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地位受到了撼动,为了维护传统文化的地位,也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初中语文老师正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将语文课内知识与传统文化相衔接。本文将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出发,简要介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最后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性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但传统文化的构成与现代文化的构成相差较大,初中学生往往对传统文化有距离感,这便需要教师采用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意义,从而使传统文化能更有效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近现代作者的许多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如鲁迅的文章往往以传统节日为背景描述某一具体的事件并以此反衬该事件的黑暗等,如果学生十分熟悉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掌握了分析各种文化意向的方法,学生便能在学习具体文章时对文章背景、作者的情感有更高层次的理解,这便在宏观层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简析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教师在课上渗透传统文化的效率往往较低。因此,许多教师索性放弃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只针对课文本身进行语文教学,这便破坏了语文教学的广度。还有部分语文教师使用了错误的教学方法,在讲解传统文化中的有关事物时并没有联系该事物的发展历程及出现的背景解释该事物的文化含义,这使学生对传统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抽象层面,这实际上凸显了当今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性分析
1.提升学生气格上的人文性
中国古代文化十分强调人的气节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也有许多与人的气节、思想品德有关的文章,教师可以在讲解这些文章时渗透传统精神的解读,从而提升学生气格上的人文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讲解《愚公移山》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联系历史文献向学生解释“愚公”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与描写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关的句子,通过分析这些句子使学生感受到愚公精神的伟大,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这一人物的人格魅力。再如讲解《五柳先生传》时,如果教师直接讲解课文,学生也能够理解本文作者要表达的志向,但学生会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并不具备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对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在课前扩展与本文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向学生解释“柳”这一意向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使学生感受“五柳先生”此人的气节,或引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加深学生对作者的理解,从而辅助学生学习此文。
2.培养学生智力上的审美性
智力上的审美性是指学生的思辨性、想象力的延伸等能力,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重视学生智力上的审美性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将传统文化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的能力。
如讲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本文中的一些观点是否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本文中的哪些观点适用于现代社会?”同学们通过本文能够联想到哪些社会现象?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出解答,学生可以迅速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这便减轻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距离感,且学生会在思考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经典之处,从而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思考古文中各种观点的意义,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将古文与现代社会各种事件联系起来学习,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扩展,这充分提升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性。
3.使学生重视知识结构的综合性
要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提升语文知识结构的综合性,使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有宏观见解。教师可以重新整合课本的内容,根据历史时间安排讲解课文的顺序。以古诗词为例,教师可以从历史最久远的《诗经》讲起,然后讲解唐、宋、元、明的相关诗词。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学习古诗词,学生会对古诗词的构句方法、表达的感情的变化有更深的体会,从而形成对古诗词这一部分语文知识的宏观认识。
总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提升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利用联想教学法减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距离感。在熟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才会更明显。
参考文献
[1]吴豹 初中古诗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金丽红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文学教育(下),2017,(05),132-133。
[3]马丽丽 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6,(10),138-139。
[4]宋光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02。
论文作者:鲁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 初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