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辉
青海第三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810008
摘要:我国山区和丘陵带幅员面积占大约70%,是世界上滑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们在山区修公路时大量开挖山坡,可能产生新滑坡或导致老滑坡复活,所以滑坡这种地质灾害给我们公路施工带来的损失和威胁也是巨大的。
关键词:定义;原理;方法
一、滑坡的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中立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的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就是大量上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内部的一个滑动面突然向下滑动的现象。
二、防治滑坡的原理
影响滑坡的因素概况为:岩性、构造、水;把山体滑坡的防治原理大概分为三个:一是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二是力学平衡;三是排水工程。
(一)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
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质岩层中,当坚硬岩层或岩体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能形成滑坡。对于软基和由软土构成的边坡,可以采用物理或化学的处理方法,改变土体性质,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二)力学平衡
在滑坡体下部修筑抗滑石垛、抗滑挡土墙、抗滑桩等支挡建筑物,以增加滑坡下部的抗滑力。在滑坡体的上部刷方减载以减小其滑动力等。提供一个阻止整个滑动层向下滑动的力,使两者达到平衡,最终趋于稳定。
(三)排水工程
水的危害有地表水危害,地下水危害。在土质边坡或岩质边坡受水作用时,泥质岩层往往会泥化、软化;另外,地下水使孔隙水压增高,产生浮托力、动水压力,这些都会使岩石抗剪强度降低,容易形成软弱面。我们通过疏、堵等方式,将地表水和地下水引出或截断,减小甚至消除水对滑动层的破坏。
三、具体的方法
(一)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
1、物理方法
(1)注浆及注浆加筋法静压注浆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用于排水条件好且阻滑段坡面较平缓的滑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的崩塌堆积体及岩质滑坡,改善深层滑面力学性质,防止在诱发因素作用下产生滑移及处理滑体裂缝。
(2)旋喷注浆法。若干连续壁状固结体,既改善滑带及滑面力学强度,又可减少对滑坡排水通道影响,保持排水畅通。深层搅拦注浆加筋法:用于处治淤泥、淤泥质土及饱和黏性土的滑体、滑带。
(3)群桩法。采用碎石桩、石灰桩等柔性桩或微型桩等小截面群桩处理滑坡,适用于治理滑带土较深厚或滑面和滑移方向不确定的中小型滑坡。碎石桩采用干振或沉管方法形成碎石桩,在砂性土中可挤密加固,适用于治理滑带为土厚层淤泥质土、粉细砂的土质滑坡。微型桩可以在狭小的区域内施工,适于处理滑带土较厚的牵引式滑坡、处于蠕动阶段的推移滑坡。
(4)焙烧法。以一定的压力向预先设置在土层中的钻孔内压入灼热的气体或向孔中注入可燃液体或气体进行燃烧,使土体脱水、孔壁附近土体烧结固化,从而提高滑带土力学强度。采用焙烧法处理的滑带多为黏性土,且含水量较高,因此多采用开口式,把两个钻孔的下端采用扩扎方法,使其相通,在一个孔内燃烧,由另一孔排扎。
2、化学方法
离子交换法。在滑坡治理工程中,采用石灰、正确酸钙、磷酸铵、氧化铝、氧化钙及其他三价金属阳离子溶液,利用金属阳离子在饱和黏性土中具有扩散效应,在土结构中的迁移速度大于水的渗透性能,将期灌入饱和黏性土滑带中,交换出土中的阳离子,可使饱和黏性土的抗剪强度提高1~2倍。适用于治理滑移阶段的小型滑坡。
(二)力学平衡
1、抗滑挡土墙、石垛等
在滑坡底脚修建挡墙或垒砌石块。不但能适当提高滑坡的整体安全性,更可有效防止坡脚的局部崩坍,以免不断恶化边坡条件。但对于大型滑坡,挡墙由于受到工程量及高度的限制,滑坡体的安全系数往往提高不大。如果在边坡表面修建一些拱形或网形建筑物,或对边坡加以表面砌护,则它们虽不能防止深层滑动,提高滑坡体的整体稳定性,但也能防止表面局部崩落、冲刷,以免进一步恶化滑坡体的工作条件。
2、抗滑桩
抗滑桩是利用桩在稳定岩土中的嵌固力支挡滑体,借以抗衡滑坡体的下滑力,不会因施工破坏其整体稳定,这是整治滑坡比较有效的措施。具有对滑体扰动少,操作简便,工期短,收效快,对行车干扰小,安全可靠等优点。抗滑桩多为挖孔或钻孔放入钢筋骨架灌筑混凝土而成。抗滑桩在滑动面一下的锚固深度,应根据滑体作用在桩上的主动土压力、桩前的被动土压力、岩土性质等确定。抗滑桩之间设混凝土板,形成抗滑桩板墙,效果更佳。
3、预应力锚索
预应力锚索单独稳定滑坡是在其中、前部打若干排锚索,锚于滑动面以下稳定地层中,施加预应力,增加对滑动面的垂直压力从而提高摩阻力和水平抗力,变被动受力为主动抗滑。地面用梁或锚墩作反力装置给滑体施加一个预应力来稳定滑坡,这样能有效地阻止滑坡的移动。
还有锚索桩、锚杆挡墙、减重反压等方法,锚索桩就是锚索与抗滑桩联合形成锚索桩。在抗滑桩顶部加 2~4 束锚索,增加一个拉力,改变普通抗滑桩的悬臂受力状态。锚杆挡墙由锚杆、肋柱和挡板三部分组成,用于薄层块状滑坡或基岩埋深较浅、滑体横向较长、滑面较陡的滑坡。减重反压是对由边坡上部自身失稳引起的滑坡或滑动面不深且滑动面具有上陡下缓形状时,对坡顶采取挖方卸载就能起到根治的作用。
(三)排水工程
应在滑坡防治总体方案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地下水及降雨条件,制定地表排水、地下排水以及二者相结合方案。一是在滑坡体外修环形截水沟,将地表水引至天然沟谷。滑体内修建树枝状排水系统,布置时主沟应尽量与滑坡方向一致。为防止地表水渗透,应填平夯实地表,对风化或裂隙地表应采取锚喷防护措施以及灌浆措施,此外还应重视绿化、植被以固定土壤;二是修建盲沟将浅层地下水排出,如果地下水深度为数米至数十米,则应对盲沟、地下隧洞及钻孔法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结束语:滑坡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选择防治措施前,要查清滑坡的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认真研究和确定滑坡的性质及其所在的发展阶段,了解产生滑坡的主、次原因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再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论文作者:李文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滑坡论文; 黏性论文; 地下水论文; 挡墙论文; 地表水论文; 方法论文; 预应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