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城医院 神经外科 江苏苏州 215400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8月收治60例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于临床对患者展开整体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控制好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严格无菌操作,有效防止感染。结果在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后,成绩显著,对于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60例患者,于急性期平安度过患者52例,最终将气管套管合理拔除。因为表现出颅脑损伤严重最终死亡患者1例,自动出院患者2例,5例因严重脑干损伤未拔管。结论:实行目标管理保持气道通畅,妥善固定,规范技术操作预防肺部感染,掌握好换管及拔管时机,及时叩背、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症及保证顺利拔管的关键。
关键词: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护理;临床效果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患者表现出的颅骨骨折以及脑挫裂伤较为广泛,呈现出脑干损伤或者颅内出血情况,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呈现出逐渐严重意识障碍或者表现出再昏迷情况,表现出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以及生命体征改变较为显著,GCS评分在3分与7分范围内,往因为表现出意识障碍症状、咳嗽反射减弱以及咳嗽反射丧失等情况,使得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做到自主排除,并且诶在系列呕吐物以及分泌物的影响下,使得患者呈现出呼吸道误吸的情况,最终表I心安处气道受阻症状,使得患者呈现出缺氧加重脑水肿症状,更为严重会呈现出窒息死亡现象。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以此说明整体护理干预的价值所在。
一、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0例,其中男35 例,女25例;年龄38~75岁;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18例,脑干损伤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5例,脑疝3例,脑出血19例;留管时间9 ~86 d。
二、结果
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病情稳定带管出院,52例顺利拔管。其中肺部感染者8例,经过治疗护理均治愈。未发现其他并发症。
三、护理
1、体位护理
在患者病情满足条件状态下,将患者床头合理抬高,控制角度在30度与45度范围内,协助患者头部进行伸展位选择,以确保于患者器官中,气管套管所处位置为居中。完成手术后的当日,对患者体位进行固定处理,防止表现出导管移位的情况。在对患者翻身期间,需要确保患者头、颈以及上身处于一条直线。尽量做到上半身轴性翻身,从而避免套管活动给患者气道带来不良刺激。
2、气切套管妥善固定:
气管切开后,准备束带,绕过颈后两端分别系于套管的两侧,打死结,以免自行松解。束带松紧以伸入一指为宜。绳结位于颈部两侧为宜,以免造成颈后皮肤压伤。套管及束带下以及垫泡沫敷料,以免损伤颈部皮肤。或者垫覆无菌纱布,但由于纱布的吸水特性,可导致痰液粘连,引起切口感染。患者在消耗期,可能因低蛋白或者其他原因,会出现面颈部肿胀,并且会越来越肿,寸带会越来越紧,严重时可使颈静脉、动脉出现血液回流不畅[3],加重脑水肿。待患者水肿逐渐消退时,寸带会越来越松,容易脱管。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可收缩性束带,并每日检查寸带松紧并及时调整。
3、实行气道的目标管理,保持气道通畅
观察痰液的性状,将痰液黏稠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责任护士要随时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黏稠度,针对患者痰液黏稠度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小于Ⅱ度。Ⅰ度:痰液呈现出泡沫状或者米汤状,呈现出稀释情况,在吸痰后,观察导管内壁未呈现出痰液滞留的情况;Ⅱ度:同Ⅰ度比较,患者痰液外观较为黏稠,于导管内壁表现出少量痰液滞留的情况,但是可以轻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患者痰液外观处于显著黏稠状态,或者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导管内壁常滞有大量痰液而不易用水冲净[4]。气管切开局部一般使用氧气面罩加湿,常规以“2次/天”的频率给患者雾化吸入解痉药物如氨溴索等,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可适当提高雾化频率;对于痰液黏稠难以吸出的患者,应适当加用蛋白酶类药物,以使痰液粘稠度控制在Ⅱ以下。对于气管切口患者,从敞开的气道,隐形失水约500ml/天,因此,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在气管套管表明覆以单层湿纱布,并嘱多饮水,以免体内处于脱水状态而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4、无菌吸痰
严格注意无菌观念,床旁边仪器车配备无菌盘,选择质地柔软对气道粘膜刺激性小、封闭式吸痰管适时吸痰,保证气道通畅。控制吸引器压力在200mmHg以下,如果呈现出压力过大情况,较易呈现出肺泡萎陷的情况,并且导致缺氧症状较为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控制患者吸痰时间在15秒以下,在对吸痰前后,准备100%纯氧或将氧流量加大,时间在l分钟与2分钟范围内。在对患者进行吸痰前,针对管道通畅需要做出保证,在不存在负压状态下,准备吸痰管合理插入,控制深度在10厘米与15厘米范围内,在对吸痰管进行旋转的同时,需要做退出处理[5],如果需要对患者展开二次吸痰干预,需要进行休息,防止因为高频率抽吸的影响,对于气体交换造成阻碍,最终呈现出低氧血症的现象。在吸痰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进行随时监测,如过改变明显,需要将吸痰停止,合理进行呼吸机连接,有效展开通气治疗。
5、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本人而言,长时间将导管插入,会使得患者难以利用语言同家人以及医护人员展开有效沟通,此外,患者的正常饮食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对此患者会表现出严重精神压力的现象,从而呈现出烦躁恐惧以及抵触等一系列消极心理。同时,对于患者家属而言,无法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加之长期陪护,心理压力较大,情绪易激惹,且在吸痰期间,容易损伤气道粘膜,导致渗血,容易引起家属误解以及不必要的纠纷,对此,手术前,需要将全面解释指导工作认真落实,手术后合理完成良好沟通途径创建,必要是可请床位医生共同沟通,告知其吸痰的必要性,以及有可能产生的损伤以及这些损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将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压力显著缓解,针对患者及其家属认真展开心理护理工作。
6、掌握好换管及拔管时机,尽早拔除气管套管
拔管时,一般以金属套管为过渡,当患者病情稳定应尽早更换金属气管套管。其常规条件是患者意识好转,能自主咳嗽,痰液不多,体温正常,胸部CT提示肺部情况良好时,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可使用纱布条,对金属导管进行试堵管1 ~2 d;患者无发憋气短、体温升高可考虑拔管。拔管后,局部伤口使用油沙布封闭2 ~3 d 即可。长期昏迷患者为了回家照顾方便,当达到以下条件时也可考虑拔管:咳嗽反射正常、咳嗽有力、痰液不多、肺部听诊未及明显湿性罗音,体温正常。在本组研究对象中,宜有植物生存患者顺利拔管。
四、结论
于上世纪,在对患者施以切管切开术治疗期间,因为风险较高以及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的影响,只对重症呼吸道梗阻患者进行治疗。伴随着医疗科技逐渐发展以及消毒隔离措施逐渐完善,气管切开术也逐渐趋于完善,于呼吸障碍患者治疗期间获得广泛应用[6-7]。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较易呈现出呼吸功能障碍的现象,临床选择气管切开术治疗,并且准备机械通气加以配合,对于患者呼吸道通畅的维持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获得显著疗效[8]。对于施以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需精心护理,否则极易产生并发症,尤其以相关感染较为突出,会使得患者表现出较差术后恢复效果,更为严重会出现死亡情况[9]。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往往表现出昏迷症状并且需要长时间卧床,从而因为消耗严重较易呈现出营养不良以及机体应激反应的情况,最终呈现出压疮症状以及肺部感染症状。一经出现,使得患者的治疗难度逐渐提升[10]。对患者施以气管切开治疗,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防御屏障造成破坏,使得空气直接进入患者肺内,失去了原有上呼吸道的湿化及过滤作用.此外也会导致患者呈现出气道粘膜干燥以及纤毛运动受到阻碍的情况,从而使得患者呈现出二次肺部感染现象[11]。
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将工作责任心显著提高,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观察力显著提高,最终确保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在对患者施以气道通畅干预期间,可以保证有计划进行,于空气消毒以及无菌技术方面认真进行,并且做好全面监测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认真观察,最终对于系列异常可以及时发现,从而防止气管切开患者表现出系列并发症的现象,使得治愈率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清君.重度颅脑损伤58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33.
[2]郑茜. 28 例脑血管危重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1,9(11):2852-2853.
[3]王方,时春梅,孟琦.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2970.
[4]叶蝶莲,韩月明,赖慧晶.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1):66-67.
[5]袁海涛,肖小华,邓明,等.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J].临床急诊杂志,2014,21(1):39.
[6]李双平,姚戈冰,杨胜奇,等. 颅脑疾病并发肺部感染21 例治疗体会[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1):65-66.
[7]Bickenbach J,Fries M. Impact of early late tracheostomy on weaning:aretrospective analysis [ J ]. Minerva Medica Copyright,2011,77(12):1176-1183.
[8]曾怀文,陈思强,高潮,等.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C]. 2013 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7-27.
[9]Baumann HJ,Kemei C,Kluge S. Tracheostomy in the intensive careunit[J]. Pneumologie. 2010,64(12):769-776.
[10]Undabeitia J,Liu BG,Catalán G,et al. Cli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 i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braintumor in a tertiary hospital[J]. Neurocirugia,2011,22(6):535-541.
[11]Heffner JE. Tracheotomy application and timing [J]. Clin Chest Med,2003,24(3):389-398.
论文作者:朱晓文,尹湘怡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呈现出论文; 损伤论文; 颅脑论文; 表现出论文; 气道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