不能少”。并且数据一次采集,防止学籍造假。
这样的管理必能杜绝那些徇私舞弊的不法行为,尤其是会彻底扫除各地中高考民族加分作假现象。曾闻,有的地方政策规定少数民族加分高达20分,最低也要加5分。在湖南,只要是某个考生加10分,其分数就能超越当地考生九千多名。那么,高考裸分假如加上20分,一个考生,就完全有可能由不是重点而变为重点,也有可能变为幸运儿如愿成为北大清华的学子。加分本来是一种纠偏教育的政策,可是如今由于监管不到位,各种特权势力的介入,民族加分反而成为一种教育不公的弊端行为。“终身学籍号”政策的出台,可确定民族身份,有望杜绝那些权贵家庭的特权人篡改民族得到少数民族加分的待遇,摒弃扰乱正常秩序的加分政策现象,这或许能将中高考加分从走向的“弊”一端扭正过来,成为规避中高考民族加分作假这种难以察觉、远离考场的隐形作弊行为的一种最便捷、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破解跨省转学、异地高考难题
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保证唯一性,全国范围内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不变,针对转学、休学等变动均有处理办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较大,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据教育部2013年8月16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393.8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035.54万人,在初中就读358.33万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271.0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517.88万人,在初中就读753.19万人。
如何保障这些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一直以来是广大家长最关心且难以破解的疑难问题,也是目前随迁子女跨省、跨地域就学的一个社会管理的紧迫课题。以前各地的学籍管理各自为政,学籍成为学生随父母流动的一道很难逾越的屏障,解决这一问题,困难重重,于是暗箱操作择校、学校乱收费的舞弊现象屡屡浮现,有的农村家庭因为拿不出昂贵的择校费,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让老人照顾,更有甚者只能将年幼的孩子托付邻居朋友照看,因此发生很多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学籍问题还有另一个转学弊端,传统的学籍转接工作模式需要家长在两地往返奔波办理转学手续,学籍转接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而在电子学籍系统环境下,家长只需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其他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快速、便捷解决跨省转学问题。
另外,统一学籍管理对解决异地高考问题也起到积极的作用。2013年初,全国大部分省份出台了异地高考政策,只有京上广三地的异地高考政策最终未能全面开放,而是提出了一定条件限制异地考生来京上广参加高考,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呈现于渴盼的大家面前。如京广两地的异地高考政策中,就都提到随迁子女要在本地完成3整年学籍方可参加本地的高考,而在上海也要求有上海学籍才能参加本地高考。除此之外,还附加其他的条件,那么电子统一学籍管理后,是否可以彻底打破这种享受教育不公的局面呢?是否能真正破解北京大学成为“北京人大学”、复旦大学成为“上海人大学”的不良教育格局,而给每个考生平等的学习机会?
同时,这一学籍管理办法的出台和实施,也给予了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学生上重点大学的可能。据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广东、安徽考生考进北大的概率只有北京考生的1%,而上海考生考进复旦的机会是山东考生的274倍,是内蒙古考生的288倍。新学籍管理办法的出台与实施希望能破除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怪象,对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有一定改善,学校教育实现科学、有效对接,义务教育均衡化程度有所提升。
三、高效跟踪教育现状
此次出台的学籍管理办法对学籍信息的安全管理有更高的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指定专门学籍管理员,建立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对泄露学籍信息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管理责任。并且,采集工作和修改工作都将采取家长签字、修改留痕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逐级核查、永久追踪。
另外,对学生的升学情况也会精确记录。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咨询专家褚宏启讲:全国中小学生统一学籍号能够高效、便捷地管理学生走向,特别是对流动儿童群体,特别是对山区里的留守儿童情况的了解。
的确如此,学生转学,子女随父母流动升学,以及很多留守儿童辍学、失学等情况,都能通过全国统一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查到准确的信息,得到最为真实的反映。这对于统计我国真实的教育情况,调整教育发展方针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都有积极作用。
据此,国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发放教育经费。之前我国在学籍管理上,主要强调地方的自主作用,全国有23个省市已先后出台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然而,学籍数据分散、采集困难、交换不畅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经费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工作。统一的学籍管理有助于减少义务教育经费拨付的误差,防止个别学校虚报学生数量而套取教育经费,吃“教育空饷”的现象。同时,统一电子学籍系统将建设五级应用系统中的核心学籍管理和营养餐管理功能。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清楚地知道某一个学生某天有没有吃到国家补助的“营养餐”,吃的是什么,也能明确营养餐经费的实数发放。该系统日后还将加入校车管理等功能。
可见,“终身学籍号”不仅终结了我国学籍管理各自为政的状态,还实现了电子时代下的现代化教育管理。这一举措是一个惠及亿万学生和家庭的制度产物。学籍信息同步化、规范化大大方便了教育管理,是对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一种及时修补。这对于规范学籍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教育教学、促进教育公平是有积极推动作用的。
一个学籍号的制度改变也许会推及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变化。这样一个不分身份、财富、地位的良好流通渠道必然让广大公民真正受益。然而,对此管理办法的实施,也有专家建议我们理性对待,认为一个电子学籍管理并不能彻底根除教育界现存的诸多诟病。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牛志奎就认为,全国中小学生统一学籍固然是一种进步,但要仅仅依靠它解决择校问题之类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却还是治标不治本。诸如择校乱收费、走关系等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教育资源不平衡造成的,只有平衡不同地区的教育差异,做好学校的基础建设,此类现象才会自然消失。否则,就像身份证号也能造假一样,学籍号也能被利用。
在科学利用电子学籍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我们警惕和防范那些信息滥用、教育权力腐败等行为。因此,如何协调好学籍统一后的监管和有效利用,必然成为我们认真关注、考虑和期待的问题。
标签:高考论文;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升学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