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二零一八年三月至二零一九年三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硫酸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四项检查结果、TXB2浓度以及一年内随访的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APTT、PT、TT、FIB水平上并无显著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常规组患和观察组患者TXB2浓度并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六小时、用药十二小时、用药二十四小时后,观察组患者TXB2浓度明显优异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8/30),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6.7%(2/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有效维持患者体内TXB2浓度,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关键词】氯吡格雷;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临床效果;研究
在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着极高的危害性,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做出相关研究,其结果如下。
1.所有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二零一八年三月至二零一九年三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9/11,最小年龄四十九岁,最大年龄八十一岁,中位年龄六十五岁,病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2例)、稳定性心绞痛(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2,最小年龄四十八岁,最大年龄八十岁,中位年龄六十四岁,病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3例)、稳定性心绞痛(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1.2治疗药物
(1)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J20090006,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0.4mL/支)。
(2)硫酸氯吡格雷(H20000542,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5mg/片)。
1.3具体方法
60例患者均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
给予常规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手术前的两小时内将0.2mL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进行内皮下注射,手术结束之后每天注射0.2mL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用药持续五天。
给予观察组患者硫酸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采用口服的方式,每天一次,每次两片,用药持续六个月。
1.4对比方法
将6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包括患者治疗后的凝血四项检查结果、TXB2浓度以及一年内随访的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凝血四项:APTT、PT、TT、FIB。
TXB2浓度:用药前、用药六小时、用药十二小时、用药二十四小时。
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缺血、支架内再狭窄、血栓。
1.5数据处理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6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APTT、PT、TT、FIB检查结果比较分析
将60例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常规组患者APTT为(45.19±8.26)s、PT为(15.21±2.84)s、TT为(17.36±3.42)s、FIB为(1.71±0.48)s;观察组患者APTT为(45.22±8.29)s、PT为(15.23±2.86)s、TT为(17.18±3.31)s、FIB为(1.72±0.47)s,组间数据比较,常规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APTT、PT、TT、FIB水平上并无显著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患者用药前、用药六小时、用药十二小时、用药二十四小时TXB2浓度对比
将60例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组间数据比较,用药前常规组患和观察组患者TXB2浓度并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六小时、用药十二小时、用药二十四小时后,观察组患者TXB2浓度明显优异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表一 患者用药前、用药六小时、用药十二小时、用药二十四小时TXB2浓度对比()
2.3患者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分析
通过一年间的随访,组间数据比较,常规组患者出血2例,缺血2例,支架内再狭窄3例,血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8/30),观察组患者出血1例,缺血1例,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情况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率6.7%(2/30),常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常见的冠心病临床表现有心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这些症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1]。介入治疗时一种有效治疗冠心病临床症状的治疗方式,但在手术之后容易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而氯吡格雷是一种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此次研究中,患者用药六小时、用药十二小时、用药二十四小时后,观察组患者TXB2浓度明显优异于常规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将氯吡格雷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对预防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有效维持患者体内TXB2浓度,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颜姝.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4):34.
[2]韩世琴.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3):75.
[3]王单.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5):75-77.
[4]王岩.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3):87-88.
论文作者:孙利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常规论文; 格雷论文; 不良论文; 统计学论文; 事件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