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开展民族审美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显得日益紧迫和必要。而学校教育是进行民族审美教育的主要渠道,校本课程因其自身独有的优势成为民族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在当前的校本课程建设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没有起到促进民族审美教育发展的作用。基于民族审美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应找准定位,优化师资,多方合作开发,确保其有效性。
关键词:民族审美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0-01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各地区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逐渐减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受到剧烈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各种文化之间势必会产生激烈地碰撞,长期在主流文化压迫下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愈发处于不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民族审美教育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学校教育承担着进行民族审美教育的重任,而校本课程正是学校进行民族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民族审美教育下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在经济政治全球化、文化趋同化大背景下,我国的民族审美教育面临着重重危机和挑战。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西方精神文明的大举入侵,都在冲击着国人的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和传统文化审美意识。一直以来,我国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本来就处于弱势,现在更是面临着全球文化一体化和主流强势文化的双重威胁,随时有着被同化、出现衰落甚至消亡的可能。特别是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体,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不能充分积淀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对民族审美教育缺乏重视。教育作为文化传习的重要手段,对民族文化传承和认同影响深远。民族文化的认同,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民族审美意识。而民族审美教育正是担负着培养民族审美意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重任。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理所应当承担起民族审美教育的责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行一纲一本,民族地区使用的都是全国统一编制的以汉文化为主流的教材,课程同样也比较单一,民族性难以体现,民族审美教育难以落到实处。2001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出现为民族审美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校本课程成为了学校进行民族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承担了主流文化教学的任务,校本课程则赋予了学校一定的教育自主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校本课程可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开发,弥补国家教材的不足,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审美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建设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开展民族审美教育为目标的校本课程,改变长期以来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在学校课程中的弱势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民族审美价值观,进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基于民族审美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势在必行,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非常必要。
二、加强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建设有效性的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影响了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性,阻碍了民族审美教育的发展。如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缺乏民族审美教育意识,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成为教学辅助、考试辅导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教师开发意识淡薄;校本课程建设的制度不完善,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部分偏远民族地区由于经费不足,校本课程建设力度不够等。因此,针对民族地区校本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切实有效地推进民族审美教育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
第一,找准定位,强化民族审美教育意识。校本课程的开发者、管理者、参与者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利用校本课程建设开展民族审美教育的重大意义。学校要加强课程组织领导,健全制度管理。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课程领导体系,对校本课程建设进行有力的组织和指导,逐渐形成一套规范化、系统性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估体系。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树立民族审美教育意识,立足于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因地制宜、辩证运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形成本校特色课程资源。
第二,优化师资,提高校本课程建设水平。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教师不仅是开发者,还是研究者、设计者、评价者,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时可选择一些比较熟悉当地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传承具有较高热情的教师参与进来,同时注意优化师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要建立校本课程教师培训机制,聘请一些熟悉本民族传统文化、风俗民情的人士和有关课程专家定期指导本校校本课程建设,培训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对参与建设的教师要有相应的奖励,激发教师参与积极性。教师自身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也要注意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本民族文化,客观、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避免过于狭隘地看待本地区、本民族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民族审美价值观。
第三,寻求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建设校本课程。基于民族审美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不能仅仅只依赖学校或教师完成,而需要国家、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学校多方合作,共同发力。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资金投入,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各地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要积极与中小学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各中小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时也不能闭门造车,应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借鉴经验加以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蓝翠柳.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规范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3]陈鹏.民族文化认同下的京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4]汤力维,郭愉勤.试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审美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6).
[5]贺艳洁,杨浩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文学旬刊, 2015,(8).
作者简介:徐永芹,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人。
论文作者:徐永芹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民族论文; 校本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民族文化论文; 课程建设论文; 学校论文; 课程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