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论文_郑雯素

浅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论文_郑雯素

中山市中能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528400

摘要: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满足人们的高品质生活居住需求。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环境现状监测技术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够增强监测数据的精确性与真实性,为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奠定基础。但是,在当前环境现状监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将对环境现状监测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旨在增强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也限制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展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工作时,应该以环境现状监测数据为依据,准确评价环境空气质量,为解决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奠定基础。在监测工作当中,应该对技术应用要点进行把控,比如确定监测因子、严格监测频率、设置监测点和制定监测方案等等。环境现状监测工作的周期性较差,而且对于监测人员的技术性与专业性要求较高,在工作中会应用高科技监测工具,因此环境现状监测的难度也较大。为了保障监测流程的规范性,增强监测数据的精确性,避免出现较大的误差,应该明确新导则与老导则的具体要求,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方案。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的问题

首先,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缺乏环境现状监测意识。虽然大气保护的有关协议已经十分健全,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出现废气排放不达标等问题。对于大气环境的监测缺乏实效性,没有在各个工作环节当中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1】。其次,环境现状监测的水平较低。在开展环境现状监测工作时,采样工作时其基础与前提。但是,由于缺乏对采样工作规范性的重视,导致样本采集不能真实反映该区域的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导致防治方案的制定缺乏依据。尤其是在当前大气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下,采样成本也在升高,这也给工作开展造成了阻碍。监测采样结果的真实性与全面性缺失,导致大气环境监测效果不显著,不能切实改善监测区域的环境质量。最后,缺乏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管理人员没有重视监测网络的建设,而且未能设置专项资金用于设备与技术的更新,导致监测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较低。这种问题会导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使得监测成本持续上升。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

(一)监测因子的选择

在老导则当中,对于环境现状监测中监测因子的选取缺乏明确的规定,这也会导致工作开展缺乏合理的依据。而在新导则当中,则明确规定了监测因子的选取问题,有利于监测工作效率的提升。严格监测具有标准限值的污染物,同时监测没有标准限值但是毒性较大的因子。在老导则当中,污染因子主要是指引起严重污染问题的污染物和排放量大的污染物,这样模糊的规定不利于监测方案的制定,也不利于对环评文件进行有效审核。与此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对于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最多选择5个监测因子是老导则中的相关规定,而在新导则当中则未对其进行限制,只要符合前文中监测条件的都应该进行环境现状监测。在当前大气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下,严格规范监测因子的选取,能够增强监测的力度,为切实改善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保障。

(二)监测频次的变化

为了增加环境现状监测的样本数量,防止由于样本不足导致的监测可靠性缺失等问题,在新导则中对于监测频次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有利于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对环境质量加以真实、全面的反映,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在老导则当中,针对二、三级评价项目进行监测时,一般规定监测时长为5天;而在新导则当中,无论是怎样的评价项目,都应该控制监测时长在7天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老导则当中,一级评价涵盖的时段数量为6个,而在新导则当中涵盖的时段为8个;在老导则当中,二、三级评价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开展02时的监测,而在新导则当中规定涵盖的时段必须为4个【3】。在老导则当中,并没有针对日平均浓度监测值的相关规定;而在新导则当中则需要以GB3095的相关规定对监测值进行处理,比如在监测TSP和PM10时,应该控制监测时长超过12h,监测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时应该控制监测时长超过18h。这样严格的规定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提升设备与技术的应用能力,满足监测频次的要求。

(三)监测点的设置

1.监测点设置

在确定监测点数量时,应该对监测区域的污染源、地形状况和空气保护目标等进行分析,同时深入了解项目要求,使其满足评价范围与等级的相关要求,增强环境现状监测效果。三级评价项目监测点的数量应该为2-4个,如果例行监测点位存在于三级评价项目当中,可以不设置监测点。此外,当近三年监测资料存在于评价范围以内,数据满足新导则要求时,也可以不再设置监测点。二级评价项目的监测点数量应该在6个以上,并且对代表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进行全面覆盖。当评价范围内的污染程度具有较大差异性或者存在较为复杂的地形条件时,可以对监测点数量进行适当增加【4】。而在一级评价项目当中,则应该设置10个以上的监测点。以车流量和道路布局等实际情况为依据,开展城市道路项目的监测点设置;在公路和铁路等监测项目当中,监测点位的设置应该确保保护目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在布设监测点时,应该确保其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该区域的环境现状。在三级评价项目当中,监测点轴向为主导风向,监测点设置在180°和0°方向中,在下风向当中应该适当增加监测点的数量。例行监测点存在于三级评价项目时,可以不再设置监测点。在二级评价项目当中,监测点轴向为主导风向,监测点设置在270°、180°、90°和0°方向中,在下风向当中应该适当增加监测点的数量。在2期监测中对监测点位进行调整时,应该以主导风向为依据。在一级评价项目当中,监测点轴向为主导风向,监测点设置在315°、270°、225°、180°、135°、90°、45°和0°方向中,在下风向当中应该适当增加监测点的数量,通常为1-3个【5】。保护目标的方位、地形状况、环境功能区和风频分布状况等,是在不同等级评价项目当中布设监测点时的主要依据,保障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增强监测数据的全面性、精确性与真实性。

结语

环境现状监测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能够为环保审批决策提供依据,在监测工作中应该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有效控制,以增强监测结果的可靠性。新导则中对于监测因子的选择、监测频次的变化和监测点的设置等做了更加严格而详细的规定,应该以新导则为依据,顺应当前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玉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5):122-123.

[2]王小红.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J].山东工业技术,2017(19):249.

[3]白广彬.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环境与发展,2016,28(03):10-16+19.

[4]苟德国,迟伟伟.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6,29(03):63-66.

[5]何潇,邢明敏,徐玉芳.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6):110.

论文作者:郑雯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浅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论文_郑雯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