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妇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对策论文_曹迎东,李晨曦

曹迎东 李晨曦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郑州 451100)

【摘要】目的:探究导致临产前孕妇的心理状况,实施对应的护理对策,让孕妇保持好的状态顺利分娩。方法:对100名孕妇进行关于不良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结果:家庭、社会及自身各方面状况都有可能引起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惧怕等。结论:孕妇能顺利和健康的渡过妊娠与孕妇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分不开的,护理人员需要对孕妇进行连续、动态、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关键词】临产妇;心理状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153-03

分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产妇在怀孕之后的差异性不仅仅体现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差异也很大。生产前孕妇的自身性格、家庭状况、经济状况、个人经历、受教育程度等都能导致产妇产前不良的心理因素产生。减轻孕妇的痛苦,把生产过程缩短,提高孕妇顺利生产的成功率,医护人员必须学会识别孕妇这些不良情绪,及早发现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孕妇心理形态进行良好的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入院的100名正常待产妇进行调查。孕妇的年龄在20~32岁。孕妇的学历情况:初中以下5例;初中以下34例;高中20例;大专30例;本科11例。初产妇76例;经产妇24例。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有独自判断能力的100名孕妇进行调查,根据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和孕妇进行交流,维持和孕妇之间良好的氛围,深入探究孕妇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最后统计下来进行处理。

1.3 资料分析

为了证明临产妇个人所处的环境对产妇自身的心理变化是有影响的。对孕妇的心理状态实行归纳和整理,制定以下表格。

2.结果

2.1 临产妇心理状态分析

2.1.1紧张

属于孕妇常见的心理活动之一,由图表1.3.1可以看出来初产妇比经产妇在临产前紧张感更强烈,原因在于初产妇是第一次孕育宝宝,家庭以及与孕妇本身过度关注,心情紧张而又兴奋,这些感觉在快临产时尤为突出,怕难产、怕痛、怕出血等。一些从亲朋好友那里听来的一些关于生产的负面信息会在自己身上发生,于是越想越多陷入孕期紧张综合征。孕妇进入医院准备生产时,离开了熟悉的人群,规律的作息和以往的习惯被打乱,对病房环境的不适应,当医务人员没有完善的服务意识,跟孕妇接触时职业化的表情和语言简单甚至生硬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加重孕妇的紧张感。

2.1.2依赖

孕妇妊娠最后阶段,情感变得脆弱,依赖性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关注。进入病房待产之后对丈夫有一种依赖感,无法忍受独处,希望在生产时丈夫能伴其身边一同面对。孕妇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进入医院后希望得到最好的护理,希望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指导,把分娩寄托在医务人员身上。

2.1.3焦虑

部分孕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担心孩子的性别会不被丈夫的家人所接受,忍受言论的压力;部分孕妇大大咧咧,妊娠末期因准备不充分手忙脚乱,出错后又变得紧张兮兮;部分孕妇在网上看到良莠不齐的一些信息后,过于担忧生育风险问题;部分女性怀孕之后睡眠变差,这是由于怀孕时,子宫压迫膀胱,膀胱的容量随之变小,尿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夜间次数增多,尿量频繁;部分孕妇担心住院期间经费问题,不能给孩子好的生活质量;部分孕妇还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有的在工作上处于重要岗位的担心之前工作的进度未完成,有的担心孩子和老人没人照顾。

2.1.4孤独

当孕妇进入产房待产,对环境是陌生的,周围医务人员的不熟悉,当进入产房时宫缩时难以忍受的疼痛,助产师对这些早已习以为常,操作过程中对孕妇言语粗暴,加上孕妇最希望陪伴的人都不在身边,情感得不到支持,产生无助感。

3.护理干预

3.1 与产妇做好沟通

与临产妇之间的良好沟通氛围是对临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的基础。要达到有效沟通,就需要平时多注意自身的沟通方式。首先护士应在每次接触产妇时,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在语言和动作还有表情上表达出对孕妇的关心和体贴,例如主动去问候孕妇、使用具有亲和力的称呼、热情的孕妇解决问题等。护士的临床护理对象是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的,每位孕妇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还有宗教信仰都是不一样的。护士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尊重每位孕妇,学会站在孕妇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每位孕妇自身情况变通自身的沟通技巧,让孕妇感受到你是真心想帮助她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为了完成护理任务。护士还应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总结,更新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精炼自己的护理技术,学会换位思考,善于调节自身情绪,搞好与孕妇之间的关系,做好有效沟通。

3.2 营造温馨的分娩环境

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可以让产妇心情愉悦。病房内的色彩对孕妇的情绪也起到调节的作用,病房内的尽量使用浅色调和暖色调,增加病房内的生活设施。尽量提供家庭式病房,让产妇的家属入住一间,满足产妇对于亲属的陪伴的需求感。护士应高质量做好晨晚间护理工作,保持孕妇床单位的干燥整洁,帮助产妇病人整理衣物,在确保病人不会着凉的情况下开窗通风,并告知呼吸新鲜空气和充足阳光的必要性。病房内绝对禁止噪音,尽量保持安静,可以放些舒缓的乐曲,让孕妇得到安宁与享受。

3.3 社会、家庭方面对产妇的影响进行干预

引起临产妇不良心理的原因之一来自于社会家庭,对于护士来讲每个孕妇都是具有差异性的,应对每个孕妇所要面临的不同情况进行生理、心理上的个性化护理。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孕妇家属的积极性,纠正部分家庭只重视男孩的封建思想,告知其家属要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尽量营造好的家庭气氛,不可以给孕妇带来过大的压力。

3.4 做好产科知识的宣教

宣教对象为入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即将分娩的待产孕妇及其家属。具体内容为孕妇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的相关知识,通过日常护理中与孕妇的沟通,收集资料,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家庭背景及文化程度,对每位孕妇宣教重点应各有侧重,重视产妇个人意愿及情感需求,真正的做好以她们为中心。

3.5 对产妇的实施导乐式陪伴式分娩

临产妇在即将分娩之前,都会感到心情变得紧张不安,几乎百分之百的临产妇都希望能有人在身边陪伴分娩。对产妇进行的导乐式陪伴正好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它能使产妇心情舒畅,让整个产程进展的更加顺利,减少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在产前、产中、产后两小时,选择一个经验丰富的助产士专职陪伴在孕妇身边,给予持续的心理疏导和分娩知识以及生活各方面支持,帮助产妇缓解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状态。了解产妇及家属与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给予补充,让家属认清自己的角色同时明白怎样才能给产妇更科学的帮助。鼓励产妇的丈夫参与分娩活动,产妇在得到丈夫亲密无间的关爱与体贴的同时,可缓解其紧张的情绪。

4.结论

分娩是女性一生中所收获的一个特殊的经历,在怀孕之后,对于每一个孕妇来说身体和心情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和社会对于分娩的重视不断增加,孕妇生理上、心理上无时不刻在受到影响。在心里受压过多时,就出现焦虑、恐惧、担忧、紧张等不良状态,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得不到重视的情况下,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在面对孕妇的不良情绪时应给与充分的理解,尊重每一个孕妇的独特性,护理人员应以爱心、责任心、为基础对每位孕妇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明霞.对临产妇心理护理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0):34.

[2] 田玉智,陈玉兰.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4):308-309.

[3] 郭素群.临产妇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205-206.

论文作者:曹迎东,李晨曦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  ;  ;  ;  ;  ;  ;  ;  

临产妇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对策论文_曹迎东,李晨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