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的兵地教育融合发展现状调查论文_高芳

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的兵地教育融合发展现状调查论文_高芳

高芳(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地方与兵团的沟通和交流,融合兵地教育资源优势,打破兵地区划界限,实现兵地教育融合,共同推动兵地教育事业发展,十二师充分发挥了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特殊作用,积极探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之路,成效显著。同时,在兵地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影响兵地教育融合的因素,并指出了兵地教育融合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兵地 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1-187-02

随着十二师人口规模的增加,十二师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然要与经济发展相一致,适应团场职工对优质化教育的更高期望。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十二师结合实际,全面开展“兵地融合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 教育资源共享”工作。

一、兵地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坚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的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兵地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树立融合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观念。目前十二师成立“教育融合,十大行动”组织领导机构。师教育局、各学校思想统一,认识到位,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十大行动,坚持把民族团结、兵地融合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分别制定出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长(学校校长和书记)为组长、副局长(学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二)坚持继续积极接纳、吸收和扩大地方适龄学生

由于十二师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流动人口逐年在增多,十二师学校招收地方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十一五”时期,十二师接纳招收地方学生五年平均为7278.6人,地方学生数五年所占比例平均为52.72%。“十二五”时期,十二师接纳招收地方学生逐年增多,五年招收地方学生平均为8104.2人,地方学生数所占比例平均为63.58%。截止2015年,十二师共有学生1.2万余人,其中兵团职工子女4264人,地方学生8065人。

2016年9月,全师8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共招收学前一年级共招收适龄学生1267名,其中:接纳地方适龄学生712名,占年级总数的56.2%。十二师2016年小学人数7017,其中招收地方小学生3873,占师小学部总人数的55.2%,招收的地方学生比2015年增长20%;初中部现有学生3346人,其中招收地方学生1934人,占学校初中部总人数的57.8%,招收的地方学生比2015年增长0.9%。高中现有人数1588人 ,其中招收地方学生1186人,占74.7% ,较去年增长8%,职校招收地方学生88人,占72%。

十二师在教育融合方面,充分发挥稳定器、示范区、大熔炉作用,为地方政府和学校减轻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压力,更为兵地融合共谋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积极推进作用。

(三) 坚持友谊共育,以结对认亲构建民族团结根基

正视新疆极端宗教分子争夺民族下一代的现实问题,十二师采取了结对认亲促进长期交往的举措。教育局积极主动地与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吐鲁番市、阜康市等11所学校结对子,并成立“手拉手”学校。兵地采取“同课异构”、“联教联研”、“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互相“送教”下校等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了兵地教育融合友好关系。

十二师积极开展“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手拉手兄弟情”结对帮扶活动,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活动的载体和内容,加深各民族情感交流,积极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野炊联谊、庆“六一”民族团结大联欢活动,开展“我们是一家人”、“手拉手,心连心”等联谊活动。这些活动使各校师生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充分展现自我,增进互信,增进友谊,也强化了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特色与魅力。

(四)坚持成果共享,培训交流输出教改经验

随着认识上的不断提升,十二师倍感教育均衡发展和兵地融合工作的重要性。从2013年3月起,十二师积极支援南疆教育教学工作,每年选派5名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到皮山县、墨玉县中学支援教学工作。同时,为南疆支教学校师生捐赠价值20万元的羽绒服1000套。师教育局和支教老师捐赠了价值4万元图书2000册。

学校在双语教学中,选派了一批教师参加双语教师培训,挑选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双语班的教学工作,并和汉语教师结成“一对一”帮带。要求在校园中,推广普通话。同时,民汉教师同室办公,互相学习交流,双语教学成绩突出。

(五)坚持文化共建,以艺体科教活动传播先进思想。

基于扩大交流交往、强化民族文化认同的思想,104团中学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第59中学签订了兵地融合、共同发展友好学校协议。积极开展了教育教学观摩研讨、文体友谊比赛、教育教学信息共享等活动。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兵地间的了解,做到了相互间的学习借鉴,取得了共同进步的效果。师各学校积极与地方各校建立了手拉手的伙伴关系,以互帮互学,教育资源共享为宗旨,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和“兵地一家人”思想,以协调、包容、共享的态度,处理好兵地关系。各校分别与乌市第13中、第11中、八一中学、第59中、第97中、第12中等中等学校继续开展教学听课、听讲座活动,加强与地方学校的沟通联系,提高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

(六)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

以活动为载体,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各学校以开展的“六项活动”为载体,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和实效,使各校师生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充分展现自我,增进互信,增进友谊,也强化了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特色与魅力。一是抓每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广播体操后组织学生集体跳“青春飞扬”健身舞、民族健身操;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开展书法、绘画、舞蹈、摄影、剪纸、写作等活动。二是抓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班会活动。国旗下讲话和班会主题,主要重点突出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热爱祖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内容。三是抓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系列活动。集中组织开展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为主题的手抄报、板报、演讲等比赛,各种文艺表演及“民族团结手拉手,民汉师生心连心”的结对子互助活动。四是抓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和国家重大纪念日活动。民汉教师共同在“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节日中组织诗歌朗诵会、排球、乒乓球比赛等活动。每年的古尔邦节,师教育局、各校领导亲自带队慰问民族教师。在“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纪念日中,组织成人宣誓和征文、感恩教育、红歌合唱比赛等活动。五是抓每学期定期组织的常规活动。定期组织“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开展围绕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民汉师生“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如104团高中年级学生每月两次帮助民族住校小学生清洗床单被褥。六是抓好贫困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104团学校每年组织希望工程“一元捐”活动、联系爱心企业家筹集捐款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学校民语班初二学生茶亚的父亲去世,母亲残疾,家庭无经济来源,面临辍学,校领导班子主动捐款1000元解决了该生的学费和生活费。

事实证明,十二师促进兵地融合的实践探索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对确保兵地人才队伍稳定、推动文化艺术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作用显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兵地教育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兵地融合发展模式在探索完善阶段,兵地融合模式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体制和制度障碍,因此,要加强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兵团协调沟通,促进兵地教育融合发展模式的完善和推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兵地协调机制不健全

由于兵地融合发展模式在探索完善阶段,在兵地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体制和制度障碍。比如,随着乌市西山路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104团先后接纳了原属乌市沙依巴克区管辖的大浦沟、四道岔两个社区,但是,由于104团小学校园面积狭小,更重要的是,104团小学教师严重缺编,104团小学不具备扩建新的“双语”班的基本条件。因此,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应对乌市西山路区域104团辖区适龄儿童分布和教育资源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加强沟通与协调,在有关体制和政策层面上,相互间要积极秉力支持,使兵地教育融合更好的落到实处。

(二)兵地教育用地紧缺

虽然兵地学校从总量上来看基本能满足当前入学需求,但随着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7?5”事件以后,大量南北疆外来人口向乌鲁木齐市聚集,乌鲁木齐市用地因建设发展需要在向十二师扩张,十二师的人口也呈快速增长的势头。人口扩张造成十二师和乌鲁木齐市教育用地紧缺问题严重。

(三)兵地教师缺编现象严重,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十二师教师缺编现象严重,虽然十二师利用了“特岗教师”渠道,大量引进年青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但是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毗邻,不少优秀的年青教师被乌鲁木齐市学校的丰厚待遇所吸引,十二师存在留不住优秀年青教师的现象。这已是制约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兵地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十二师教师队伍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教师队伍偏老龄化,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任务,但是由于体制原因,这些教师还占用教师编制,加重了十二师教师缺编现象。

(四)兵地校际间交流融合欠缺

在开展活动方面,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学校开展活动大多限于文艺演出、文体比赛,这些工作创新理念不高、力度不大。在结对帮扶方面,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校际间结对帮扶的形式比较单一,注重教学研究,对学校管理、学校德育、校园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关注较少,因此,不能深入了解地方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十二师学校在与地方学校进行校际间融合交流过程中,学生层面的交流内容还相对不足。

三、影响兵地教育融合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兵地教育融合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兵地教育融合在新疆特殊民族、宗教和文化背景下有着特殊而重大的意义认识不清,有的片面地认为,经济跨越发展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甚至认为教育是软任务,没有把兵地教育融合工作提高到战略层面来认识、来谋划、来实施,没有把兵地教育融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

(二)教育融合发展领域不宽、形式单一,师资缺乏。

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教育交往交流交融不够,且覆盖面不宽。一些工作浮于表面、规模小、形式和内容变化不大或长期不变,创新理念不高、力度不大,特别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中,通过创新来解决继承传统向前发展的问题不够,自我更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方向不明确,思路不开阔,效果不明显。同时,十二师教育人才匮乏。人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从总体上看,十二师教师不足尤为突出,已是制约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兵地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十二师的民族团结教育大多是通过媒体宣传和表彰民族团结先进事迹,举办民族团结知识竞赛、举行民族交流活动等简单而又表面的内容。随着民族关系复杂化和多元化,一成不变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已不能适应这种民族关系的变化,不能深入民心,较有效地发挥兵团巩固和发展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四、兵地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兵地各级沟通协调机制

从目前十二师和乌鲁木齐市兵地教育融合发展实践来看,解决兵地教育发展中的利益矛盾问题,既要统一兵地双方管理主体的思想认识,形成融合发展则双赢,互相争斗则两败的共识,更要着眼于建立和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的工作机制,形成照章办事、依法行事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

针对乌市西山路区域适龄儿童就学问题,应根据各自优势分流西山路区域适龄儿童的就学,即104团小学解决汉族和哈萨克族适龄儿童就学问题,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52小学、115中学解决维吾尔族适龄儿童就学问题,这既是兵地教育融合的传统,也是切实可行的良策。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培育一支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十二师和乌鲁木齐市兵地教育发展繁荣,更关乎兵地文化在新疆多元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一要加快培养兵地教育领军人。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形成具有兵地特色、与兵地教育使命任务相适应的领军团队。二要加快培养推动兵地教育繁荣发展的“一层人”,形成兵地教育人才队伍梯次,打牢兵地教育人才队伍基础。三要加快培养活跃基层教育活动的“一群人”,形成覆盖所有基础单位、具有兵地特色的教育群体。

(三)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形式。

教育的范畴十分广泛,要创新思路办法,拓宽活动途径,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兵地教育发展格局和实现形式,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加快推动兵地教育融合发展。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广泛参与的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带动、辐射和熔炉作用。充分利用多种活动载体,进一步丰富兵地教育交融内容,变单一性、浅层次为多样性、深层交流交融,在广度和深度上突破。以兵地共建精神家园为载体,广泛开展结对子、做伙伴、处亲戚、交朋友等独具特色的教育活动,推动兵地教育共融。

五、对策建议

(一)建立兵地各级沟通协调机制

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应建立不同层面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探讨兵地教育融合发展领域深层次合作,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各种比较严重的教育问题。首先,十二师要明确兵地教育融合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其次,十二师要建立督促检查制度;最后,十二师要加强跟踪分析,建立“会诊”制度。

(二)优化兵地教育资源,重视兵地教育用地

十二师和乌鲁木齐市的主要领导应把兵地教育用地工作提高到战略层面来认识、来谋划、来实施,把兵地教育用地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高度重视兵地教育用地的问题。首先,十二师应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教育用地的土地报批和征地工作;其次,十二师应大力扶持教育用地,加快教育用地的供地工作;最后,十二师应加强各部门协调沟通,合理规划配建教育用地。

(三)强化兵地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兵地教师整体素质

十二师应继续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兵团级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与教师培训计划,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加强团场中小学骨干教师和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十二师应充分利用湖南益阳市、山西长治市、山东德州市对口支援十二师的优质资源,加强师资培训、对口支教、定向培养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共用。

(四)创新兵地融合的活动形式

十二师和乌鲁木齐市应充分利用多种活动载体,比如成立校际教育协作交流网络,进一步丰富兵地教育交融内容,变单一性、浅层次为多样性、深层交流交融,在广度和深度上突破。学术论坛、学术交流也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交流,其影响更为深远。通过开办丰富多彩的教育论坛让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拥有适合他们的专题性论坛,使十二师和乌鲁木齐市的师生有更多机会和途径参与到兵地教育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包雅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10.

[2]戴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风雨壮行 60 载:兵地一体 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2014.

[3]姬肃林.从乌昌一体化到乌鲁木齐都市圈[J].实事求是,2013(5).

[4]刘惠芝.对兵团第十二师在乌昌石城市群中发挥特殊作用的思考[J]. 兵团党校学报,2014(4).

论文作者:高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的兵地教育融合发展现状调查论文_高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