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几点思考_社会资源论文

关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几点思考_社会资源论文

关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问题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力论文,社会生产力论文,几点思考论文,自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B032.1 文献标识码:A

1 生产力的定义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生产力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现行教科书或词典一 般都把其定义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表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界的 关系”[1]。“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 然的客观物质力量。亦称社会生产力。”[2]。一般把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归纳为“从事 物质生产的、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以 及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随着当前环境问题被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有必要对于 这个定义进行重新审视。从生态、环境哲学的观点来分析,这个定义有重大缺陷:

一是它割裂了人类与自然的有机联系,离开了人所存在的环境来孤立地强调“人的能 力”,即只强调了生产力的社会性,强调的是“社会生产力”,而忽视了自然在构成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生产力”。这种自然 生产力是不依赖于劳动和资本的。“这种自然条件在自然界只存在于某些地方。在它不 存在的地方,它是不能由一定的投资创造出来的”。[3]其实,即使上述关于生产力的 定义是正确的,它也应该内在地包含着自然的因素。“劳动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 克思曾经指出,“生产的原始条件表现为自然前提,即生产者生存的自然条件,正如他 的活的躯体一样,尽管他再生产并发展这种躯体,但最初不是由他本身创造的,而是他 本身的前提;他本身的存在(肉体存在),是一种并非由他创造的自然前提。”[4]这就 是说,劳动者这个“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本身,其躯体是属于自然界的,他生存及发展 自己的体力和脑力,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是人类利用自然物制造的。人类最初的劳动工具直 接取之于自然,如用石块或木棍来攻击野兽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劳动工 具日趋复杂和先进。但无论多么复杂和先进的劳动工具,归根到底都是人们用自然物制 造的。在人类文明史上,从原始的石器工具到铜制工具,从铁器到电子计算机,其原材 料都毫无例外地来自自然。这就是说,在“劳动资料”这个生产力的要素中,也包含着 自然的因素。

“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其本身就是自然物或自然物的加工品。前者如未开垦 的土地、未开采的矿藏等,后者如作为原材料的钢铁、塑料等。劳动对象的自然属性, 决定了它与生产力的其他要素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较少受社会关系的影响。

在强调生产力的诸要素中都包含着自然的因素,即生产力的自然属性的时候,丝毫没 有否认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在强调“自然生产力”的时候,丝毫没有否定“社会生产力 ”的存在。我们认为,任何生产力都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有机结合的整 体。自然物如果没有人类去利用,它只不过始终是纯粹的自然物而已,根本就形不成“ 自然生产力”;同样,人类如果不与一定的自然物或自然条件相结合,他也只能是两手 空空,根本构不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同时还应该看到,“社会生产力”固然与社 会因素有关,但是,它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或自然因素。例如,社会 分工这种社会因素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而马克思早就指出,自然条件的 “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5]。如果没有自然条 件的差异性和自然产品的多样性,社会分工就难以形成,社会生产力当然也就不可能得 到发展。

二是割裂了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是把“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 ”纳入了生产力的范畴,而没有把整个生态环境纳入生产力的范畴。自然界的各种自然 物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与其他自然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网络之中的 。纳入人类生产过程的自然物作为劳动对象是生产力,整个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人们 经常用“地尽其力”来说明对土地的充分利用。纳入人类生产过程的土地当然是生产力 ,但是,离开了一定的水分、温度、气候等环境条件,土地能形成生产力吗?生态环境 良好,土地的产量就高,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肥沃的土地也会变为不毛之地,从而丧 失其生产力。因此,不把整个生态环境纳入生产力的范畴,显然也是片面的。

三是它只是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没有把人类协调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能力纳 入到生产力范畴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对于自然 征服的越多、改造的越广,似乎生产力的水平就越高。但是,人们终于发现这一观念遭 到了打击。因为被人们改造过的自然已经满目苍痍,环境的破坏给生产力带来的损失几 乎与它所创造的财富相抵消。人类对世界的改造,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主要是自然), 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世界观和人的认识能力),还包括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的“生产力”定义只是把“人类改造客观世 界(自然)的能力”纳入生产力的范畴,而把“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即人类 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排除于生产力之外,显然是不正确的。

2 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生产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同样,我们也可以认为 ,在整个生产力体系中,人的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界的自然生产力也是同时起作用的。在 以往的定义中将生产力也称其为社会生产力,即生产力就是社会生产力,把两者完全等 同。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我们认为,所谓生产力,是人类与自然的物质变换 过程中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自然再生产能力和社会再生产能力 的综合体现。社会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其与自然生产力 的总和构成现实的生产力。这样来定义生产力,既把人类的社会生产纳入到整个自然再 生产的过程中,又不把自然再生产看成纯粹的自然过程,从而把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 产视为同一个过程,把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融为一体。

那么是否存在一个自然生产力呢?如果我们回顾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我们可以 发现在他们的著作中有大量的这方面的论述。马克思早就指出:“这些条件(注:马克 思本人所指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人们所遇到的其他条件。) 不仅制约着人们最初的、自然产生的肉体组织,特别是他们之间的种族差别,而且至今 还制约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 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 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6]这就是说,马克思一直十分注意自然生产力。我们认为自 然生产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自然生产力是指纯粹的自然力(如瀑布、河流等等) ,而广义的自然生产力则不仅包括自然力,还包括自然资源、生产所必备的自然条件、 人自身的自然条件等等。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 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 自然物质相对立”[7]。我们这里讲的“自然生产力”,指的是广义的自然生产力。

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力中的两个基本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 互制约的关系。人的劳动能力(脑力、体力、科学技术等)及其社会组合构成了所谓“社 会生产力”。

首先,自然生产力作用和制约着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指出:“撇开社会生产的不同发 展程度不说,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 自然(如人种等等)和人的周围的自然。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 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 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8]这就是说,自然生产力对社会 生产力的影响,既包括作为“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包括作为 “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具体地说,自然生产力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为人类提供生存资料来影响“人本身的自然”。劳动者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 首要因素,而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人如果 不从自然界中获取自己的生存资料,人类就不可能生存,则任何社会生产力都将无从谈 起。而人类从自然界能获取的生存资料的多寡和质量,取决于自然再生产能力的强弱。

二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的自然条件。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 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 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 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9]人类无论怎样的伟大,其改造自然 的能力多么无限,但是,它必须紧紧地依赖于自然,依赖于自然生产力的发展却是一个 不争的事实。

三是通过自然的再生产为人类社会的再生产创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里有两种情 况:一种情况是有些经济再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另一种情况是,通 过自然再生产为经济再生产创造自然前提,而这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 的资源)是通过自然再生产而不断得到补充的。如果自然再生产能力被破坏,经济再生 产的自然条件就会恶化,经济再生产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就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甚至会枯竭 ,经济再生产就无法进行。

四是影响劳动对象的数量和品质。经济再生产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对象。自然 再生产比较旺盛,它能为经济再生产提供的劳动对象就比较充裕;自然再生产在良好的 生态环境之中进行,它能为经济再生产提供的劳动对象的品质就较为优良。反之,在一 个污染严重的自然环境中,自然再生产的能力被抑制或破坏,自然再生产过程所能提供 的劳动对象不仅数量会减少,其品质也会大为降低。这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社会生产力作用和制约着自然生产力。这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生 产力使自然生产力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自然生产力无论有多大,如果离开了人类活动的 参与,它始终只不过是自然物或自然力而已,构不成现实的生产力。二是社会生产力可 以极大地改变自然生产力。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自然的面貌,改善或破坏生物的生境, 启动或消灭生物群落,从而给自然再生产以极大的影响。人的社会性愈是得到充分的展 现,人们对自然再生产的影响也愈是巨大。当人们还是单家独户进行生产的时候,对自 然生产力的影响作用是比较小的;而一旦人们组织起来,构成了较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 ,对自然生产力的影响就大得多。同样,当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时候,人们对自然生产 力的影响较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生产力的影响就扩大了。三是社会 生产力通过资源配置实现对于自然生产力的使用,合理的资源配置使自然生产力获得释 放其能量的作用。资源能否合理配置,是自然生产力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 的关键所在。

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不仅相互作用,而且相互渗透。自然生产力之所以成为现实 的生产力,是因为有人类的活动,即社会生产力渗透其中;同样,社会生产力之所以成 为现实的生产力,因为有自然的再生产过程相伴随。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相互渗 透构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整个过程。

3 探讨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有何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自然生产力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它在社会之外,是一种外在的力 量,而没有纳入到社会生活之中。人们认为,自在的世界及其规律是一种一旦被认识就 不再会发生变化的、从而就会完全被把握的东西。事实上,自从人类的活动作用于自然 ,人类史与自然史就融为了一体,自然运动变化的状态与运动的规律由于人的参与而变 得复杂而且多变,难以把握。因而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对待自然的态度。

强调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首先就是必须尊重自然,充分认识人类对于自 然的依赖性,改变那种蔑视自然,完全从人类利益的角度对待自然的态度。正像马克思 所指出的那样,人类连同他自己的血肉都是自然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藐视自然。自然 生产力一旦遭到破坏,是无法挽回的,人类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因此保护生态系统, 使自然生产力能够得以延续,这不仅仅是自然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为维系自己种系的 需要。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如何对待自然,就意味着人类如何对待自己。

第二,自然生产力要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同样需要中介。生产之所以能够实现,必须 要有一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形式、资源配置就是自然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 产力的最主要的中介。但是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不是在任何情况 下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生产力的。能否合理地配置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 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之所以是决定力量,是因为 在任何一种社会中,必然存在某种对全社会生产具有全局性作用的紧缺资源,我们把这 种资源称作“核心资源”,这种资源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们的社会地 位、社会的所有制性质总是与人们对“核心资源”的占有相关联。“核心资源”在一般 社会生产状况下表现为一定的自然生产力,我们重视自然生产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 在于,生产力实际上是生产人们的物质利益,生产力的历史局限性必然带来经济利益的 有限性,因此为获得物质利益,人们必然要把握更多的自然生产力,掌握更多的核心资 源。而谁能掌握资源,特别是谁能掌握使用权和利益的享用权,才是真正地把握了资源 。实际上“所有”还仅仅是手段,“所用”才是目的。我们的目标应是使资源最大限度 地为公所用。特别是在当代,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更应该如此。

第三,正确利用市场机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合理利用自然生产力。

自然生产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随着人类对于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入,各国对 于自然生产力的获取与保护都十分重视。保护自己本土的资源,廉价获取他国的资源已 成为发达国家的战略。他们利用自身拥有充足的资金优势从其他国家,特别是从发展中 国家攫取资源,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卖资源,以便获得发展经济的资金。这种局面不 解决,恶性循环将导致贫国更加贫困。

亚当·斯密曾经设想,自由的市场经济将会形成一种看不见的手来配置社会资源,它 能不知不觉地引导人们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增进社会利益。应该 承认,在社会还没有能够进入到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之前,市场无论是对于发展经济, 还是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这只“看 不见的手”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首先,社会的公共资源、经济的外部性不可能完全市场 化;其次,并不存在一个没有任何权力介入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具有完全理性的、信息 透明的自由市场经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不正当的权力与垄断,这些都会产生对于自然 生产力的某种破坏。正因如此,就必须通过政府权力这只手,自觉地遏止与消除损害社 会总的利益的行为,保护自然生产力,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发展。

第四,注意科学技术的双刃剑问题。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的作用已经被人们广泛地承认 。但是人们也已经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 列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与自然的矛盾有所加剧,对于自然生产力的破坏 产生了无法挽回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使用科学技术的新发现,要进行严格的 实验,应该进行反复的验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主要是从它的积极方面来阐述的,如果充分意识它的副面作用的话,我们 也可以说科学技术又是一个不客气的杀手。如果不恰当地运用,会对自然生产力造成严 重的威胁。人类需要以理智来对待科技的作用,学会正确地发挥其积极的方面,而又对 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有充分的认识,并学会对其加以控制。人类有足够的能力认识和 把握自然、把握人类自身,他也必然有能力掌握和控制科技,人类应该有这个自信。

收稿日期:2002-01-04

标签:;  ;  ;  ;  ;  

关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几点思考_社会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