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彩仙 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教育、责任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94-01
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合名词。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但常常被我们忽视;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正像我们了解的那样,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在社会中,我们更多了解的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他们的悲苦通常会引起全社会的同情。留守儿童不是都有心理问题的,社会不应再给他们过于沉重的标签。因此,在对于留守儿童的表述方面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通过不完全统计,乡镇、农村小学有不少的留守儿童,各个年级,每一个班都有三五个到几十个不等。年龄主要分布在6到12岁的学龄期。父母主要在外地务工,短时间一年三几次,最长几年回来探望一次。除少数几个托付给邻居或者亲戚照看的儿童以外,多数的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看。由于较长时间和父母的疏离,这些留守儿童所表现出的依恋类型也不相同,总体上体现出,年龄较小的儿童依恋程度较高,年龄较大的儿童依恋程度较低甚至有一些由于依恋缺失产生了较轻的心理问题。
其中一位学生赖耀邦9岁和11岁的哥哥还有一个妹妹6岁,父母离异,母亲离开另嫁,父亲外出打工,兄妹3人由奶奶照顾。他们每天早上7点起来结伴步行15分钟去学校,中午在学校和大家一起吃饭,晚上6点半左右到家,干一点农活,然后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写作业。他们的父母一般一个星期会打一次电话回来问候家里情况,在电话中了解子女学习和生活的情况。类似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意识,独立自主能力强,但学习成绩差,注意力集中水平较低,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监督能力不强。
二、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1.学习问题
小学留守儿童总体上成绩较差。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孩子的学习疏于监督,使许多孩子自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况,久而久之,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二是父母和老人从心理上对孩子有亏欠感,因此对于孩子习惯的形成,没有严格要求,一味的放任自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许多孩子回到家就看电视和玩游戏,学习兴趣不浓。
2.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儿童的人格特征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产生种种心理烦恼,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理解和帮助。代养人大多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与留守儿童存在心理上的代沟,对儿童的照顾往往只局限在生活上,而忽视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发展,不知如何去理解他们。这样,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长期郁积,得不到缓解,极易引起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甚至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
3.安全问题
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要更活泼好动,生活环境的危险系数也更高。和城市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独立生活的机会更多,得到的照顾相对较少,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多。对留守在家的儿童来说,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存在管理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相当一部分抚养人又缺乏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事件屡有发生。
4.社会关爱不足问题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中表现出某方面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三、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的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经常偷钱、编造谎话逃学上网。
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儿童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这应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希望我们在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时注意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环境!
论文作者:方彩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儿童论文; 孩子论文; 是一个论文; 父母论文; 社会论文; 农村论文; 心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