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王启俊

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王启俊

身份证号码:32038219800116****

摘要:如今,我国在城市化方面的建设速度一直处于不断加速的状态,使得各大城市中的建筑高度开始逐渐增加,虽然这样为我国急速上涨的人口数量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但也导致在建筑施工中对于技术的实际要求有所增长。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属于一项较为关键的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实际需要的资金成本,还能够为高层建筑的实际质量起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因此,就需要针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展开深入探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现实施工中,框架剪力墙的施工将承受较大的承载力,易操作、施工,灵活性强,因此,该施工技术在现代工程建设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可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和质量,促进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

1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特征的概述

1.1良好的抗震作用

抗震效果明显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基本特征。而直接决定抗震效果的因素是剪力墙和框架间的刚度,它们之间的关系成正比,即刚度越大,抗震性能也就越好。所以,施工环节中,要对刚度的具体范围进行明确,根据刚度的大小可设计控制抗震的具体效果,从而使这种建筑结构的抗震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1.2关于刚度特征

框架剪力墙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外力挤压,但当外力超出范围值时就会影响框架剪力墙自身的刚度,从而对框架剪力墙的韧性造成破坏。所以说抗震与刚度之间关系紧密,相辅相成。抗震可以降低外力挤压,刚度可以提升抗震性能。总弯矩是衡量刚度的标准单位,施工中若基底弯矩大于20%,说明其属于规定的抗震等级;若基底弯矩大于80%,说明需要对抗震等级进行控制;若基底弯矩处于20%~80%之内,则说明刚度效果处于最佳状态,可提高框架剪力墙任性的稳定,降低外力挤压。

1.3独特的受力特征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建筑业发展,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与传统建筑结构相比,这种新型建筑结构具有特殊的受力特征。传递性是此结构在受力过程中具有的独特特性,外力会从楼板、主梁、次梁等结构依次传递至地基。对于地基而言,他是最终的受理者,竖向荷载力会在其承受重力荷载时产生。横向受力的结构主要是剪力墙,所以,横向、竖向荷载进行共同承载,是此建筑结构的最佳优点,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物稳定性的提高。

2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基本原则

2.1剪力墙位置选取原则

剪力墙的位置选取原则,要遵循对称、均匀、分散的原则沿着建筑纵向及横向布置,还应布置在房屋的端部以及形状变化多的地方,恒荷载大、处于端部楼电梯处应减少剪力墙的布置;剪力墙在平面布置中尽可能对称,若无法满足,则尽量让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接近;剪力墙上设置洞口时,其位置应尽量位于截面的中部,避免位于柱子处和墙端。

2.2剪力墙间距和厚度确定原则

剪力墙的间距和厚度布置原则:剪力墙的最大间距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屋盖侧向刚度的情况和水平荷载在正常范围内,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楼盖平面出现弯矩变形;剪力墙的厚度取值原则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指标确定:周期比、位移比和最大层间位移等;此外,不同抗震等级下的轴压比控制混凝土厚度原则;满足稳定性和构造性要求的原则;剪力墙厚度还应满足《高层建筑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2.3剪力墙的数量设置原则

剪力墙数量的设置需要适度,并不是数量越多,性能越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反,有时布置的数量越多,结构自身所承受的地震力相对也会加大,从而消耗更多的建筑材料。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在满足建筑侧向变形的限值的前提下,尽量少地布置剪力墙,以便减轻结构自身的重量,避免数量过多而承载力太大。

3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3.1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钢筋施工

在钢筋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在所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施工中,钢筋类型的工程属于较为关键的一部分,由于在这种类型的工程中需要较多的钢筋,所以在规格、形状等多方面都存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在高层类型的建筑工程中,钢筋材料的实际应用较为广泛,所以一定要确保钢筋的实际质量,并确保其与施工设计中的标准要求相符。但由于在实际施工中所有钢筋的节点较为紧密,这就会导致在安装钢筋时经常发生位移状况,从而整个工程的实际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为了可以预防这种状况的出现,就一定要通过以下几点展开实际施工:第一固定箍筋框。在钢筋类型的建筑工程中,通过实体放样就能够设计出定型模具,例如柱筋就能够针对柱筋框展开准确定位,或是通过竖向与水平的梯格筋,针对工程施工中所有钢筋的准确位置展开掌控,从而有效预防钢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位移状况的几率。第二明确梁柱节点。为了能够确保所有节点之间的准确性,在节点较为密集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前展开画图放样,在设计出模板在施工现场按照模板展开实际施工,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施工引导工作的稳定有序,也能够确保梁柱内所有节点的准确定。

3.2施工技术中的模板工程

结合框剪结构与钢筋混凝土这两者,要运用的技术为模板工程技术。在施工中,会选择模板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但要使形状、尺寸等适应对应的对象,还要在质量与外观等方面予以满足。施工人员首先要保证模板表面足够的顺滑,于框剪结构上涂抹脱模剂,预防模板掉下来,为了保持模板与架构之间的匀称距离,所以在涂抹脱模剂时应该保证其厚度等同。以龙骨作为参照,使物质在实际运用中不会发生位移与变形,剪力墙墙体表面也能处于平行的状态,粗糙感减少。然后施工人员要用水泥安置于墙体水平筋之上,从内部给予剪力墙支撑。施工中,需确保水泥的尺寸符合设计需要。在对内支撑进行设置时,应把板面之下首根钢筋作为支撑。在完成内支撑设置工作后,不会影响到剪力墙的自身结构,还要确保墙体结构的截面尺寸稳固牢靠。内支撑两端要保持稳定,和模板呈现垂直状。上下内支撑需对拉螺旋杆,将间距控制在20~25厘米之间,下间距要小于上间距。龙骨的分布点为墙的四周,用钉钉子的方式给予加固处理,龙骨能起到加固模板工程的作用。模板与作用对象之间的间距需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确保混凝土建筑是在严实封闭的环境内,减少漏浆可能性。为减少缝隙的产生,能够借助平地面来保证结构支模的效果。

3.3隔墙施工技术

1)要对内隔墙进行合理的选材,应该要选择一些抗震效果良好、性价比高的材料,并且需要对内阁墙进行小型的空心砌块,更好的美化建筑的内部空间;2)采用合理的作业方法。相较于基础构建的施工,内隔墙施工的难度相对较低,施工更为便捷简单,但内隔墙的整体外观与施工质量对业主的选择与房屋的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内隔墙的设计与施工环节中,必须要加强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结束语

我国建筑工程中广泛运用了框架剪力墙的结构,特别是在高层的建筑物中其具有抗震性强、美化建筑物外观的优势。而模板施工在此项施工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将模板作为支撑建筑的体系,不仅能提升建筑预期的使用效果,还能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证施工的安全。模板工程施工具有突出的作用,不仅能够缩短建筑的周期时长,还能使建筑的整体质量得到很大提升,获得最大效益。并且能够使建筑物更加的美观,增强建筑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武志勇.探讨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48):34.

[2]马兰.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23):94.

[3]张晓薇.探讨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7(11):96-97.

论文作者:王启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8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王启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