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包裹性胸膜炎临床研究论文_王宏宇,张志学,吴丽娜

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包裹性胸膜炎临床研究论文_王宏宇,张志学,吴丽娜

(齐齐哈尔市胸科医院结核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 探究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化疗,给予实验组化疗联合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6、12个月时的胸水吸收情况、胸膜肥厚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治疗1、2、6、12个月时胸水吸收率分别为36.0%、60.0%、72.0%、96.0%,对照组分别为20.0%、28.0%、48.0%、88.0%,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内胸水吸收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时,实验组轻度肥厚52.0%,中度肥厚28.0%,重度肥厚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40.0%、3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能够加快胸水吸收,降低胸膜肥厚,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低频超声药物导入;包裹性胸膜炎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045-01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是由于结核杆菌直接感染胸膜而产生高度变态反应的一类炎症性疾病,及早就诊及规范治疗是其关键所在[1]。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是一种新型药物渗透的方法,是一种“无痛靶向给药”新方法[2]。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组采取常规化疗及常规化疗基础上的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的研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且已排除其他肺部疾病者,严重心衰、呼衰者,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支架、人工瓣膜者[3]。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至72岁,平均(36.8±10.9)岁;结核病史7d至2年,平均(1.0±0.9)年。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2至70岁,平均(37.2±10.7)岁;结核病史10d至2年,平均(1.2±0.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上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全身化疗,给予实验组全身化疗基础上的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即:采用超声电导仪及超声电导凝胶贴片进行药物导入。首先定位药物导入位置,做好标记,再将药液贴片与发射头固定于胸膜增厚处皮肤,启动治疗键,20min/次/d[4]。一疗程四周,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1、2、6、12个月时的胸水吸收情况、胸膜肥厚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胸水吸收情况分五个标准[5],即治愈: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未见胸膜肥厚;显效:胸腔积液吸收,胸膜肥厚仅限于肋膈角;有效:胸腔积液吸收,胸膜肥厚至膈圆顶;无效:化疗后依旧存在胸腔积液;恶化:胸腔积液依旧存在且发生肺内病灶。以B超下胸膜肥厚分度标准评定患者胸膜肥厚程度,即:胸膜厚度小于1.0cm为轻度,胸膜厚度在1.0-2.0cm为中度,胸膜厚度大于2.0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胸水吸收速度对比

治疗1、2、6、12个月时,实验组胸水吸收速度分别为9例(36.0%)、15例(60.0%)、18例(72.0%)、24例(96.0%),胸水吸收日12至180d,平均日为(64.5±2.0)d;对照组胸水吸收速度分别为5例(20.0%)、7例(28.0%)、12例(48.0%)、22例(88.0%),胸水吸收日35至280d,平均日为(96.5±3.0)d。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内胸水吸收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胸膜肥厚程度对比

治疗12个月时,实验组轻度肥厚13例(52.0%),中度肥厚7例(28.0%),重度肥厚5例(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例(28.0%)、10例(40.0%)、8例(3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12个月时,实验组中有2例肝功能异常,1例皮疹,3例白细胞减少;对照组中有3例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消化道症状,3例白细胞减少。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低频超声药物导入中超声波可通过其辐射压和空化效应,增加皮肤和组织的通透性,为药物进入体内提供动能,提高药物透皮速率,并且在深部病变组织形成药物高浓度聚集,减少了个体差异和毒副作用,将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应用于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化疗中,能够有效减毒增效、缩短疗程、减少费用。

综上所述,采用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能够加快胸水吸收,降低胸膜肥厚,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阳;邓爱花;熊玉红.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4):236-237.

[2]王娅;李佺;杨澄清;张宗琪;陆兰英.辅助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12):2258-2260.

[3]李青;王君;张琪;李秀芹;崔海龙;高福仁.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67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4):90-90.

[4]秦志华;施军卫;邱青;杨雪梅;潘海云;陈俊林.超声电导仪透药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4(s2):88-89.

[5]毛晓辉;曹思哲;王勃;吴璇;马庭喜;高兴华;徐纾;王清虎;薛瑜.超声透药靶向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12):2156-2158.

论文作者:王宏宇,张志学,吴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包裹性胸膜炎临床研究论文_王宏宇,张志学,吴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