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的3月~2017年的3月收治的5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理想,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率,减轻痛苦,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 中医护理
面对我国与日俱增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群体,做为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承担起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重任[1]。本文重点分析了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的3月~2017年的3月收治的5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经细致的临床检查,病情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各项辅助检查证实诊断。②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完整,能够完成阶段性治疗。③患者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恶性肿瘤和严重并发症。⑤患者非哺乳或妊娠期女性。⑥患者无精神、沟通、意识障碍,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0人,女性患者19人;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3.1±12.4)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2.5±1.2)年;关节功能:Ⅰ级8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9人,女性19人;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4.6±12.8)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2.8±1.5)年;关节功能:Ⅰ级7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关节功能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模式基本相同。对照组在此期间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具体如下:①先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其心理状况、既往病史、日常生活能力、营养状况、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等),结合基础病情帮助患者评估病情、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建立个人档案,将掌握的资料、每次检查结果和各阶段的治疗效果详细记录,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中医护理方案,保障各项工作行之有效且有据可循。②结合中医理念给予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辩证,说明中医护理和中医康复治疗的积极作用并告知配合要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说明可能导致疾病加重的诱因,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予以纠正,并对患者产生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③给予情志护理,格外注意与患者交谈时的语气和态度,充分表达对患者的关心,确保良好干预基础的建立,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身的感受,并给其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从中医角度说明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鼓励患者多和外界接触,帮助患者树立并坚定对抗疾病的信心,教会患者调适身心状态的正确方法。④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疼痛状况,灵活选择下列中医技术实施护理,(1)艾灸: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依据中医辩证取穴,以阿是穴为主穴,配穴为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大椎、合谷、昆仑、曲池,点燃艾条的一端,对准上述穴位的一处施灸,将艾火离穴位2~3cm左右,每处穴位施灸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且无灼痛感为度,每天施灸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2周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艾灸治疗期间,需随时注意对艾灸距离的调整,操作时遵循稳妥、准确的原则,每次灸至穴位局部的皮肤出现红润即可,注意将艾灰及时弹掉,以免灼伤皮肤。(2)中药熏洗,方组为我院自拟方,包括:细辛10g,伸筋草、制草乌、海桐皮、黄柏、 荆芥、羌活、防风、川芎、麻黄、苏木、红花、大黄各20g,上述药物先浸泡在3000mL清水中45min,在煎汤熏洗,每天1次,每次熏洗30min,持续熏洗15d为1个疗程。在熏洗前向患者讲明中药熏洗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嘱咐每次熏洗前先将膀胱排空并在熏洗结束后补充适量水分,指导患者在进行熏洗时控制适宜的药液温度,保持在40℃左右为宜,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烫伤或温度过低影响治疗效果,熏洗过程若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多汗、呼吸变快等症状,需立即停止。(3)耳穴,根据患者的受累关节选取对应穴位为主穴,配穴则选取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交感、神门诸穴。每次治疗取主穴3~5各,配穴2~3个,先用酒精棉球对穴位局部进行消毒处理,取大小的合适的胶布将王不留行籽1粒粘于中央,贴在所选穴位并进行按压,每天按压5次左右,每处穴位按压5min,以患者穴位存在明显痛感或热胀感为宜,双耳交替换贴,治疗5d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应用VA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疼痛状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以身体各处关节以及关节周围组织(骨质、血管、滑膜)发生非感染性的炎性病变为临床主要特征,其中以手足处的小关节发病做多且多呈对称性,若病情严重能够累及全身的血管和各处器官[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众多,以往应用药物对症治疗,虽有一定治疗效果,起效相对较慢且很难彻底治愈,只能治标无法治本,且长期的用药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甚至对机体产生损害[3]。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我国传统医学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见解独到。我院近年来将中医护理技术融入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管理,起到了标本兼顾,强化治疗效果的作用[4]。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痹证”的范畴,从辩证角度来看,寒湿痹阻为常见证型,其次为风湿痹阻,而痰瘀痹阻型多见于疾病中晚期[5]。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热敷、外涂、贴敷、熏蒸、艾条灸等,其中以艾条灸法、中药熏洗和耳穴按压反馈效果最佳,我们将此融入中医护理,并将具有中医理念的健康指导、情志护理贯彻于治疗全程,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中医护理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率,减轻痛苦,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晓春.中医内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9(20):171-172.
[2]李伟. 中药熏蒸对类风湿关节炎疼痛影响的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 ( 8):79-80
[3]肖炼. 综合护理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9):168-169.
[4]陈少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J].健康必读杂志,2011,11(1):183.
[5]李月艳.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6):1236.
论文作者:陈宜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关节炎论文; 类风湿论文; 穴位论文; 疼痛论文; 关节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