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欺凌是指一个人或一帮人,在校园内或周边对另外一个或几个小学生实施欺负和伤害的事件。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校园欺凌的四大影响因素。应对校园欺凌现象,要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提升人际交往技巧;要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友善品质,强化家庭教育;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塑造健康集体文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治教育,注重正面引导。
关键词:小学校园;欺凌情况;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1-0179-01
近年来,随着大众媒体对校园欺凌报道的不断增加,该问题在公众视野的频繁出现,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热议和重视。2016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此次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表现出国家对治理这一问题的决心。
一、校园欺凌的概念和类型
1.1校园欺凌概念
当前国内外对于校园欺凌的定义尚未统一。奥维尤斯是第一个对校园欺凌作出定义的人。他认为,若一名学生长期且多次受到一个或多个学生的负面行动,那表明他遭到了欺凌。史密斯认为欺凌具备3个主要特点:故意、反复以及个体间的力量的差异。
因此,校园欺凌指的是在学生间发生的,处于强势地位的学生故意对较为弱势的学生实施反复性的肉体及心理上的伤害行为。
1.2校园欺凌类型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分析与整理,本文把校园欺凌分为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心理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5种类型。身体欺凌是传统的欺凌方式,这种方式具备直接性和外露化的特点,后4种则较为隐蔽化和间接化。具体而言,身体欺凌是指施害者对被害者实施殴打、恐吓、夺取财物的伤害行为。言语欺凌是指以语言为工具来中伤他人的方式,施害者一般以谣言、恐吓、嘲笑等手段进行欺凌,心理欺凌是指施害学生针对被害学生的不足与缺陷而采取讽刺、挖苦或者破坏被害学生私人物品的行为。关系欺凌一般意义上是施害者鼓动周围同学一起疏远被害者,从而破坏其正常的人际交往的行为,且常常同语言性的诋毁、侮辱相联系。网络欺凌是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或者网络技术诋毁、恐吓被害学生或在网络上传播对其具有侮辱性质的信息的伤害行为。因为网络传播的迅速性、广泛性,所以这种欺凌方式对被害学生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
2.1学生自身因素所导致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成长都不完全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迷茫,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无法与同学达到很好的沟通,不懂得与人交往。还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丧失兴趣,觉得自己比较笨,得不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时,容易产生孤僻心理。因此,这类学生本身经常处于一个独来独往,沉默寡言的生存状况下,很容易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凌。尤其是在受到欺凌之后,由于自身的孤僻心理,此类学生也不愿意与朋友家人倾诉内心的想法和遭遇,这更纵容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在欺凌者心情不愉快时,容易再次找此类学生解气,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学生家庭原因所导致
随着现代人们对婚恋观的不重视,不在乎,家庭矛盾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婆媳关系不和谐,抑或是现代交友平台的不断出现和推广,父母间很容易产生矛盾,比如父母争吵,甚至家暴现象的出现,都极大的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创伤,导致孩子对父母失去了尊重感和信任感。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一度下滑。容易引起其余强势同学的注意,稍有行为举止不恰当的时候,很容易受到那些同学的欺凌。还有一部分由于自身的家庭经济情况不乐观,同学对其产生偏见,经常故意找茬,对此同学进行言语侮辱或者肢体冲突。
2.3学校因素所导致
对于一些受到欺凌事件威胁的学生,作为学生的第一保护者,学校就应当承担起学生的人身安全保护责任。我们经常听到诸如此类的消息,某某学校公开批评某某同学迟到早退现象,抑或是学习成绩不佳受到批评。学校进行教育素质培养本没有错,错就错在教育方式缺乏了对学生心理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心理抗压能力较小的学生来说,公开批评极易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引起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从而给该学生造成心理阴影,成为众人欺凌的对象。其次,作为学校方,学校监管制度的缺失也是导致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学校没有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没有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在发生此类事件后,不给予及时处理,这些都成为了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原因。
三、制止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
校园的制度建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本着完全为了学生的观念,发扬学生个性。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还会制约青少年的错误及欺凌行为。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们便会积极主动地用制度去制约自己的行为,减少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3.2建设和谐校园环境
古代有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外国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充分印证了外在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影响,这里的环境不仅指的是外在校园环境而且最主要的是内在的人文关怀。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及人文关怀有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并可以帮助有暴力倾向、思想极端的小学生逐渐转化为思想上积极上进的青少年。因此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势在必行。
3.3设立心理咨询站
学校建立的心理咨询站,便于及时疏导并矫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同学在学校中被同学孤立、在班级被老师批评、在家里被父母责骂,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而导致他们寻找宣泄、施暴的对象。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处理,所带来的后果使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3.4完善家校沟通渠道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效结合的。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加强家校沟通的目的在于家长与学校双方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家长及时向老师如实反映情况,老师及时向家长反映青少年在校期间的表现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避免不良行为的发展。家校双方及时沟通、合作,让儿童快乐成长。
结语: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来重视校园欺凌现象,积极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才能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从而促进小学生勤奋学习、阳光交往、快乐生活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岭,毕宪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社会防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7-12.
[2]孟俊红。治理校园欺凌的法律视域分析[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10):7-9.
[3]郭兴举。“校园欺凌”现象的应对策略[J].江苏教育,2016(42)
论文作者:梁可月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校园论文; 学校论文; 同学论文; 现象论文; 青少年论文; 是指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