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框架:一种新的从句概念语义模型_语言学论文

概念框架:一个有新意的小句概念语义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概念论文,语义论文,新意论文,框架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理论思考

语言学理论的思考,首先应该是语言和语言学关系的思考。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而不是研究语言学的科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作为研究客体的语言应该有一个不证自明的公设性表述。但是,语言学不同流派对语言甚至可以有不同的定义。语言学中的公设也被贬为假设性理论陈述。但是,这并不表明语言没有真正意义的不证自明的(科学公设性的)基本特征。这样的一组基本特征应该是:语言的人类(自然、社会和思维)特征和动态物质特征(程琪龙2006)。

从物质基本特征出发,语言分作内部的语言系统和外部的语言现象。前者是有生命的、有限的,是内因;后者是无生命的、无限的,是外因。语言现象成因的解释就是语言系统的表述,但语言现象的描述不能等同于语言系统的描述。因此,研究语言主要是研究作为内因的语言系统,而不是单纯地分析和描述语言现象。语言系统的研究主要是表述和解释语言系统的基本特征。

语言系统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甚至大脑扫描和失语症的事实也无法帮助我们直接看到语言系统的许多细节,能够观察到语言现象和语言系统在载体物质方面又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所以和许多其他学科一样,我们采用模式法来表述语言系统。模式和真实语言系统是有距离的,所以模式法又是逼近模式法,即构建模式来逼近真实语言系统。与此同时,模式还必须反复经历“假设—验证—调整”的过程。

从语言动态物质性的角度出发,语言系统可以在时间轴上分出初始状态和稳定状态,但初始状态没有高权值路径,故不为系统,和Chomsky(2000)对初始状态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语言系统可以是原始的或现时的。从初始状态到语言系统就是语言的发展过程(即语言习得过程);原始语言起源及其到现代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的演化过程。由此推导,构建的语言系统模式必须有操作可行性、发展可行性和演化可行性。这样的观点和Lamb(1999)相关的理论观点基本一致。从语言基本特征的角度出发,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是对立统一的。

二、理论取向的争辩

为了使模式表述语言系统的基本特征,尤其是表述物质的生理特征和动态特征,模式至少保持一定的神经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出于表述语言系统基本特征的需要,我们试图构建的理论模式是认知和功能取向的理论模式。在理论取向的选取中,可能要面临多种相关理论,其中包括神经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Jackendoff的语言理论、不同功能语法的理论等。因此,我们的研究一定会面临理论取向的取舍问题。

理论取舍的研究过程是理论及其模式的继承和发展过程。这个过程至少涉及以下学术活动:

(1)介绍(包括表扬)理论模式及其如何解决问题;

(2)举例批评理论模式及其解决问题的力度;

(3)用已有的一个理论模式发现和解决新的语言问题;

(4)用新语料论证已有理论模式的合理性程度;

(5)解决新语言问题时合适理论模式的调整和构建;

(6)以表述和解释语言基本特征为目的,构建并论证理论模式;

(7)构建自主创新的理论。

七类学术活动都可以作为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贡献,也对研究起一定作用。但是,相比之下第(1)类显然是没有新意的,更谈不上是自主创新的。从第(2)类开始,各类的研究和成果都允许归入“有新意”的范畴。但第7类最有资格归入“自主创新”的范畴。

学术创新是个社会活动,学术流派的产生是一个群体行为,它的产生有其必然的学术社会环境。中国外语界理论语言学领域基本上还没有形成这样的学术环境。为了创建学术环境,学术活动必须有学术争论。学术争论既包括人际的辩论,也包括个人思维过程中的思辨。纯学术的争论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先决条件。但是,争论必须不包括缺席评议。

学术争论必须遵守争论规则。争论规则可以细分为:范围准则、顺序准则和陈述准则。

范围准则:论争范围和内容以守方为主,攻方的论争范围必须等同于或涵盖守方的范围。攻方必须进入守方研究领域,论证应该围绕守方观点展开。

顺序准则:攻方找出守方理论陈述破绽为先,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后。

陈述准则:重证据,不允许没有证据的论证和理论陈述。

这样的争论准则,既适用于人际争辩,也适用于个人心智思辨,更适用于理论取向的取舍。

研究者在面临理论表述的取舍时,遵循科学理论描述的四大总则。笔者对四大总则进行了扩充,设定以下五个有序选判标准,并以此来指导验证。

(1)研究目标准则。语言基本特征涵盖的越多,模式就越有概括性。

(2)完整性准则。模式表述涵盖所有划定的范围,关注其系统性。

(3)逻辑一致性准则。表述形式(即模式标记形式)的一致性,表述方式的逻辑一致性。

(4)预示性准则。模式的瞻前预示和顾后诠释。

(5)经济性准则。表述范围相同,表述形式越简单,模式越经济;表述形式相同,表述范围越大,模式概括性越强,也越经济。

三、构建概念框架

笔者构建概念框架的理论目标是表述语言系统中的概念语义,表述语言系统又必须表述系统的基本特征。构建除了保持正确的理论目标不变外,还必须评判继承已有的理论传统。概念框架的表述形式可以是关系网络,并和Lamb(1999)的表述形式基本一致,由此保持模式神经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程琪龙2005)。但是,Lamb的模式中,语义系统和许多其他理论模式一样,主要由一维的述谓结构(或称论元结构)连接而成,这样的语义系统更重视语义和语法之间的体现关系;而认知功能模式中小句在语义层的表述形式是有内部结构的多维的概念框架。当然,这样做不仅扩大了研究范围,还合理表述汉语小句论元设定及其语法体现。

认知功能模式是一个分层次的模式,内含半自主的语义层、语法层和语音层(Lockwood 1972:Jackendoff 2002)。所谓的半自主层次,就是各层次既有自身特有的连接结构,所以是自主的;与此同时,它们又互相连接,在神经操作过程中,在发展过程中和演化过程中,它们互相作用,所以是半自主的。从神经功能区的角度出发,并基于神经科学的实验结果,语言系统和感知运动系统是连通的。这样的连通就是语言系统的激活操作,可以延伸到感知运动系统中。人们通过感知运动系统和外部世界互相作用。从语言系统的基本特征出发,语义层次必须是同时连通感知、运动等认知系统以及语法、语音系统的半自主系统。这个系统模式中的语义子系统我们称作概念语义。

小句的概念语义可用概念框架来表述。作为模式的概念框架,它必须首先有可能连通语法系统和感知、运动系统。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感知和运动系统的许多细节,但至少可以构拟和感知运动关系密切的情状事件(简称情状)。概念框架构建的视角既是语法的,同时还是情状的。但是,情状和语法不同构。概念框架的表述在考虑语法结构异同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概念语义的异同,其中包括语法结构不同而概念语义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小句。而大多数理论模式,更重视从语法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概念语义和语法结构之间的体现关系(或接口连接关系)。因此,认知功能模式中的概念框架比其他理论模式要承担更大的表述责任。尽管如此,从语言系统的动态基本特征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表述范围是必须的。

概念框架和神经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一样,重视义和形的关系。它和认知语言学一样,承认小句语义研究中心理格式塔的存在。但是,心理整体必须是有内部结构的整体。语言义形发展过程中,许多义形关系的习得是从混沌整体到可分解整体的过程。例如,上海方言“长脚鹭鸶”中的“鹭鸶”和吃的“螺蛳”同音。笔者儿时就能用“长脚鹭鸶”来描述高个。由于不知道“鹭鸶”,而只吃过“螺蛳”,所以无法认知“长脚鹭鸶”内部的真正意义。直到后来知道了“鹭鸶”是什么,才明白了“长脚鹭鸶”的内部结构和丰富修饰意义。笔者构建的小句概念框架是语言系统的稳定状态,我们设定,它的整体已经被分解并综合成内部结构。因此,概念框架是可分解的格式塔整体。

小句概念框架和Fillmore(1982)的语义框架一样,也包括了一组基本的成分。但是,Fillmore更重视动词框架和小句之间的关系,而概念框架则重视框架内部的概括性基本概念结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重合关系。因此,两者的内部结构表述是不同的。从表述语言系统动态性的理论目标出发,概念框架可以合理表述理解和产生小句的可操作过程(包括语义和语法之间激活延伸的过程),可以表述概念语义获取的认知操作过程,获取的信息又作为实施问答和简单语义推理的认知操作基础。这些问题并不是Fillmore所要关心的。

小句概念框架表述一个或一组情状的概念语义,表述各相关小句之间概念语义的异同。这一表述范围是概念框架在语法语义基础上一个表述范围的扩充。概念框架可以有不同输入,并激活框架中的不同路径,这些被激活的路径通过体现关系和语法结构连通。这样的表述方式也是各种理论模式中所没有的。虽然神经认知语言学的关系网络模式有一定的操作可行性和神经可行性,但它的语义层重视的是语法语义。虽然认知语法各模式重视概念语义,但它们都将操作过程的表述排斥在外,故要构建可操作模式还需要进一步调整。Jackendof(2002)的平行模式虽然关心长期记忆和在线处理的区别,关心心智的语言系统,但平行模式中的概念语义表述的范围还不涉及从情状的角度出发,表述不同小句之间共享的概念语义。

概念语义系统概念框架的核心部分是概念过程。从情状的时间顺序出发,概念过程定位于先设(情状)和后续(情状)的概念语义内容之间。物质域(相当于系统功能语法所说的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es))小句的概念过程可以用三类基本概念结构表述。这三个基本概念结构的构建受到Jackendoff(1990)双层面(Tier)概念结构的影响,它们分别是空间概念结构、动作概念结构和致使概念结构(程琪龙1995)。空间概念结构所表述的概念语义相当于Langacker(1987)的客体一背景(Figure-Ground)图式;动作概念结构表述动作者及其动作,或表述动作者及其动作作用于动作对象;致使概念结构表述的概念语义相当于Talmy(1985)的施力一变动(Force-Dynamics)图式。例如:

The book Was on the table.【空间】

John was eating(the apple).【动作】

The crack in the wall let the moonlight in.【致使】

一个小句的概念过程也可以是多个概念结构不同方式的重合,例如:

John put the book on the table.【动作—致使】

它的概念过程是动作概念结构和致使概念结构的重合,其中动作者和致使者重合,动作对象和致使对象重合。如此复合概念过程体现了小句概念框架的分解综合的痕迹。

四、表述能力

概念框架的表述形式在保持一定的神经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的同时,还有比较强的概括性和表述模式的经济性。它的概括性具体表现在它能够用三类最基本的概念结构来表述小句的概念语义框架,至少可以表述物质域的概念语义框架。如此的理论表述,至少在七个方面有一定的表述优势:(1)合理表述概念语义和语法结构的难题,同时证明语义和语用的延续性;(2)合理表述概念信息的获取和语义推理等认知操作;(3)合理表述动词和论元之间的错位关系;(4)情状中共享语义的合理表述;(5)类型普遍性的表述能力;(6)合理表述致使倾向和致使结果的关系;(7)为语法隐喻提供合理的形式表述。下文对这些优势作一个简单交代。

其一,语法体现问题。所谓的语法体现,就是作为各理论讨论热点的义形接口。大多数理论模式的义形接口就是一维的论元结构和语法结构(或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具体涉及论元和句法位置上句法单位的对应关系。以汉语小句为例:

有人将毒下在鱼塘里。施事+动作+题元+终位

鱼塘被人下了毒。受事+施事+动作+题元

如果不考虑句式的不同,两句有相同的成分,它们都有“人”“下”“毒”“鱼塘”。从语法语义(或语义论元结构)的角度出发,许多被字句的句首名词短语表达一种负影响的语义。被字句的“鱼塘”也有这一语义,因此应该归作受事。但是,这样归类并非没有问题。如果“鱼塘”是受事,那么它却无法和动词“下”配合。“下鱼塘”的语义是下和“终位”之间的语义关系,它并非被字句中“下”和“鱼塘”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

有人下了鱼塘。

因此,将“鱼塘”处理成受事,这样的受事和动词“下”不发生直接的语义关系,这样给论元以及论元结构的设立带来了困难。

如果从两者所构建的情状出发,那么它们的概念内容都含:某人动作于毒,并使毒变化到终止位置(终位)鱼塘。这样的概念内容可以用概念过程及其后续情状表述如下:

但是,被字句除了以上的概念结构外,还包括使鱼塘遭受毒害。而使鱼塘受毒害,是因为投毒后毒在鱼塘。投毒以及毒的方位改变由概念过程表述,投毒后毒的位置由空间概念结构表述。它们又可以激活第二个致使概念结构,即致使者使鱼塘受影响。在概念框架的形式表述中,投毒概念内容作为使鱼塘受影响的一部分。

在这个概念过程中,动作概念结构表述投毒动作,第一致使概念结构表述使毒进入鱼塘,空间概念结构表述使动事件的后续情状“毒在鱼塘里”,第二致使概念结构表述使鱼塘变化。

从语法体现的角度出发,当动作概念结构和第一致使概念结构重合激活,根据致使概念结构,体现为把字句。当动作概念结构和第二致使概念结构重合激活,根据致使概念结构,体现为被字句。两个小句语法体现的主要依据是各自的致使概念结构。

其二,概念信息的获取以及简单语义推理。虽然被字句只激活动作概念结构和第二个致使概念结构,但在概念框架整体路径高权值的作用下,框架中其他概念结构处于半激活状态(见第二概念框架中用楷体表示的致使概念结构和空间概念结构)。半激活的概念结构也是可及概念内容(或信息),但没有词汇语法体现。虽然被字句只激活了第2致使概念结构,但第1致使概念结构和空间概念结构的概念内容通过概念框架的整体性已经获得待用。如果有人说,“鱼塘被人下了毒”,那么受话者可以根据半激活概念结构立即推导出“有人将毒投进了鱼塘,毒在鱼塘里”。当然,根据概念框架的先设,“有人将毒投进鱼塘”还可以推出“有人曾经有毒”。论元结构只关心语义和句法之间的对应关系,而概念框架的表述范围不只限于语法体现,它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获取信息和语义推理的能力。回答和语义推理的信息都是概念框架在整体半激活状态下获取的。

其三,动词和论元的语义错位关系。所谓动词和论元的错位就是动词和论元之间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上文讨论的“下”和“鱼塘”之间是一种错位关系。错位关系还可表现在英语小句的临时用法。例如:

John sneezed the tissue off the table.

Goldberg(1995)用这类例子来论证动词和论元结构之间的错位,并指出构架语义中动词语义框架和论元结构连接的重要意义。概念框架是概念语义的表述形式,它关注语法体现外,还关注情状表述能力。笔者认为,sneeze(打喷嚏)之所以有如此临时用法是有概念语义的理由。从概念语义特征出发,“打喷嚏”和“吹”(blow)一样,有较强的气流泄出。泄出的气流自然可以致使较轻的实体改变位置。因此,英语 sneeze和blow它们的相关事件都涉及一个致使概念结构:

致使者+致使+对象+【客体+终位】

所不同的是“吹”是意向动作,动作者的动作有意致使对象客体改变位置的意思,故致使概念结构是必有的;“打喷嚏”是自主动作,它不延及客体对象,动作者致使某实体改变位置是无意识的,故致使概念结构是可有的。另外,sneeze的动作概念结构是非及物的,而blow的是及物的。请比较:

动作者+sneeze

动作者+blow+对象

由于sneeze的动作概念结构没有动作对象,所以它的致使概念结构的连通程度比blow的连通程度低。结果是,sneeze的使移构架是临时用法,blow的使移构架是标准用法。这些内部连接关系一维的论元结构无法表述。汉语也有类似框架内部连接关系,例如:

胖子坐塌了椅子。

它的概念过程也包括一个不及物动作概念结构和一个致使概念结构。

但汉语的“错位句”不是临时用法,而是标准用法。因此,汉语相应的概念过程中,两个概念结构的连通权值较高。

其四,情状中共享语义的合理表述。关注语法体现的语义结构似乎对各不同语法结构之间的语义相似之处不感兴趣。但是,简单语义推理却需要模式合理表述它们之间概念语义内容的异同。例如:

他们走破了鞋子。

鞋子走破了。

鞋子破了。

鞋子是破的。

它们之间语法结构各不相同,却有共享的概念语义,即“鞋子+破”。如此共享概念语义是可以在概念框架中作出合理表述的。前两句的概念过程相同,它们都是:

但是,它们激活的成分不同。前句中所有的成分都激活,第二句激活的只有“走”和“”。后两句的概念过程和前两句的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涉及客体和性状。不同的是第三句的概念过程表述变化性状,最后一句的概念过程表述不变性状。

其五,类型普遍性。如果语言研究的理论取向是认知功能的,那么语言的类型普遍性研究不应只停留在句法上,它还涉及到概念语义和音系。如果语言的发展正如认知语言学所说的那样,起始于感知、运动认知系统,那么概念语义的发展在整个语言系统发展的许多路径延伸中,起着先导性作用。从语言系统操作的角度出发,不同语言可以对许多情状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但是,表达的方式却是不同的。不同语言的差异涉及语法结构的差异,即语法位置和语法成分的差异;也涉及概念语义的差异,其中包括概念框架激活路径的差异,甚至还会涉及概念框架的细微差异。如讨论不同语言的相似性,那么概念语义和语法结构之间的相似性程度可以排列如下:

概念框架>激活路径>语法结构。

概念语义的相似性最大,是因为人们通过感知系统所能接受到的非语言信息以及向运动系统发出的非语言信息,有很大的相似性。例如,中国人、英国人、日本人或俄国人,他们所见的“挖”事件情状没有不同之处,但到了语言表达就有了差异。笔者以“挖”的概念语义及其小句表达为例,讨论了汉语、英语、日语、俄语的小句语法结构及其概念框架。概念框架作为一种理论模式告诉我们,各语言概念语义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致使对象和动作概念结构中参与者的不同重合关系,由此导致不同语法结构和小句。不同语言的重合差异可由一个致使对象重合阶来作出合理预示(程琪龙2001)。当然,一维论元结构没有这一表述目的,也无法通过自己的表述形式作出如此预示。

其六,致使倾向和致使结果。Jackendoff(1990)曾用Talmy施力—变动图式,以英语为例,讨论了致使结构。他的结论是致使结果的类型选择取决于动词类型。例如:

John forced Mary to leave.【玛丽走了】

John urged Mary to leave.【玛丽或走了,或没走】

笔者用汉语小句验证了Jackendoff的致使结构,发现Jackendoff的结论没有普遍意义。汉语有些小句的致使结果类型,不取决于动词,例如:

老板把他请进去了。【他进去了】

老板请他进去了。【他或进去了,或没进去】

它们有相同的动词“请”,但句式不同,而不同句式决定了不同的致使结果类型(程琪龙2001)。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甚至有些英语小句,它们的致使结果可能受语境的影响。例如:

John sent Mary some money.But Mary refused to accept it.

在这样的语境中,肯定的致使结果被语境消除了。如果我们坚持认为,产生的语义无法改变,而不同的语义只是操作过程中的不同选择,那么基于汉语的实例以及语境中英语小句的实例,致使倾向和致使结果有必要分开。小句表达的所谓致使结果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结果,称为致使倾向。致使倾向和致使结果不同,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概念框架中致使倾向在概念过程中,致使结果在后续情状中。在如此理论框架中笔者发现,方位域和性状域的致使倾向和致使结果一致;但在领属域的则可以不一致。例如:

#We put the books on the bed.The books were not on the bed.【方位】

#We smashed the glass.The glass was not smashed.【性状】

We gave him a ball.But he refused to accept it.【领属】

不同域差异的原因不是语法的,而是概念语义的。因为领属域的终是终属,可以是人。人有认知能力,可以作出自己领属关系的判断。但是,即便方位域的终位或性状域的终状也是人,他仍然无法改变作为方位标志或性状标志的自己。因此,只有领属域的致使倾向和致使结果可能出现差异。

其七,语法隐喻。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研究成果(Halliday 1994),它涉及两个不同的语法形式表述相似语义内容。例如: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began in 1966.

1966 witnessed the beginning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两个小句之间我们还可以补一个小句:

People in the world witnessed the beginning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1966.

它的概念语义可以用一个概念过程来表述:

动作者+witness+对象[客体+begin+时间]

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概念过程方括号中的概念结构实际上表述第一小句的概念语义,整个概念过程表述第三小句。语法隐喻小句的概念过程中,动作者没有激活;而且时间被选定为主题,并体现为句首名词短语,形成了语法隐喻小句。从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概念框架表明,人们在产生语法隐喻小句之前,先有第一小句和第三小句的概念语义。有了第三小句的概念过程,才有可能在动作者不激活时,“时间”作为主题。

五、结语

概念框架是表述小句概念语义的二阶语言,即理论模式,它本身还不完全是一种全新理论。就模式标记形式及其表述的内容细节而言,它和神经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概念语义学、功能语言学各理论及其模式相关,但又不同于这些理论模式,因此,它是一个有新意的理论模式。与此同时,模式将不悖于语言系统的基本特征作为约束自己的重要准则。概念框架作为一种理论模式,它的表述能力上文已经作出了论证。但是,概念框架还需要面临许多类似理论模式需要面临的挑战。笔者目前至少遇到以下三个问题:

(1)概念语义系统中含多少概念框架?

(2)各概念框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什么?

(3)可感知以及可以赋予实施的情状,如何通过隐喻延伸过程构建抽象概念框架?这些概念框架如何在模式中作形式表述?

笔者的大概思路是:概念框架只是整个概念语义系统中的一部分。各框架之间的连接是它们参与者之间的连接。概念框架的呈现主要是激活路径的共同激活,而不是连接关系中有明确界线。因此,如果说心理格式塔是个模块,那么它只能是操作激活时呈现的共同激活路径,而不是连接关系中有明确的结构界线。概念框架首先是可以操作的,它的具体数量将是研究的最终结果。至于隐喻化延伸过程,那应该是发展过程的研究。另外一个研究视角是从句式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它们对相同或相似实际(factive)语义的不同识解方式。例如,我们至少可以用领属使移句式、双及物句式、及物句式来表达递送情状。

就语言学理论自主创新而言,笔者赞同这样一种观点:科学无国界,科学工作者却有国籍。有人认为,我们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同时,勿忘自己的祖宗。要自主创新我们有千万个理由。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对科学研究必须忌讳过分情绪化,因为这样会影响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成果的价值。与此同时,真正意义的科学研究自然是追求新意的,否则研究没有理论意义。

最后,学术创新不是个人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活动。积极意义的国际接轨,至少是带着自己有新意的观点和国际相关领域进行对等交流。如果要学习西洋治学之道,我想更重要的是承认学术研究必须是有新意的研究。真正的学术研究不必去讨论“有没有新意”,因为后者必须存在于前者之中,并为前者的定义性特征。没有新意的“研究”不是学术研究,没有新意的论文也只是引解性文章。与此同时,我愿意开诚布公地宣称,如果两种理论势均力敌,各有道理,一种是西洋的,另一种是中国的,我会毫不犹豫地首先去追踪后者,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不会首先去追踪前者,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的许多具有学术精神的洋师父也鼓励我在研究英语的同时努力研究汉语,并为语言研究做出(有新意的)贡献,这样的洋师父甚至包括教过我神经认知语言学的Sydney Lamb教授以及已故的Ruth Brend教授。

标签:;  ;  ;  ;  

概念框架:一种新的从句概念语义模型_语言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